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朔沒有勇氣參加女兒婚禮?

時間 2021-06-01 22:50:33

1樓:費爾牧

從《致女兒書》中,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很有力量的一本小書,看了讓人動容。

聊自己的父母,聊自己的童年;聊人類的歷史,聊自私的源泉;狠鬥私字一閃念,特誠懇特掏心窩子的懺悔。跟女兒表忠心,向女兒獻愛心,以自己為例告訴女兒什麼是愛,什麼是壞,什麼是應該有的幸福,什麼是不該給的痛苦。

嚴格從書的體例上說,這本小書有點湊合。甚至目錄上抄出來吸引人的題目,也有一大半根本沒寫——可以說是草稿與未完稿加日記與問答,這麼生拼硬湊出的一本書。

但因為是王朔,於是便成其好,或者說確實稱得起好,是一本很給人拿勁的書。女兒看了會感動,母親看了會惻隱,連我這樣冷血而嚴肅的人,也有點動容了。

朔爺的童年是不幸的——至少他自己一直這麼認為;朔爺的人生是擰巴的,至少他跟家人一直擰著;朔爺的溫情是隱藏的,他把對母親和妻子的愛,都傾注到女兒身上。

於是,我們看到:王朔父親的形象在他小時候是模糊的,青春期是禁錮的,成年後是腐朽的,只有死後是無限悵惘而滿懷愛意的——即使如此,在隨母親一起去祭奠時,他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他說自己怯於在人前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總覺得那是表演,是言不由衷的故意流露;他只善於乙個人默默的真情流露,乙個人在家裡難過的緩不過勁來。

他跟母親之間一直是明知不該而為之的對抗,一輩子擰巴著不願捋直。不好好說話,不能一起相處,總是在講理與狡辯,總是在壓迫與反抗,總是在爭吵與呵斥——像一對注定的冤家。他像乙個討債的冤魂,總是不能原諒母親的一切,他認為自己一切性格的弱點和操蛋的脾氣都是家裡給氣的;他像那個割肉還母的哪吒,六親不認,風馳電掣,而且火眼金睛。

可是這個已然冷漠的家裡,卻有乙個可愛的女兒。王朔想要釋放自己的柔情,開啟自己的懷抱,敞開自己的心扉,卻又靦腆起來——他怕女兒不領情。於是,近乎諂媚的寫著給女兒的情書——我相信,即使是年輕時油腔滑調的王朔,也不會對乙個女孩這樣掏心窩子。

可是,王朔忘了乙個殘酷的現實——一切已經已然如此。父親和哥哥早已死去,母親和自己爭吵了30年,妻子已經離異,女兒隻身國外。當女兒開始埋怨自己不該做王朔的女兒時,他才開始掏心窩子地爭取女兒的不屑——只是,你不覺得為時已晚嗎?

2樓:錢麥嘜

我猜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愧疚吧。王朔在女兒六歲的時候向前妻沈旭佳提出離婚(容我感慨下,王和沈的故事詳見《我是王朔》裡「戀愛成家」一節,還有他們根據自己戀愛故事合作寫的《浮出海面》,兩個人曾經是那麼契合最後還是離婚了一想到就覺得好殘酷啊T^T),之後妻女離開他去了美國。

之後王有表達出悔意,在《致女兒書》裡有這麼一段:「最後一次離開你們,你媽媽一邊哭一邊喊你的名字,你不應聲,悄悄坐在自己屋裡哭,我進你屋你抬頭看我一眼,你的個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裡充滿孩子的驚慌。我沒臉說我的感受,我還是走了,從那天起我就沒勇氣再說愛你,連對不起也張不開口,作為人,我被自己徹底否定了。

從你望著我的那眼起,我決定既剝奪自己笑的權利,也剝奪自己哭的權利。」

08年王朔復出之後寫的《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基本以他自己的故事為原型寫的,值得一看。

「有勇氣自殺難道沒有勇氣好好活下去」 這句話是否有邏輯?

23345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但你若覺得賴活本身毫無意義,這就是不是勇氣維度的考量了。更何況,自x只是一瞬間的事,更多需要的是衝動,而不是勇氣。 已登出 以前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但後來長大新聞看得多了,也學會了設身處地站在各種新聞的當事人角度思考問題,那時候才發現原來死這種事情真的沒大不了的,死不...

為什麼活得這麼累,但是有沒有勇氣去死

法外狂徒 不了。活著這些年,總告訴自己 再忍忍就好,會有好事的 卻至今沒找到長命百歲的理由。只是抱著一種 不活白不活 的佔便宜心理,繼續下去。但如果一開始就有得選,還是不來了。不用看什麼太陽。也不想牽著一雙可能劈腿讓我很難過的手。我是個擅長安慰他人的人。但很矛盾,我沒法說服自己。就活一天算一天。到了...

原則是不是沒有勇氣的藉口

牛奶糖的夢想 做人有原則,這是好事,堅持原則才恰恰需要勇氣,原則就是別無選擇,別人或許見利忘義,而你始終堅持原則,這不說明了你更有勇氣嗎。而且正是你為人處事所堅守的原則,讓你區別於那些趨炎附勢的牆頭草,你的原則構建起了你的模樣,也成為你行走江湖的底牌。 沛靈生 不是。你還小,還不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