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得到和得而復失哪個更可悲?

時間 2021-06-03 00:57:55

1樓:未知

————分界線————

今天我方的立場是「得而復失更可悲」。開宗明義,概念先行。「得」在這裡指獲得人們有所求的東西。

「失」在這裡指非主觀地失去,非符合生命或自然規律的失去,而不等同於「棄」。我方的判斷標準是,立足於人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長久進步,何者的消極影響更大。

首先,得而復失更大程度消耗情感。著名的美國詩人艾公尺莉.狄金森曾說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見過太陽。可如今,太陽把我的寂寥照耀得更加荒涼。

」這句話恰恰揭示了得而復失給人帶來的巨大的情感打擊。囿於傳統觀念,許多人對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帶有偏見,這更加不利於不良情緒的舒解,加深了心理創傷。相對於從未得到而言,得而復失的愛與痛都更加強烈,在這種高強度的情感損耗下,人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其次,得而復失更影響自我認知定位。知名綜藝《變形記》讓以董建設為代表的農村孩子經歷富貴又回歸鄉村,致使其失去清晰的自我定位,迷失了自我;優格爾在《不勞而獲的錢》一書中指出,在樂透中獎者中,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活得快樂。在鉅額彩票面前,有人參與賭博,有人吸食毒品,有人因慣於奢侈逐漸喪失勞動力最後走向自殺。

相對於從未得到而言,得而復失更易給人不真實感,使人失去正確的自我定位。

最後,得而復失更易造成社會資源浪費。一方面,資源的原持有人因資源的失去易情感受挫、意志消沉,喪失目標,疲於進行再生產,不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運轉;另一方面,資源本身在轉出手的過程中會經歷時間、數量乃至質量等的損耗,削弱了資源的可利用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相對於從未得到而言,得而復失更不利於資源的有效利用。

誠然,從未得到確實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嘗試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嘗試都具有積極意義。

因此,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得而復失更可悲。

2樓:唯依

我認為從未得到更可悲。

我把這具體想為是對我最珍貴的東西。

既然渴望,有慾望,那便會伴隨有求而不得的痛苦。對於渴望的東西會充滿幻想,幻想你擁有它、得到它的快樂,但那種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像是在麻醉自己,使自己沉浸在美夢中,暫時麻痺了不可得的痛苦,在短暫快感後便是黃粱一夢一場空,便是一場空歡喜,便是醒來後的心寒,會更突出未得到的痛苦,與幻想的喜悅產生強烈對比,我想這種錐心之痛是我更難承受的,因為沒有得到,可能這一事物本身並沒有那麼美好,可你的幻想或許會把它補充得更美好,更完美,便更是想得到,更是渴望,便更加深了痛苦。

得而復失,縱使你最後失去了所愛,到曾經擁有過,你為擁有它而努力過,你享受了得到它的真正快樂。在擁有時你不會去想這結果是怎樣的,只要活在當下,珍惜擁有它的每一刻就好。很多事沒有對錯,結局不那麼重要,但是每一步有你的參與,經歷過就好。

或許留下的回憶是痛苦的,但那是你竭盡全力後的無能為力,你已經為它努力過了,這樣的結果是你有經歷的,也比從未得到的虛有而產生的更絕望的痛苦好一些。況且回憶不會只有痛苦的吧。

或許會問,從未得到但是找到了另乙個是我快樂的東西,而不是得而復失裡回憶的快樂更突顯了痛苦而使我更痛苦。可是這也說了,這是找的另乙個代替你所珍視的東西來讓你快樂,你快樂,是因為這個替代品中有和你的珍愛相似的地方,你愛的是共同點,你愛的還是你的原來的珍愛。我認為,既然是自己的最愛,那便是唯一的獨特的無可替代的。

以上。所以我認為從未得到更可悲

3樓:

在我的情感上從未得到更可悲

在理智上最終失去了更可悲

...所以我希望我可以同時擁有兩個平行空間...

但是我確實也不後悔曾經遇見過的一些人

我唯一希望的是我可以回到過去改變結局讓結局向好的方向發展

4樓:sdyang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因為誰而變得無法繼續,人也一樣,從來就沒有誰離開誰便無法活著,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總有消逝淡忘的一天,你懷念乙個人也不可能無時無刻,最多是走他走過的路,看他看過的風景,吃他愛吃的東西時心裡一空,啊~原來他已經不在了。這時你多的是悔恨,比起想這個人你更加怨自己當初他還在的時候你為什麼沒有跟他一起做這些事。所以人自生至死從來都是孤獨的,但人又不甘於孤獨,他想快樂,想人生變得燦爛,在沒得到時過度渴望,在得到後就不珍惜,在失去後又遺憾懷念。

所以從未得到遠比得而復失要痛苦百倍。人本來就是會想太多的動物,從未得到時會對此浮想翩翩、無限期待,無數次質疑自己,抱怨生活,而大多東西在得到後都漸漸地失去了新鮮感,沒了光澤,再失去也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5樓:悄悄問聖僧

可悲,若是指主觀感受悲傷的峰值大,峰值:不知亦未得<求之而不得<得而復失。故得而復失最可悲。

可悲,若是指客觀的收益小,收益:從未得到<得而復失。故從未得到最可悲。

就看你怎麼理解可悲了。

6樓:梅塔特隆

這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待。

從第三視角得而復失好歹得到過,所以收益曲線比從未得到更漂亮。因此,從未得到更可悲。

從第一視角,還要分兩種情況。

這裡要加一句,可喜或者可悲都是相對概念,而相對概念的核心是比較。而比較的前提是對幾種比較物有充分的理解。

所以說,如果對一件事物缺乏得失的理解,那麼就不能產生比較,也無所謂喜無所謂悲了。打個比方,乙個先天盲人,根本無法理解光明,也無法在與失去光明的對比中產生特別強烈的對比,所以也無所謂悲了。

而如果他復明過,體會過光明,自然能理解光明的意義,那麼當他再次失去的時候,對比就會非常強烈,失去的痛苦也會成倍增加。

這時候得而復失會讓人覺得更可悲。

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未得到過,但依然能理解得到的意義,這種情況對比的前提已經具備,而不需要先得到才能去對比失去。這時候,從未得到與得而復失都能理解得與失的對比,而從未得到還新增了從未體驗過的遺憾,因此從未得到的悲劇性會更重。

最後,所謂的悲喜不是乙個可以客觀審視的命題。這都是主觀感受

7樓:

想起木心先生的那篇關於乙隻碗的散文。

關於那只失而復得的碗從手裡脫去順著水流遠去的時候,木心說了一句話「望著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

得而復失比從未得到更為悲傷。因為擁有過,所以歡喜過。就像是吃了口糖甜化了味蕾的時候,吃苦的東西就難以下嚥。

想象一下,一片土地上一直是寸草不生的畫面和一片土地上曾經長了一些草如今只剩下乙個空蕩蕩的大坑的畫面,哪乙個更荒涼?

8樓:蘇柿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歷史上的王侯將相,才子佳人都化作一抔黃土。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再死去化黃土就是一場得而復失的旅行。

如果給你一次選擇來與不來的機會,該如何抉擇?

縱使生命短暫,年華易老。

縱使誤解背叛,欺瞞狡詐。

縱使百般折磨,萬千傷痛。

縱使生命得而復失。

但人依然值得為這酸甜苦辣的經歷走上一遭。

得而復失的人生中,恆失的是物質,恆得的是經歷。

對比那些被墮的胎兒,雖然我們也終將死去。

但我們來這人間經歷一遭,是多麼幸運。

(說的有點矯情。。。。)

分割線我個人觀點是從未得到更可悲,你去問身邊的人,問問他們如果人生有選擇,是來還是不來。大多數人回答一定是來。即使我們知道生命是乙個得而復失的過程,但我們依然選擇勇敢的走這一程。

我們也必須承認,這個過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它一定是有意義的。比起那些連經歷,體會都不曾擁有的胎死腹中般地從未得到,我們應該懷著一種感激的心情,慶祝自己在億萬參賽者的馬拉松中獲得冠軍。如果這是一場戀愛,分手的人一定很痛苦,我也承認。

但為什麼會痛苦,是因為曾經愛過,現在有多痛苦,曾經就有多愛。愛過分手的痛苦落差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根本沒有愛,連愛為何物都不知。

如果這是一場辯論比賽,我認為問題的核心在於從未得到和得而復失的東東不是實體的物質,而是latent(存在但看不見的)的經歷感受。因為得不到是乙個永恆的悖論,但也只是不能永恆的得到物質財富,經歷感受是可以永恆得到的,所以得而復失的一方其實是永恆得到了感受經歷的。所以爭論的關鍵在於經歷感受值得嗎?

有意義嗎?失去後帶來的落差你能不能承受?

如果有意義,值得你去嘗試,但你從未得到!所以從未得到更悲。

如果沒意義,感受經歷不值得去嘗試,或者即使是有意義值得嘗試但你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寧願從未擁有!所以得而復失更可悲。

理性的辯論賽會承認其有意義。

所以更核心的問題在於你能不能承受,也即你是選擇積極還是消極面對!

如果得而復失的一方因合理的表達消極人生意義而取勝,是值得佩服的觀點。

所以人生毛不易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只不過辯論中你只能敬乙個罷了

9樓:獨孤群青

以前看過乙個故事:從前有乙隻小鳥,整天被關在籠子裡,從未飛上過天空。有一天上帝看到了,覺得它好可憐,於是把它帶到了天堂,在天堂裡,它可以盡快地翱翔,於是上帝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過了很久,上帝又想起了這只鳥,於是去問它:「鳥兒鳥兒,你在天堂過得還好嗎?」鳥兒回答:

「是的,我親愛的上帝,我在這一切還好,隻裡天堂這個鳥籠太大了,我無論如何也飛不到邊……」

這個故事你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但是有一種悲哀最為深重,那便是也許你所追求的東西其實一直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你庸庸碌碌兜兜轉轉,卻早己迷了雙眼。本可以伸手就得到的東西,卻永遠的失之交臂,緣木求魚,越走越遠。

其實世界上本就沒有永恆的東西,你所擁有的一切最終都會失去,所以在你最需要某些東西的時候你可以恰好擁有它,這已經是一種幸福了,一切本來都是有時效的,至於之後的得失,根本不重要,又何談可悲呢?

至於從未得到的,又該如何定義呢?就像那只鳥兒,它所苦苦追尋的籠之邊界,難道不是它心中求而不得的自由嗎?可是它在真正自由的天堂中反而陷入疑惑。

從未得到一件東西所以你便永遠也無法理解你所追求的事物的本來面,而你無法理解它,甚至不知道它本該是什麼,卻又如何去得到它呢?

得不到,本來就是乙個永恆的悖論,這種悲哀會比你所以為的求而不得的悲哀更加悲哀。

10樓:徐德鳳

有些東西也許真的不適合你 、但我們固執的以為那是正確的等到到手之後經歷過酸甜苦辣再放開 、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失去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沒經驗瞎幻想。總期待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得到吧就算知道結果那又何妨? 不怕失去

得而復失和從未得到哪個更可悲?

華藏淨流 得而復失是壞苦,從未得到是求不得苦,兩者當下都是苦苦,比苦瓜黃連還苦,因為苦瓜黃連只是口苦。心苦真的煎熬如被燒煮。所以大家總是羨慕福德自然的人,甚你努力謀圖千般。所以人活世上不造點善業又沒有什麼信仰的人 無意也無力出煩惱纏者 這輩子覺得苦不知道下輩子依舊苦甚至更苦,這輩子不下種還想吃甜果的...

如何論證得而復失比從未擁有更可悲,我持的是得而復失,然後對方的可悲定義是從普世價值來評判的,如何攻辯?

蟲二 我覺得,得而復失像是一種虛假的得到,而後者是一種真實的從未得到。就是乙個人得而復失比較起他從未得到,唯一一點看起來是優勢的就在於他曾經得到過。但是人在失去它之後,往往不會回憶起自己得到過它的那一段經歷,他只會沉迷於自己已經失去了它的痛苦。曾經的美好最終只是化為了錐心的理由,這難道不比真實的,未...

從未得到和已失去哪個更痛苦?

生命如此美好 已失去的更痛苦吧?因為得到過,擁有過,那種感覺是滿足的,踏實的,幸福的。如果失去了,心裡會空落落的,像什麼被偷走了,很長時間都在那個狀態裡,直到心裡,生活裡,被其它人或事物填滿。而從未得到的東西,心裡永遠充滿著期待,即使有痛苦,也是虛無的,因為沒有擁有過,並不屬於自己,連痛苦都是臆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