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民族情緒,國人不買日系車的原因是不是日系車有哪些缺點?

時間 2021-05-31 02:11:21

1樓:虛己以游世

技術,藝術是無國界的,但是人是有民族的,是有國界的,是有歷史的,是有脊梁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懂這個道理,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最大的失敗之處。

2樓:弦言碎雨

買不著,而且同級別明顯貴。

日系車品控普遍好,所以風險溢價高。

這不是鍵盤車神能體會到的,等你訂HIGHLANDER,加價2萬還得等11個月時,就懂了。

3樓:

利益不相關:德系粉,大眾奧迪粉,電子愛好者。

德系車好玩,電子系統比較高階。

前幾年的CC,A4,中控可以調節各種駕駛輔助,駕駛模式選擇,巡航模式,等等。CAMRY/雅閣就不行。

最近這段時間大眾奧迪開始普及全面屏了,寶馬也把7系的全面屏下放到3系了。只有日系還在用機械指標。

4樓:

題主主要是問缺點,那我就來說缺點吧。

一、20W以下車型的隔音問題(大部分集中在本田、馬自達)。

二、車漆真的薄。

三、由於吸能性好,因而常年在國外各種測試中表現不錯,同時帶來了個問題,在小事故中的維修費也是貴的一比。

5樓:符錚騰

首先日本車並不是沒人買

說到皮薄就有必要說一下皮薄真的不好嗎在45km h的速度以下發生碰撞鈑金厚度的確起到很大作用然而真正到了高速出事故安全帶和車的整體結構性第一鈑金沒起到多大作用

說了那麼多有些偏題了總而言之不買日本車最大還是民族性其次是所謂的不安全但是日本車不比其他車差

6樓:tt sco

這個拋去愛國的說法不談,都是車商的營銷手段而已,這年頭誰沒水軍,只不過日系這幾年遇到民族危機,時機不好,被對方車商瞅準機會,狠狠搞了一回,不然德系中國產會挺過來?!特別是德系的銷量,從抗日開始日日公升。但是在中國之外,那還真是日系的天下,到哪都是衝擊,該有價效比時它有價效比,該有品質時它有品質,從民用到軍用,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這點智慧型。

7樓:張華

日系長處是實用性,短板是設計和文化感。

汽車消費是有雙重屬性的,直白的說,汽車一方面是工具,一方面是體現品味的廣義奢侈品。

廣義奢侈品:不以價值定價,而以相對稀缺程度和買家喜愛程度定價的產品。

像美國這種「車輪上的國家」,汽車工具屬性很強,所以日系賣得好(互為因果)

而像歐洲,比較講究品味的國家,日系賣得就不好。

Topgear裡的Jeremy Clarkson大猩猩有次介紹跑車,Z4對比GTR,評測一圈,GTR除了隔音什麼都更好,便宜幾乎一倍,更快,更高過彎效能。 但是最後推薦結論是:Z4,。

理由:如果你開著一部GTR去酒吧,一晚上也交不到乙個朋友。

這例子雖然是說跑車(跑車的實用性就是賽道效能),但是也體現了日系的特點。

大猩猩的話這代表了英中國人乃至歐洲人對日系的看法:雖然更好,但是沒品位。

中國市場而言存在雙重性,部分人認為汽車是工具,所以他們會傾向日系,部分人認為汽車體現品位,他們選擇德系,或者美系,或者法系,選擇國產。

PS:1、這裡的奢侈品,品位無貶義, 冬天穿老棉襖,夏天穿汗衫也能夠用,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再換季的時候買點新衣服,這就是廣義奢侈品消費,帶有普遍意義。

2、日系效能車,Kcar之類確實有自己的文化,但是日系效能車文化過於街頭,階層品位偏低。Kcar主打的可愛感產品未見出口到國外。

8樓:兩儀織

很多中中國人都覺得日系車車皮薄,不耐撞。其實這是理念的不同。歐美系車子用料實在,意在提公升全車的結構強度來保護車內的人。

而日系車主打吸能理念,在駕駛艙不變性形的情況下讓車頭車尾潰縮吸收衝擊。這樣對車內人員和行人都能起到保護作用。這種設計也被廣泛運用在跑車中。

9樓:ST Focus

不夠「新」,消費者都喜新厭舊的,你說乙個4at5at賣那麼多年,10年前買了個CAMRY,2.0+4at,現在換車,還是特麼2.0+4at(當然現在改了),還會有興趣嗎,4at簡直是變速箱中的史密斯熱水器啊………反觀德系美系,4at變5at,5at變6at,然後再出個6,7dct什麼的,再弄個T,弄個直噴,總是有沒聽過的新鮮玩意………然後試駕下,臥槽這邁騰比我v6皇冠還要給力啊,瞬間到100,內飾空間都還不錯,特麼強加裝潢??

……好吧,好貨貴賣嘛,就它了(多少人是這樣的購車心理)…………………我不是什麼粉,什麼黑,給GTI和邁騰拆過進氣歧管挖過煤(貌似油氣分離有缺陷導致???),也見過老邁騰3個月換變速箱,也見過5年的銳志後橋差速器漏油導致齒輪全毀,也見過撞樹被撕成2半的卡羅拉,注意是撕,被撕成2半是怎樣的吸能方式至今沒有想明白,就在張家港,前陣子………………對於機油防凍液是啥都不明白的小白,我還是比較傾向於推薦日系車的,自吸車省心省錢…電瓶小還是大,車身結實不結實,跑得穩不穩根本不是他們在意的方面………對對動力需求比較高的,確實德系吸引力大的多,2T就能達到3.0v6的動力級別,4t5t6t8t輕易超過2.

0甚至2.5自吸……DSG單從換擋邏輯,速度和換擋質感上確實無可挑剔,可是新產品質量問題總是會多一點,反觀史密斯牌4at,用了五分之一世紀了,有天大的問題早都解決了,可靠性高點是必須的………政治方面就不多說了,日本曾是我們的學生,敵人,卻也做過我們多年的老師,剪不斷理還亂…………然而風水總是輪流轉,日系現在也開始拿出了誠意,阿特茲,新卡羅拉,新思鉑睿,都算是誠意之作,而大眾卻開始明目張膽起來,曾經有小坦克之稱的老寶來老波羅,現在也學日系省掉了後梁,當年堪稱技術過剩的速騰高爾夫,現在相比日系也完全沒了技術優勢……………良性的競爭,總是有利於消費者的,德日互黑,美韓在一邊笑,悶聲發大財

10樓:

話說出了雷克薩斯別的真的愛不起來,

雷似乎被中國與多土大款瞧不上,但我還是覺得比某馳某馬某迪高階多了,質量也不是乙個檔次的

11樓:

別人不清楚,反正我爸在lexus還叫凌志的時候就買過一輛,直到我前幾年出國他還在開,雖然已經不是主力車。印象中當時每天早上我爸都是開著它上班順便捎帶送我上學,平常一年到頭也就週末的時候我爸會開著去保養下,幾乎沒有故障撂挑子的時候。

親戚裡面有比較喜歡德系車的,mba都有,也不乏p的,可是在質量這方面大家還是比較統一的,日系確實高一些,但當你無論是消費能力還是對機械動力的系統認知足夠,在購買的時候還是會偏德系,且不說是不是因為vw的成功安利,套用一句知乎上的「看起來比較高階」就能解釋了。

德系的我開過不少,親戚家的基本上都試過,c、s、gl、3、5、m、x、a各種阿拉伯、套套.......可是實在愛不起來。。

。。。。

當開c級的那個同學的爸爸笑我爸爸ls的時候,我就明白了......嗯~~~

我是跑題的分割線

上面的回答確實有些片面而且跑題了,再來扯幾句吧

跟我上面的回答一樣,題主也過於片面了,可能你周圍日系比較少才會給你這種感覺吧,除去中國產和美法,國內德系和日系的保有量算是比較高的了。

日系也要細分的,toyota、nissan、honda、subaru、mazda、mitsubishi、suzuki......其中三位大哥更是細分出了對抗mba的豪華公升級版,而且一開始也是針對公尺村的土豪,最近幾年才後知後覺地殺進內地市場,其中toyota算是比較積極的,相對其他兩個也算是進來比較早的。

好了,除去了豪華級的,日系的產品在國內消費者的定位就不難理解了,再加上國內那坑爹的稅率和牌照,整個車落地下來不添個百分之幾十都不好意思開出去把妹,而且因為政策,不管什麼國系基本上都是本土化,本身定位就高一級別德系自然受到更多青睞,特別是國內中產越來越多的前提下。

外觀設計、內飾配置見仁見智,至於說一些動力操控技術什麼的,說句不好聽的,為了個首付月付都要斤斤計較,那些就別死磕著不放了,有這功夫不如多掙點兒錢了,說來說去還不是窮癌發作選擇困難比來比去的。

要是跟思聰老公一樣,咱分分鐘直接意超跑英超奢了不是。

窮還死矯情,得治~

總而言之一句話:

不夠高階

▔ ▔

12樓:楊大閒人

只愛日系車怎麼辦,第一台車05年的豐田VIOS,目前自己是開13款森林人2.0XT,家裡還有一台10款的傲虎,都挺好的啊,日系車黑點何在?

13樓:willis leon

如之前答主@Johnny Durn 所說,本土化是硬傷。從靈派銷量是CIVIC幾倍就能看出本土化的重要性。但我認為日系做不好本土化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傲嬌以外,與日系廠家在中國的不安全感有關。

畢竟從一款車的立項到量產要好幾年的時間,近十年又是中日關係複雜變化的幾年,廠商可能在這上面還是有所顧忌。

14樓:

最大的缺點就是「本土化」落後太多。

絕大多數日本車企到今天為止,還在沾沾自喜的做自己認為不錯的車子,而不是努力做出一輛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車子。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自負,而且這種自負嚴重拖累了他們的企業文化形象。中國大陸是全球公認的最具潛力的市場,13億人口對於產品的飢渴絕對是其他市場的做不到的,還有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帶來的銷量增長,都讓許多車企早早瞄準了這片地區。

但是大陸市場也有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日系車企之所以能在北美登陸,除了石油危機的東風之外,還有就是當時歐系車企的遲鈍。日系車企在北美市場的崛起也離不開美國那心照不宣的扶持,但是歐洲可不需要乙個戰略壁壘攔在亞歐大陸之間,歐洲的諸多小國哪怕在今天也沒有美國那扶持乙個戰敗國發展的財力和能力。

說了兩段廢話,現在來說說缺點。大眾汽車的營銷為何如此成功? - 營銷模式這個問答裡可以很輕易的看出來,大眾真正用了數十年來培養中國人對於汽車的觀念,30年前日本在美國也做的同樣的事情。

而且在陷入銷量低谷之後,大眾很快速的反應過來,把許可權下放到一汽、上汽,讓中中國人來造中中國人想要的車。

反觀豐田、本田、日產。(據說)豐田由於章男之前的高層一直不看好大陸市場,等到章男想要發力卻為時已晚了。本田造車永遠都是一副自戀情緒,然後猛然驚醒發現自己的審美和消費者不是一條路子。

日產是對大陸發力最足的日系廠商,老早就發現了這個肥肉不是這麼好啃。所以日產大部分主力銷售車款都放在了東風下面,而鄭州賣的基本上都是無關緊要的產品。這樣的布局明顯更符合日系車場一貫的路線:

強大的整合控制能力。

以豐田為首的TPS聞名全球,主要是因為整套系統對產品的把控能力要遠強於其他系統。然而這套系統在合資廠商的作用下,並沒有豐田自己操控來的要高效。這套系統所誕生的可靠性在大陸市場是否能做到北美市場一樣優秀?

這事誰也說不准,消費者更看不到。

好了又說了兩段廢話。企業的缺點咱先不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呢?

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日系車的認知是「車輕」和「省油」。但是這兩個認知也有負面效果,「皮薄」和「安全性」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稍微關注點汽車的人其實都知道,「車輕」本身成立,比歐系更重的日系車比比皆是;「省油」更是天方夜譚,除了混合動力能帶來實質上的節油效果,剩下的壓榨內燃機功效的成果大家都做的差不多。

「安全性」就不說了,苦口婆心到最後比不上「我朋友」、「我親戚」、「我同學」,愛信誰信誰愛買啥買啥去吧。

但是「皮薄」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對於好面子的中國人來說。誰都不樂意承認自己開車發生了事故、出現了刮擦,而且平時工資本來就緊巴巴的,大家也不願意花錢去噴漆、鈑金。「皮厚」很自然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再放到網路上大肆宣傳一發,直接和「安全性」扯上關係了。

特別批評日產領先業界十年的車漆,真的薄到到一票競爭對手都汗顏。

以豐田為主的配置落後也是缺點。終於有部分人看破紅塵忘記「皮薄」了,結果一看乞丐飛度、乞丐卡羅拉這些車連最基本的安全配備都沒有,著實讓人瞎了狗眼。豐田在台灣也是被人罵的狗血淋頭,無非就是入門款的主被動安全不完善。

不敢說這到底是不是二套標準,澳洲的乞丐飛度都是統一的安全配備,入門和頂配的差別只有乙個倒車影像。

說到底,消費者不買賬的原因無非就是優點不明顯缺點看得見。和某品牌的優點一大堆,缺點看不見正好相反。產品層面上來看,缺乏「本土化」導致的後期乏力和自戀曖昧的造車態度,讓絕大多數日系品牌的產品都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力,而改善了這些兩大缺點之後呢?

我依舊不看好兩田和日產在銷量上能趕超福特別克和雪佛蘭,至於排行第一的那位,更是難上加難。

怎麼把缺點隱藏起來,優點宣傳出去,這就是營銷層面的事情了。

拋開民族情緒,明清誰更爛

用錢來比較的話,明朝開局精英人才都不缺,發展十幾年幾億資本的大公司。快破產的時候一毛錢都沒給自己剩下,但起碼給了清朝完整的公司框架和起碼的資本。清朝開局十三萬,不用幾十年發展成了十幾億資本的大公司,快破產的時候,人家原本就上市的已經飛起就不說了,連周邊搶生意的破落戶都上市了。還倒欠十幾億被人債主討上...

為什麼希特拉會把自己的民族情緒毫無保留地宣揚出去且公開反對猶太人?

德二壬 答案很簡單,背後一刺,德皇陸軍在尚有餘力的情況下投降,離不開spd的施壓和十一月革命,為了讓德軍強打精神,做出最後一擊,格勒納將軍甚至做好了讓德皇去自殺,以提振士氣的打算,可是最後功虧一簣,於是魯登道夫提出了背後一刺的說法,又延伸到了猶太人,spd,kpd等叛徒導致了一戰戰敗,在當時的德國右...

你會因為民族情懷去買國產車嗎?

文明的泡泡 可能是強答了,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如果對中國產車有情懷,就是同價位,你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你放棄了更好的而選擇了中國產。如果是這樣,我不會。 已登出 不會,就拿前幾天特別熱的華為手機和蘋果的較量。我看網路上有很多噴子及鍵盤俠冉冉著抵制蘋果,支援華為。然而我想問問,那些冉冉著抵制蘋果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