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都認為世故是正確的甚至應該的?

時間 2021-05-30 11:19:30

1樓:羅哩羅嗦時時

知世故而不世故,這句話大俗,標榜和媚俗是同時發生的,類似的話包括「以出事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這兩句話都是世人很普遍的現狀和追求,即便這樣,也有很多人覺得太難做到,唯恐付出代價。在我看來,做到很簡單。知世故這個層面只要有一些經歷和思考,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基本都能做到,不世故只需要有一顆基本的良善之心、懂得換位思考、會偽裝就可以了。

更加純正的人是不會追求知世故而不世故、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這類狀態的,太過雕琢刻意偽飾了。

只可意會。

2樓:昭昭

因為「知世故而不世故」太難了。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修煉自我的能力和毅力。他們隨波逐流,卻將此奉為大道。

扒掉這句話身上雞湯文的皮,仔細去想想,其實「知世故而不世故」算一種聖人的狀態。

我的理解:

知世故:不為難別人;不世故:不為難自己。

既要不為難別人,又要不為難自己,那勢必會遇到兩難的境地:不為難別人就為難了自己,不為難自己就為難了別人。

這就是最難的地方。

要想成就一件事似乎遵守規則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但你又不想遵守這種你無法認可的「規則」。不遵守就可能無法成功,遵守了內心焦灼。

若選了不世故,看到本不如你的人「世故」上位,你心有不甘;若選了世故,雖然可能成功,但你心裡又覺得難受。

我覺得把這句話踐行得不錯的人,曾國藩算乙個。

《曾國藩傳》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說:

曾國藩成不了海清那樣的清官,因為他心裡有更大的目標,他是要為百姓謀福祉的,是真正要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他要做到這些,就不得不遵守一些官場的套路:俸祿不足餬口,不願收賄賂,卻做個什麼好事都需要「打點銀兩」。

他也碰過壁,不想遵守這些套路,可是現實狠狠地打醒了他。為了自己的目標,他不得不選擇,去收受一些「灰色收入」(即皇帝也知道但不能制止的不正當收入)。但除了打點關係需要的「灰色」錢財之外,其他的賄賂他一律不收,堂堂朝廷命官,妻兒卻常穿補丁衣,吃喝從簡。

總之,這種狀態是需要不斷去自我規束和修煉的。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就會動搖。何況如今經濟社會……錢的魅力更容易讓很多人「世故」。

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真的生了大病或者出了什麼事情,沒有錢真的不行。

我覺得這種狀態下,提出任何絕對性的建議都是很不負責任。能給出的最好的建議大概也只能是,要時刻拷問自我。

我們說起「知世故而不世故」,大概率是覺得能「絕不」(強調)世故是最好的。但曾國藩給出的是另外一種回答。你需要的不是「絕不」,而是「盡可能不」,是「最好不」,是「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早日讓自己達到「大部分不」。

當我們遇到兩難的境地時,乙個是不要輕易隨波逐流,另乙個是也不必被世俗和自我的「道德」綁架的那麼緊。時刻向好,但不必因此就決絕讓自己落入絕對孤立的那一方(我覺得這樣也是在把好人逼死),不能決定規則時,盡量降低這個規則對自己的信仰和對別人的傷害,努力的去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最後,屈原先生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什麼樣的路,做什麼樣的選擇,最終還是要人自己做決定。

3樓:freddy

你在乎那麼多人的想法幹嘛,你想想大多數人不都是平庸之輩。

建立 Git(計算機裡的版本管理平台)的大佬可以站在講台上怒懟同行,直接對著觀眾說,你不用git用cvs應該去精神病院,還自吹世界上沒人能一次寫出bug free的碼。換做其他人這個人早就被懟死了,但實力大壓得住人誰都奈何不了他不是。

實力是你的baseline,世故不世故是任你自由發揮的人地方,就像你有選擇做好人還是賤人的權利。實力沒有談世故就很幼稚了。

4樓:

因為,世故就是待人接物的處事經驗,是熟悉人情規律,是一種能力。

所以,關鍵是用這種能力做什麼。

沒有人是完全理想理性的,都是有沒那麼理想理性地一面,世故就是對這個事實,對人性地尊重和適應。

值得批判地不是「世故」,而是某些「世故的人」。

倒是希望,所有友善的的人,都能很好地了解世故,這樣世界一定會更美好吧。

5樓:黃俊

從熟人社會,到生人社會,中間存在乙個很長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所體現出的特點就是介乎熟人與生人之間的人情社會。

熟人社會講究「路遙知馬力」,忠誠老實者才是平民生存之道,因為身邊的圈子都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的人,對你門清。

生人社會講究「法律和道德」,守法、守規矩、講信用是生存之道。因為沒人在乎你私下的事,也沒有權力評價你。

人情社會處在兩者之間,法律、規矩、信用不完善,還得依靠人去評價你,而評價你的人又不足以了解你。所以世故是生存之道。

而產生這種生存之道差異的本質原因還是人與人之間對相互利益關係的判斷能力不同。熟人社會是確定的,生人社會是直接的,只有人情社會的人在利益判斷上是不確定的、疑惑的。所以在我們現在這個人情社會中,很長時間都還會存在這種世故是生存之道的現象。

6樓:謝七爺

用《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世人沒有實體」,所以可以想下,那麼多人是誰?問每乙個人,包括我自己也不會覺得自己是「世故」的。

更何談認為是正確的,應該的。

7樓: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很裝逼的一句話。

除了技術含量很高的領域有一些漏網之魚,大部分領域的成功者都是世故的。不世故的人的世俗成就的頂峰是普通中產。

選擇不世故是可以的,代價是(在獲取世俗好處的鬥爭中)戰鬥力要打五折(甚至更低)。付得起這個代價就可以不世故,付不起這個代價就別信文藝味濃的雞湯。

8樓:中華禮文化

不世故的基礎是什麼呢?是世故呀。

沒有這些世故的人來維繫社會,哪來的條件讓你不世故呢?

沒有你世故的父母掙錢養家,哪來的你吃穿不愁在這思考這種問題呢?

其實世故不世故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還是活在大家都在的世界中。

9樓:Newbroken

當人情可以用錢來量化價值,那他作為社會關係紐帶的功能就會漸漸弱化甚至消失

如果人情消失了,那人跟人的交往互助就更類似於利益交換,感情就越發淡薄。

缺乏感情的交往,就是世故。

但是在一些地方會有例外。當你優秀到讓別人對你由衷的欣賞,溫暖到讓人對你由衷的親近。那麼人跟人之間的感情紐帶,就又回來了

也正因為這樣,社會關係出現了底層荒漠化,上層複雜化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都認為女孩子喜歡有錢的男人呢?

知乎小透明 她們中的一部分未必就是喜歡有錢本身,而是喜歡 願意不計較利益選擇自己的那個有錢人 這就跟窮小子會對不計較自己家窮選擇自己的富家女感恩戴德乙個道理 男性本身就是比女性更加理性和精明的群體,談戀愛的時候想要美女,談婚嫁的時候想要條件好的女人,我目前為止在自己身邊和自己遇見過的還沒見過哪個男人...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喜歡曖昧?為什麼那麼多人成為備胎?為何把感情看的如此輕率?

一點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寵愛,當得不到一方的關愛,就會向另一方尋求溫暖。有些人清楚自己的角色卻無時不刻在掙扎,曖昧說不清道不明啊 Not ready to settle down,人生還有很多精彩的事情要做,還有很多國家要去,並不證明在作踐感情。我不認為每一段感情都要以結婚為目的,結婚是太大的乙個...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想考研?

小學霸 其實考研有三群人。第一類人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對走向社會持有畏懼情緒,害怕走出校園,這類人大多出現在大三的學生身上,他們對於未來沒有個清晰的目標,處於即將步入社會的過渡期,一方面捨不得學校的自由自在,另一方面懼怕社會的混亂,不願走向社會,於是他們選擇考研,即使第一年考不上,他們也會選擇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