去外地上學,如何緩解想家的情緒

時間 2021-06-05 00:05:43

1樓:雨語

現在挺流行的一句話叫: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漸行漸遠。

很多父母愛孩子,不捨得放手,不知道你的父母是怎麼做的,他們能恨下心放你出去嗎?

如果他們不捨得你走,你又怎麼捨得離開父母。

父母全身心的愛是栓住你的繩索。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用「過度性客體」來描述與媽媽的分離。

兒童時期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這個客體(比如布偶玩具或媽媽的衣物)可以代表媽媽,媽媽忙完事情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你覺得是安全的。

慢慢的,你不依靠過度性客體幫你媽媽不在的時光,因為過度性客體——媽媽的形象已經住在了你的心裡。

久而久之,你可以離開媽媽越來越長的時間,你甚至意識不到內心深處媽媽的存在,你依然覺得是安全的。

你可能是媽媽一直在你的身邊,只要你需要,她就會出現,你沒有鍛鍊的機會和時間。

現在現實情景已不可能媽媽隨時出現在你的生活裡,那就試著把媽媽的過度性客體在你心中建立吧。

2樓:

我也很想知道

黑龍江人在廣東上大學

那種感受真的沒有同樣經歷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孤單無助焦慮

每個夜晚都很喪

每天都在熬盼著放假

有什麼用呢回家了呆乙個月還要走又要經歷分離誒大二了在熬兩年

我考研一定要考回北方

父母既是我的軟肋也是我的盔甲

有了這樣的經歷

我也明確知道了以後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以後絕對不遠嫁

匿了匿了覺得自己挺沒出息的

3樓:南星

特別是剛從長假回到學校,第乙個晚上特別想家。在家的時候嫌父母煩,出門在外只剩乙個人的時候,那種濃烈的想家情緒根本無法緩解 ,不知道是只有我乙個人是這樣嗎,可能緩解的方法只有不讓自己停下來,有太多空閒時間吧。

4樓:qnmbggg

跟題主相同的情況,現在十一假期在家最後一天明天去趕高鐵。自己一直是沒離開過父母的那種人,初中時去軍訓三天回家看到媽媽都能哭出來,高三時跟朋友們說大學的時候還很自信的說你們都有可能去外地只有我不可能,結果造化弄人只有我去了外地。去外地的理由很簡單,我家一線城市在家裡上不了好的大學還不如去外面找一所教學質量更高的學校,於是也就報了。

大一剛走的時候心裡全是對大學的激動和憧憬對家裡的感觸就還好,可是從下半學期開始每次從家裡去學校之前和剛到學校都會難過好一陣,後來就隨著自己學校的事情忙起來慢慢淡化然後愉快的等放假了。對於不捨得離開家我一直有勸自己的方法:我一直會告訴自己人總是要去工作努力的,不可能一直留在家裡無所事事,我已經休息這麼久了再不去努力夢想還要怎麼實現。

題主如果長時間的想家不妨讓自己忙起來給自己多找些事情做,這樣難過會好很多。

在外地上學很想家怎麼辦

伏梓娢 我從小就生活在保定,上了大學呢也選擇了不遠的城市石家莊,雖說離得近,想家都是必然的,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我一直都是走讀更別說住宿這種東西,我跟家人也是形影不離,見面就吵架,離開就想念。換句話說,我們不可能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人終究要自己長大,在黑的路也要自己走過。當你很想家時可以看看周圍...

大一要去外地上學很焦慮想家怎麼辦

xin ming 看得出來題主很想改變這樣的現狀。我覺得可以先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與原因。為什麼那麼害怕離開家?為什麼那麼害怕乙個人去食堂吃飯?為什麼乙個人獨來獨往會覺得孤獨和尷尬?有時候可能是過去負面的經歷留下的陰影回憶,但更多是與我們錯誤的思維與對事物的解讀方式有關係。比如說,為什麼乙個人吃飯會覺...

離開家去外地上學是什麼體驗?

曾經我以為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 曾經我以為地域不能限制人的感情 曾經我以為地域黑都應該si ma 直到去外地上了大學 我才明白地域差異就是天大的鴻溝 相隔千里的兩個人就是很難相處 有時候就是會覺得某個人特別sb 進而覺得乙個省的人都特別sb 我還是成為了我最討厭的人 迎風趕路 我家安徽的 在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