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不知者無罪」?

時間 2021-06-01 15:37:20

1樓:草藍

任何一句話脫離了它的語境都容易產生歧義。我們先來看這句話的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三回:「起鳳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裡的「無罪」用是在和禮節有關的場景,罪解釋為責備,怪罪,得罪也是謙詞,並不是指法律上的罪名。

當然,俗語的意思是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但是將這句話中的罪理解為法律或道德上的罪,則是徹徹底底的誤用。

用道明寺先生的話說,倘若真的無知者無罪,還要警察幹什麼~

2樓:一尺丈戒

不知者無罪,現在是對未成年而言吧,即便對於成年人,做事都要考慮一下後果吧,當然我有點結果論,但很現實,去買一件東西怎麼不會出現不知者無罪這種情況。

法律層面來講,法律具有強制性,雖然可能你不懂,但你觸犯紅線那就是犯罪,沒有無罪一說,舉個例子:我殺個人,告訴法官,我不知道殺人犯罪 ,是不是很搞笑。

這句話現在只是用來玩笑而已,在這個法律健全,普法工作很到位,全民學法,全民懂發的法制社會,「不知者無罪」已經成為上個年代或者上個世紀的言論,我們要活的真實,活在當下。

3樓:時光旅行

若無知就是無罪,那你怎麼判斷他是真的無知還是裝作無知。乙個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就算是他本人也不一定知道。以上僅僅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可以反駁但請不要亂槓。

4樓:畢老師和周老師

原話應該是「不知者不罪」,意思是不了解實情而有所冒犯,這種情況下不怪罪。「罪」的意思是怪罪,現在有些人理解偏了,理解為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犯法就是無罪,這就是在偷換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槓精思維」,這就是有些人讀書不求甚解體現出來的問題,只理解個表面意思,沒有認真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以及最初說這句話的背景,

現在很多古文和成語都被錯誤解讀,很多都完全背離原意,某些人既想用古語來加強自己的觀點,卻又不理解古語的真正含義!當別人指出他們的錯誤,反而洋洋得意,覺得很多人都錯了就該繼續錯下去。這些人沒必要去反駁,無視就好,否則你會很累的!

5樓:青年要飛

不知者無罪????誰還能保證你不知道?

就算你不知道,但是就沒有罪了嗎?你在犯罪的時候並不是單一的罪過吧!同時觸犯很多條法律!美國禁酒令期間大佬雖然沒被定殺人罪但是還是被稅務局抓了吧!

6樓:歌盡凡塵音嘶啞

既然都知道是「罪」了,怎麼還能說「不知便無罪」。錯了就是錯了,該負責的也必須負責,不管初衷是什麼。

況且,我贊同前面有一位的觀點,無知也是一種罪。既然不知,便不要觸犯,最簡單的道理,我相信誰都能懂。

如果知道自己無知,最好還是要努力讓自己有知,這才是解決無知最好的辦法,也不會說出「不知者無罪」這樣的話。

以上,個人觀點。

7樓:王羊

目前法律上沒有這條說法,但是為了防止出現類似情況都會先頒布公示,然後再實施。

具體到個人人際交往,還是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唯一準則。

純過失還是需要視情況賠償損失,但是不宜過度怪罪。

不知者無罪 這個觀點合理嗎?

無知即是原罪,不知道可以學,不懂得可以問。無法判斷的,要謹慎。有時候真的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做錯了,拖後腿了,他就一句,他不知道,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你不知道就可以隨心所欲嗎?不知道就可以隨便操作嗎? 小老百姓 我的理解是,這個不知,是要超出普通民眾基本認知,這種情況下,不知者...

佛教是不是說不知者無罪,反而知錯犯錯才是真的業障?

國王說 尊者龍軍。知而作惡或不知而作悉,誰之非福德為更大?長老說 大王,不知而作惡者之非福德為較大 尊者龍軍,如是,我將加倍懲罰王子及侍臣中知而作惡者。大王,意以為何?若有一灼熱 焚燒 熾然之鐵丸人不知而捉持,另一人知而捉持,誰人將受更嚴重之燙傷?尊者,不知而捉持者將受更嚴重之燙傷。大王,不知而作惡...

如何反駁「無知者無畏」這一詞?

混蛋老李 我個人覺得吧,無知者無畏應該算中性詞。但是在使用上根據當下的語境會產生褒貶的變化,如果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看,是無法反駁的。你說你媽媽對你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你在生活中因為好奇心強烈,對人對事戒備心較低。我覺得你媽媽用詞錯誤,這麼表達容易產生歧義。在這個語境下,不能拿字面意思來理解。我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