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漢語中我們只說起來,而不說起去?

時間 2021-06-01 13:21:48

1樓:poem

雖然「起來」看起來認知原型是足部動作,但其實用於動詞後時,其認知原型或者說更常用的概念位是手部動作,如「拿/搬+起來」。手低眼高,是為起而往眼來也。當然,語言用法不對稱是常態,上述說的只是怎樣理解。

2樓:燧子

廣東人會說 :看起來,看上去。起來和上去好像是同乙個方向。可能只是標準國語不能說"看上去"。

好像起去漢語裡面沒有實意。

3樓:音文

好可愛的小朋友。我亂答啊,來和去這些詞,都有乙個方向感。來是朝著你,去是遠離你。

算是水平方向吧。至於「起來」,我聽到的時候,方向感是垂直感。我覺得「起」是朝上,「起來」的方向感是朝上+朝著我。

4樓:

有「起去」:

1. 起身離開。

《後漢書》:恭惶恐起去,盆子乃下床。

《世說新語》: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

2. 指起床。

《警世通言》:天色雨下,怕有做不是的。起去看一看,放心。

《紫簫記》:今日俺同來,你不得睡了,把酒酌一杯,起去遊玩。

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

《朱子語類》卷六五:《先天圖》今所寫者,是以一歲之運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只是這圈子,小而一日一時,亦只是這圈子,都從《復》上推起去。

《水滸傳》第二八回: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將起來,望空只一擲,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

《四世同堂》:星露出一兩個來,又忽然的藏起去。

5樓:

如果你把漢語改成普通話,應該能收穫你想要的答案,但是漢語的話,你無法確定方言裡有沒有起去,至少潮汕話是有的,而且使用頻率很高。

6樓:江小離

看到很多人引經據典,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通常說這句話的人站著,所以說「起來」,暗含對方狀態變化到和自己相同,所以用「來」。假設你們躺在一起,你肯定不會說起來,而是起開,在我們老家也有「起去」的說法。

7樓:Lambda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用認知語言學中的認知策略和意象圖示來分析。語言是對認知的編碼,語言反映了說這種語言的人的認知模式。

漢語普通話中「起」和「來」「去」都是動詞,且都是表示動作、行為運動的趨向,「來/去」尤其特殊,它是以說話人為參照點,描述動作運動的方向時向自己靠近(來)還是離開自己(去),它可以跟在跟其它趨向動詞、動詞後面作補語。

說普通話的人對動作行為的基本認知結構模型大概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誰、為了什麼目的、以怎樣的方式、從什麼狀態開始、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產生什麼樣的結果+與說話人說話時的距離關係(來/去)。以這樣的圖式對動作行為相對於說話人的運動軌跡進行說明。

「起」:義項大體概括的就是從靜到動、從無到有、從低到高,都是時空域的基本動作,認知時以固定的、已知的狀態為背襯,即以「靜、無、低」為背襯,對比說明「動、有、高」,這對說話人來說是一種靠近,而非遠離,這點與「來」是相吻合的,而與「去」矛盾,所以說漢語普通話的人只說「起來」,而不說"起去"。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p1029

事實上,除了普通話之外,很多方言其實是可以說「起去」的,比如我的四川某地方言,就會說「起去」(去,在方言中讀成了qi),有的方言也會說類似的「起開」,大概認知模式有點不一樣吧。

在路邊撿到只燕子,飛不起來,不知道為什麼,好像腿有問題,怎麼救它,求解答?

風言林梢 急救 可將之腹部朝上,仔細檢查腿部與翅膀,看有無紅腫或者不正常彎曲,如果有的話,如同人類骨折需要固定乙個道理,找竹子的細枝,取一節剖開,放鍋底烤乾 防霉發炎 夾住斷腿,用細線紮牢。如果沒發現特別異常就不用勞神。取小片水果壓碎成糊糊,用棉籤餵食,先補充一下維生素和水份。不張嘴就用指甲撬開,因...

太陽明明在曬我們,為什麼被卻稱為 曬太陽 ,而不叫 太陽曬 ?

Aaron.烎 這個是仿古的省略句式 古文曬太陽叫曝於日下 但有時寫文章,寫詩時會為了對仗 文采等原因省略介詞,就成了曝日,比如杜甫有一首詩就是 西庭曝日 曝日直譯就是曬太陽了。這種表述習慣帶到了現代,就成了曬太陽,吹風的這種句式。 我本須臾物 我認為這是 我們曬太陽 的省略句,口語中為簡介,省略主...

為什麼國企在網際網路行業中 霸道 不起來了?

卸甲一 那不是有乙個例子嘛,12306,買票搞不過第三方,被第三方倒逼著整改進步,結果還是搞不過,結果,不管你好的第三方還是壞的第三方,通通一刀切。 叫什麼好呢 你可以招安一群瘋狗的時候,為什麼要自己養狼呢?而且那群野狗一旦失去了價值,死活也不用自己操心。國企在低成本使用勞動力方面的經驗,是私企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