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行政區劃是以山川形便為依據的嗎

時間 2021-05-11 12:53:41

1樓:

北宋的轉運司路並不是行政區劃,山川形便並非考慮因素。

在內地各軍,主要考慮的是轉運方便呼叫廂軍。

漢陽軍、淮陽軍、高郵軍、漣水軍、無為軍、南康軍、光化軍、臨江軍等都是水路要衝,信陽軍、南安軍是翻山的。

而州府劃分,很多時候考慮的是運量以及漕運方便。比如:

京西路的運輸路線很多,因此淮河入汴的州劃分至淮南路。

洛陽以西完全不在京西運輸線上,因此劃歸了陝西路及後來的永興軍路。

京東南部運輸先入淮河再入汴,而淮南東部地區太小,因此淮河北岸有犬牙。

壽州、泗州因蔡河、汴河入淮而跨兩岸。

2樓:落葉

從唐末方鎮結構發展來的。

「山川形便」與「犬牙相錯」只是後人進行解釋建構乙個區劃地理的理論時做的總結,並不是完全由其一組成,要具體看到這一時代及其此前一段時間是怎麼看待行政區劃的,而不能簡單去套理論,也不能簡單去套這兩個詞。

《元和郡縣圖誌》中,方鎮已然成為表現的行政區劃的乙個層級,天下分以方鎮分別敘述當時地理郡縣。反應的是當時的人看待行政區劃層級的方式。

到了五代,方鎮吞併到了一定的程度,出現了幾個較大的國家政權,以及中原政權跨地一直是大半個北方。在五代的行政區劃裡,州之上便是某軍,很顯然是唐末方鎮的遺留。但隨著中原政權逐步在收回權力,藩鎮的獨立性逐步被縮小,方鎮官越設越多,方鎮越來越小,最後到宋代演變成了與州同級的玩意,方鎮不再適合作為最大的行政區劃的層級,又回到了道/路這一層級上去了,但基本的區劃,卻再也回不到開元十五道去了。

宋初人的行政區劃的認知自然繼承了這一情況,所以會看到唐末五代的一些方鎮,被整體歸屬於某一路,在行政區劃及職官設定中,還保留有一部分過去方鎮的要素在裡面,這在宋初更是尤為明顯。雖然也妄圖恢復十道、十五道的規劃,最後因為各種現實需求,最後發展出了二十四路,算上被斬首南渡前得到的燕雲兩路,也有二十六路。

但宋初的規劃總體而言,還是順著方鎮這一結構的基礎上再演變的,所以就不可能完全屬於山川形便,也不可能完全的犬牙相錯。因為軍事攻防易勢,往往就在山川形便之間,你脫不開的。但長期的方鎮鬥爭中,總有些超過了山川形勢的結果,看上去犬牙相錯,但也不是統治者故意而為之,只是軍事結果。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比《宋史·地理志》和《元和郡縣圖誌》,就基本心裡有數了。

唐宋間的行政區劃演變,《元和郡縣圖誌》是極為重要的材料,因為它記載了唐代後期的人,也就是處於唐宋大轉折之間的人,是如何分類藩鎮大亂後的行政層級、區劃,以及如何分門別類敘述整個國家的地理。如果這個搞不通,那麼對於宋代的行政區劃是源頭,就難以摸清。

法國的行政區劃是如何劃分的?

添翼留學 法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分為四級 R gion 大區 本土22個 2014年7月24日後本土大區合併為13個 海外5個 D partement 省 101個 本土96個 海外5個 Groupements intercommunaux 跨市鎮集群 2600個 Commune 市鎮 36700個 以...

我國中南地區這個行政區劃是怎麼形成的?

哈哈欠為你違逆 中南地區這一概念通常情況下是沿用建國至今所劃分的地理概念 河南 湖北 湖南屬於華中地區,同時也被稱為華中三省,廣東 廣西 海南屬於華南地區,還會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中南地區從河南省一直延伸到海南省,因為跨度比較大,各省的民俗 地理風格迥異,如今更多使用細分的華中地區 華南地...

日佔台灣時台灣的行政區劃是怎麼樣的?

sapereaude 當時的日本帝國因馬關條約,而轄有台灣的1895 1945那五十年之間,其在台灣的行政區域區劃,大致可在台灣的那個時代,台灣人父老習稱且仍流傳的稱呼,日本時代,以剛好是該時代的中間點的1920年為界。1920年之前的二十五年間,頗為變動不居,之後的二十五年間,就滿穩定。細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