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本書,我感覺寫得一般或是看不懂,但它能流傳這麼多年,那一定是我文學素養的問題,這種看法對嗎?

時間 2021-06-03 16:20:01

1樓:不歸人

不全對。具體情況具體判斷。

沒什麼好舉例的,文學素養,是一種說不清的東西,有些書即使被大眾一致推崇至今,但它也可能只是附庸風雅。有些書即使足夠優秀,但有些人素養不達標,或是時代環境不匹配,你也不會承認它是經典之作。這是乙個根本無法下定論的問題,自己多想想,多花時間培養自己。

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2樓:

不一定,還有種可能是你看的是非常古老的作品,比如一千多年前的《源氏物語》,這種開山之作在文學技巧上往往比較稚拙,文中形容源氏的美貌時就是「真美啊」「令人羨慕啊」這種車軲轆話,再看《聊齋志異》是怎麼寫美人的,就八個字:

豔若桃李,冷若冰霜。《俠女》

高下立判。畢竟《源氏物語》比《聊齋志異》早了七百年,我們先看了成熟作品再看他們的源頭,覺得寫得一般很正常。

另外流傳了很多年的文學作品也不一定文學價值很高,有些是碰巧傳下來的,比如《姑妄言》,有些是作為三流意淫爽文傳下來的,比如《野叟曝言》。這些雖然文學價值不高,但間接體現了當時人民的精神風貌和娛樂需求,有歷史研究價值,就算所有人都覺得寫得不咋滴,它們也會繼續流傳下去。

3樓:

不對。首先,一本書能流傳這麼多年,說明它是有一定價值的。但是這個價值指向哪些方面,我們要仔細思考。

如果是暢銷書,則說明它的商業價值高,並不代表它的文學價值高。你讀了,覺得一般,挺正常的。如果是某些經典,它的地位高,但也不能說明它的文學價值就一定高。

要知道,經典往往是被文學史塑造的,或者評定的。所以讀者不應該直接把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書本的文學價值掛鉤。

然後,想談談文學素養。在閱讀書本之前,是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的。而且文學素養也有高有低,人要不斷去追求。但文學素養的標準應該是多元的,不能單憑對一本書的評價來說。

最後,再說說對書的評價。這是屬於文學批評的工作。它可能是閱讀後的感覺、也可能是專業的點評。

文學批評要從心出發。別人覺得好,但你覺得一般,也可以。但希望你能舉出例子來。

用盡可能多的證據來說服自己或者他人,而不是簡單的我覺得。我想,當你能找到足夠多的證據時,你的文學素養也並不低了!

繼續讀書,好好讀書!

4樓:platinum

嗯,論一般其實屬於個人鑑賞能力,可以根據對比來解決。比如官場現形記和二十年末目睹之怪現狀,我個人偏向後者。

看不懂其實是全方面素養問題,比如全外文或者去讀尚書,跟文學素養關係不大,是能力問題。就醬紫

5樓:今勝嘆

不盡然。

人們關於審美的分歧非常大,更不用說文學作品流傳涉及意識形態、教育、商業等多種因素。一部作品流傳時間足夠長,則它極大概率是經典作品,注意,前提是足夠長。這種情況下,欣賞不了的原因很可能是自身文學素養問題。

百年以內的作品,來自異域文化背景的作品,或者是少數欣賞不來的古代文學作品,都有可能是作品一般以及審美偏好差異等原因。覺得無趣放下不讀就是了,不必費勁去讀。機緣到了,自會再相遇。

6樓:傀儡娃娃

這是非常正常的,我就打個比喻,如果乙個畫或書所有人都覺得好,就代表他們意識形態和審美都很接近,那你要想想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因為如果這個意識形態有一天錯了,那我們人類全部都得一條道上走到黑了,世界上能存在各種各樣得看法,不是恰恰相當於給我們人類買了個保險麼?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元論思想是非常不可取得,全世界都是同一種文化會是非常危險的事。

7樓:凌晨三點

可能只是你的年紀或者經歷沒能讓你get到經典的好與妙。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反正我是。

我以前就不懂唐詩宋詞的韻味,大學時學到唐宋文學也是敷衍過了的。就在今年,疫情期間突然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一場「惡補」運動就開始了。

8樓:負犬

瀉藥~一種情況,你的背景知識和鑑賞能力還沒有達到作品所需要的要求,這種一般在閱讀當代文學中比較常見。當代文學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追求明確的敘事和意義,更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難。但這種作品究竟是不是好的作品也是見仁見智的(畢竟批評的標準是複雜綜合的)。

第二種情況則可能是作品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合理性,可能某些讀者的視角會更容易察覺,可以多和他人交流,也可以多看相關的賞析批評,如果言之有理也可以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畢竟闡釋本身有著公共性和對話性。

第三種情況,我覺得是題主這種感覺的最可能答案,有的作品真的和一些人相性不合。急躁的人是斷然不可能仔細閱讀《追憶似水年華》的,如果作品和讀者的個性不同或者不能容審美趣味接受,又何必非得出作品好壞或自己能力高低的結論呢?

9樓:豐和

對於我自己來說的話首先一定是懷疑自己啦,如果實在覺得沒意思可以看看別人的評價,然後重讀,讀不懂不怕,過幾年再讀,不管結果如何,自己一定是有所提公升的,這就可以了。

10樓:半步青霜

基本正確。

乙個基本邏輯,如果一部作品流行多年,甚至被或者曾經被奉為經典,它一定是符合它所處時代的文學思潮與體系,並脫穎而出的。而你無法解讀它,必然是你的文學素養不夠。

因為文學素養之於讀者,不只是包含閱讀理解、美學欣賞等單純的文字欣賞的內容,還包括文字之於其所處時代的聯絡、文學思潮的解讀、思想體系的認知等。

幾乎所有作品,都要經歷一種經典化-去經典化-再經典化的歷程。這就是由於時代的變遷,而對作品解讀不同造成的。

比如有些作品曾在它所處的時代發出了引領時代的聲音,提出或者倡導了先進的思想。但是許多年過去以後,這種聲音與思想已經融入了大眾的生活與思想,人們再讀這些作品的時候,就不會產生多少震動,甚至可能會覺得厭煩了。而如果這種聲音與思想被重新審視,它已經不再符合讀者所處時代的價值觀了呢?

比如有些作品曾嘗試開創了某種新的文學形式或者文學語言等。那麼它作為實驗與開創之作,在文史上享有特殊地位,但是因為其理論和技巧並不完善,乃至於被後來者借鑑後超越呢?

比如有些作品是其文學思潮下的產物,但是這種文學思潮已經與這個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與審美標準不同了呢?

等等。對這些東西的理解與審視,同樣包含在文學素養中。

其實關於這些,就可以參照 @國境以南同學的回答。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評判作品的標準還停留在個人志趣上,需要符合其個人審美、閱讀習慣、思想體系等比較主觀的方面。

不過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也不必苛責其文學素養。一般讀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閱讀與欣賞水平來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作品即可,如果有額外的需求,再考慮上述問題。不過就盡量不要輕易對一部作品下判斷,乃至於延伸到作者身上了。

11樓:小恐龍

個人意見

既然這部作品流傳這麼多年,它必然會有它流傳下來的意義所在

可能是其中的文化素養值得我們後人去吸收,也可能是其中反映了當時特定社會現狀…

12樓:屏氣凝神

很多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成為名著,是因為它本身具有超越時代的開創性,如果放到現在,可能根本就沒辦法出版。看待這樣的作品最好還是結合時代背景和文學發展的背景。

13樓:

問題大概率出在你身上但不一定是文學素養的問題也可能是其他問題比如習慣經驗審美取向等等

不要嘗試從一次閱讀中歸納出太多抽象判斷多讀就是了讀得夠多了很多事情自然就清楚了

14樓:

夏丏尊談中學生讀書,高階文藝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第一遍也許興趣缺缺,覺得一般,也許啥都沒明白。但若不怎麼頭疼,中學生還是要讀下去,閱讀能力也須嚼點費牙的來培養,不能一直輕飄飄的吃軟飯。

高階文藝於中學生而言,須反覆閱讀。這不是說,你要一年讀他幾遍,而是說,等你覺得學力有長進了,再來讀一遍;等過幾年,還會再來讀他。他們也值得乙個讀者,反覆的琢磨,越琢磨越有味道,所得越豐富,興趣越高漲;不像低階文藝,淺而且俗,入手也許很容易,但不要再讀一遍的,很容易生厭,越讀越厭煩。

中學生的那點學力,通常就是這樣的,對名著不感冒,是讀者自己水平不到家。但閱讀能力培養的足夠了,仍覺得一本流傳十年的書,於自己不相宜,問題就比較複雜了,也許真的就是那書還不夠好,或徒有虛名。

荊棘鳥這本書為什麼會是名著?我覺得很一般?

愛喝牛奶的姑娘 起初讀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它很長,我卻一直不覺得枯燥的讀了下去。已經很多年了,在人生中很多時候,會回憶起其中的人,情節,情緒,好像不同的時候都會找到類似重合的狀態。可以說這是一本更真實的表達女性的書,表達女性的內心,並且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情和狀態都觸及到了。我在梅吉身上看到自己的...

為什麼我語文成績很一般,但是我作文寫得很好?

知之 因為作文和語文的考試,並不是模式或者說同一種性質,考試是有一定的規律,有自己內在的邏輯的。如果說你的考試成績不高,只能說明你對於語文試卷的整體的邏輯把握不夠,對答題的模式把握不夠。 喬桑 這是最好提高的一種情況,作文好一般意味著語言的把握能力好一些。至於基礎和閱讀,很好提高。基礎,背就得了。做...

為什麼我看古龍的《蕭十一郎》,看完感覺很一般呢?

墓冬 我也是看得不得勁來搜這個問題的,聽說和 絕代雙驕 乙個時期的作品,還被評為佳作。沈璧君沒什麼亮點,風四娘稍微可看,但是兩人整天發春一樣蕭十一郎蕭十一郎的,看後略覺不適。 桑尼 我充滿少女夢的時期看到蕭十一郎和風四娘那一夜的時候還差點就把書撕了呢。古龍老師寫的是江湖,不是情愛不是三觀更不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