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怯是一種什麼體驗?為什麼會有這種感情?

時間 2021-05-13 08:32:00

1樓:洛蘇

這兩年,我每一次回國探親,都是悄悄的來,悄悄的走。十分膽怯會遇到熟人,基本都是貓在家裡陪陪爸媽。

不論是「近鄉」還是「在地」,我都有一種「情更怯」的情緒在。覺得自己過的一般,生怕別人知道那個在他們眼裡還算優秀的自己,竟然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我一直自詡是乙個思想很現代的人,在這件事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內心怎麼還有著「衣錦還鄉」的濫俗糟粕呢(羅永浩老師的口氣)~

當然作為乙個愛思考的人,我開始琢磨起這件事。

為什麼是衣錦還「鄉」,而不是衣錦去「北上廣」,主要因為自己的家鄉是個小地方。

在家鄉的那個小地方,社會流動性很低,它是一種「熟悉社會」,很多人都是看著你長大的,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兜著很多對你知根知底的父老鄉親、親戚朋友。逛街一定會碰到熟人,因為小城裡就兩個大商場。去江邊散步也會碰到熟人,因為能散步的地方也不多。

更可笑的是,我的前男友甚至都住的離我家很近,去超市買菜都能碰到他們一家三口。

所以如果你發達了,你過去越是窮困潦倒,回去得瑟時你就感覺越過癮;而如果你現在混的不好,你過去越是優秀,那這幫熟人就越感覺過癮。

而且,真正能懂你的、價值觀比較相近的朋友,其實早就和你一起18歲就離開了家鄉。而留在那裡的,一般只是一些熟人,也就是知道你的一些底細,但又理解不了你現在的經歷、抱負和人生選擇的熟人,所以只能用小城通行的「人生贏家」的標準,向你發出靈魂質問「你為什麼還不結婚?」

怕嗎?那時候真的怕。

一部分當然是出於我自己還很稚嫩,在意他人的評價;更大一部分出於我自己的社交恐懼,懶得一遍遍地被人問起收入和婚姻。相信我,不論你表現出了多麼不想回答,不要低估有些人不停追問下去的勇氣。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都理解不了中國文學濃濃的「思鄉」意象,為什麼一提起故鄉就永遠熱淚盈眶。實際上我身邊的不少朋友,都抱著對故鄉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

都一方面父母仍在家鄉,就一定會定期回去;但另一方面,家鄉的蕭索、頹敗、落後與凝滯,都讓我怒其不爭。家鄉的很多人,也讓我只能與之追憶過去,但已不能共談當下。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鄉就是你離開了,就回不去的地方。或者說,可能是你幾度夢回,但真回去以後又會感覺些許不舒服的地方。

對於我來說,就是對於家鄉社會那種「超穩定結構」下的壓抑。我需要被框進乙個既定的「人生贏家」的模版裡,被審視,被判定。

光是三十多歲還沒結婚這點,就已經夠讓我「入鄉情更怯」了好嘛……狗頭

2樓:寫綠添白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就是「相見又不敢」的一種心態。為什麼會這樣?無非是,要麼怕「物是人非事事休」,要麼因為沒能「衣錦還鄉」而自覺羞於面對「江東父老」和家中老父老母。

3樓:火羽白

大概就是想了好久,在心裡預演了千千萬萬遍,好怕自己做不好,又好怕結果和自己的預期不一樣。

好久好久沒有見的人,你不知道他們過的好不好,你希望他們過的好又怕他們過得不好。這些年不知道家人有沒有想你,怕他們太想你了自己會內疚,他們不想你又會失落。太多未知了吧,明明心裡想過千萬種可能,但又有太多的不確定了。

又好怕家鄉的變化太大,自己會感到陌生,明明心裡特別特別想,又害怕自己融入不進去,過去的那種熟悉感一點都沒有了。

欣喜,激動,不確定,所以才會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吧

人為什麼會有 近鄉情更怯 的感覺?

蔣方洋 上初中住校,週末回家,當時母親病重,越近家,心裡越慌,怕又不好的訊息,真的是不敢問來人。二十年過去了,這種感覺依然記憶猶新。 潛力股 大概就是沒有歸屬感了,人情世故是乙個天平,如果世故大於人情就顯得生硬,人情大於世故,其實尚可。但是如果接受者和發出者頻道偏離,也要出事故。但最關鍵的是,你身旁...

戒色是一種什麼體驗?

可以念佛號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等,抄經,放生等增加正能量,邪淫多了會影響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如果你事事不順可能就是手淫 邪淫太多了。要懂得克制。 machi 戒色得大自在,不做提線木偶。常言道,酒色財氣是人的通病,能戒掉還有什麼事做不到呢,黃帝內經開篇就講腎精的重要性,是人體生命運作的能量,現在又...

出書是一種什麼體驗?

隔壁老彭 現在自費出書的人,有些是個人愛好,有的人就是想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別人認可自己,還遇到乙個想要提公升自己形象的,有的人就是為了評職稱或者畢業。自費出書,可私聊 鹿呦呦 機緣巧合下,幾年前我在業餘加入了一本技術書籍 白話區塊鏈 的編制,該書目前已經由華章書局出版。所以對於出書有些許了解。對於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