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這個系統將來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如何發展?

時間 2021-06-01 02:14:39

1樓:黃悅

看最近奧林巴斯的機身和鏡頭發布路線。未來我認為m43的乙個大方向是定位體育以及生態攝影,微距。現在em1 + 300

pro已經可以實現手持打鳥了,而且em1有景深合成功能,對於微距來說十分有利。現在就看em1-2出來追焦效能有多大提公升了。另外,m43跟c幅差距真不大。

2樓:平成十一年的渚薰

「m43如何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下帶著自己的天生缺陷(或優點)找到可靠的目標使用者群,將來會走什麼樣的路線?怎麼走?」

這是題目。

一、技術沒有改變多少

二、使用者群很不明確

三、每乙個系統的天生優勢和缺陷都很固定

四、怎麼走奧林巴斯和松下已經告訴你了

3樓:李楠

M43 比較傳統品牌的 135 ,最大的特點是兩個:

1 小底

2 開放

弄清楚這兩個地方,也就可以看清 m43 的方向。

1 小底

小底其實是相對而言的。對 135 全副, m43 劣勢,但是對手機和卡片相機(是的,說攝影手機今天已經絕對不可忽視), m43 優勢不小。

實際上我覺得 APS C 有點不夠狠,和全副差距太小,鏡頭另起爐灶不合算。 Nikon CX 又太接近 1/1.17 的卡片機尺寸。

M43 算是兩個品類中間比較恰當的折中。

底片面積一半意味著不同的畫質,機身大小,和鏡頭群。 M43 底片的位置,決定了他可以提供輕量級的機身,規格超越 135 全副的鏡頭規格(比如可以做光圈為 2 的恆定光圈變焦頭)。

機身+鏡頭+配件(閃燈腳架)的組合解決方案,重量上針對 135 會有巨大優勢。野外或者水下攝影,其實 M43 應該努力拿下。當年尼康佳能,也是分別拿下了新聞和體育這兩個專業領域才站住腳跟的。

2 開放

那麼這裡就必須談一談開放。

實際上今天所有做個人影像解決方案的公司,都應該看看 gopro 。

以傳統的專業性而言,他就是個笑話。但是以整合跨界科技,給使用者最簡單的解決方案而言,他則是個神話。

而 M43 的開放性其實可以讓眾多有志於跨界整合不同領域的科技,為使用者提供最簡單解決方案的小 startups 有新的機會。

她們可以直接得到一套畫質不錯,鏡頭群還可以的完備標準。那麼到底是拿來做什麼,就不一定了。

航拍?旅拍?

甚至各種車載機載水下攝像?

高精度監視器?

全新的可換鏡頭個人拍照攝像一體系統?

總之一切需要中等畫質靈活鏡頭配置的領域,都可以嘗試。

這就是 M43 的本質。

4樓:明天開始努力

M43成功點在於M不在43,能看懂這一段話你就明白M43以後的發展方向了。

很多人貌似認為M43的鏡頭可以佔到體積優勢,那也只是因為姿勢水平不夠帶來的錯覺罷了。

5樓:lake bob

自從M43系統開放以後,隱約覺得有變成相機界安卓的潛力,現在已經陸續看到好幾家相機廠商進場,比如柯達、大疆、z camera、美圖還有最新的小蟻……

M43機身怎麼選擇?

先說一下我對M43小體積入門型號的看法 不太推薦。松下的低端機快門快過1 500s就只能啟用電子快門,生成的raw只有10bit 沒有概念的話可以這樣簡單粗暴得看 正常機械快門下M43通常生成的raw為12bit,12比10大,而直出的jpg檔案是8bit,8和10差距又不大 奧林巴斯的epl雖然保...

M43系統相機現在還有保留的必要嗎?

文文文 還是那句話,你手上的機器在那些地方不能滿足你的需求?畫質麼?如果是12 40,拍攝角度很平,確實很難出彩,超廣角或者大長焦可能會帶給你乙個新奇的角度。所以,看你選擇了。 個人情況說的還是不夠明白,題主感覺手裡的器材哪方面滿足不了使用需求了?對焦不好?畫質不好?還是虛化不好?前面有人幫您算了算...

為了12 100 f4這個頭入奧林巴斯m43的機身值得嗎

福氣魚 7 14 2.8 Pro and 40 150 2.8 pro 的鏡頭是不二的選擇。預算不夠可以先二選一,基本可以踏實的拍一段時間。 drake騅 我是上週入的這個頭。種草了很久很久了。為了12 100 f4這個頭入奧林巴斯m43的機身值得嗎?總體來說不值得。現在尼康Z也有24 200了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