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端著碗是必要的禮節嗎?

時間 2021-06-01 13:06:02

1樓:

我真覺得端碗吃飯只能在家裡這樣,現代社會,在外面吃很少有端碗的習慣了(而且我也覺得端碗在這樣的場合下很彆扭)1.我自己去外面吃快餐,就比如沙縣,碗托大乙個,有的還是碟子,端起來根本不合適(環顧四周就知道了,誰會端起大碗和碟子吃飯)2學生在食堂,更別說了,根本用不到碗,都是統一餐盤,誰會端起來啊(畫面自己想像)3.點外賣,都是打包盒,可以放桌子上,打包盒都很薄,或者乙個巴掌拿不下,拿起來就很不穩(我試過),為了防止打翻,就會穩當點放桌子上,4.

只有在家的時候才拿碗(但很少在家和長輩一起吃,因為平時的生活不怎麼端碗,都是長輩提醒,才想起,本來還好,但突然什麼「碗都端不好,以後還能幹什麼」,這就讓人很不爽,讓人很牴觸這種風俗,因為明明和自己的生活背道而馳嘛,但出於尊重還是端起來,吃飯被數落,所以還是很不情願得端起來

2樓:

有些村要求吃飯不能端碗,否則就是沒教養,因為像叫花子,這是我乙個高中同學很認真的告訴我的。

但後來我發現有的村要求吃飯必須端起碗,否則就會被嘲笑吃飯像豬扒食。

我想說的是,這只不過是一些愚民的短見罷了,現代社會,誰想一輩子呆在乙個村子裡誰去遵守那些狗屁「禮儀」吧,不要對別人指指點點才是世界通行的禮貌

3樓:姬跋喵

第一,現在所謂的禮節傳自於古代大戶人家的規矩。

第二,沒聽說過端碗起來吃飯是規矩,而扶碗卻是規矩。

第三,中國的規矩大部分都是方便他人的,也沒聽說過不能要求別人的,只能自己方便他人,卻不能要求別人方便自己?孔老二拐杖不服氣啊。

最後舉個例子,你很久以前是不是見過有老師不讓學生使用左手寫字的?為什麼?因為左撇子容易在吃飯時捅到別人的右胳膊啊(ω)

4樓:程澀然

小的時候我吃飯不喜歡端碗,我媽就會讓我把碗端起來。

以前覺得不理解,後來漸漸習慣了在家和在外吃飯端碗,覺得端碗吃飯很方便。

為什麼說在家和在外呢?因為在學校食堂我是不端碗的,端碗是不可能端碗的,食堂的碗快有半個盆大,不吃到最後扒拉那幾口是不可能端碗的|ω`)。

以前覺得這些禮節賊他媽麻煩,後來慢慢覺得,有禮儀真的是件令人非常舒服的事情,古代的大家閨秀,食不言寢不語,輕聲慢步的,給人感覺也一定特別好吧。

5樓:

我覺得不是必要的。乙個人中餐端碗吃和西餐不用端碗兩者看起來,明顯就是西餐的美觀。而且端碗要費體力,明明可以省力吃飯為什麼要花多餘的力氣?

這也是我愛吃西餐的原因之一。單就食物本身而言我不覺得西餐比中餐好。但就禮儀而言,西餐用盤子不用端碗,用刀叉吃飯不必因不會用筷子挨罵等因素秒殺中餐

6樓:

看碗怎麼設計。吃北京炸醬麵我沒見過端碗的。

公尺飯的話乙隻手剛好可以包裹整個碗底,最好拿起來。因為輕且公尺飯有粘性,不拿起來的話夾碗會飄,而且夾不乾淨。高中盒飯中公尺飯的量和套裝餐具飯碗一碗公尺飯的量基本差不多,說明一碗公尺飯基本足夠現代非體力勞動人員的量。

西北地區古代比較貧窮,很多家庭沒有桌子。可又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碗很大,而且習慣蹲在門口吃飯,邊吃邊聊天。碗很大,可也端著碗。說明人端不端碗是和生活背景相關的。

其實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設計。

如果說與文化有關,火影忍者中鳴人喜歡吃一味拉麵,碗同樣很大,他開始吃的時候碗是放在桌子上的,吃到最後他就把碗揚起來,明顯暗含拉麵好吃的意味,也應該意識到麵量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說明即使漫畫也不會違反人的生理機能。

正式的西餐中用餐者一般是不會移動刀叉勺以外的餐具的,因為餐具是有嚴格的擺放要求的。

這是我淺薄的,狹窄的,有限的觀察,得出的現階段的認識。

7樓:

規矩是人定的!但是人也可以去破了這個規矩!

什麼叫禮貌?

什麼叫文明?

什麼是規矩?

禮貌是可以增進感情,互相理解!而不是用禮貌這個詞強壓別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文明可以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整潔,更加美麗!而不是一些人用來約束一些人的名詞!

規矩?規矩不是你覺得它合理就是合理,也不是長輩或者領導覺得它合理就合理!規矩是為了方便,而不是為了複雜!

如果覺得這個規矩破壞了公平正義,破壞了人們的正常行為,那就應該毀掉這個規矩了

8樓:這麼巧你也神經病

我覺得有一些禮儀沒必要太死板!真正的禮儀不是表面而是內心!

比如說:朋友中或者戀人中,一方被另一方過多照顧或者喜歡,應該做的是更加的對照顧或者喜歡你的人好! 而不是享受這種被照顧被喜歡,甚至是潛意識中的利用!

就這點很多人就做不到! 至於表面的禮儀就沒意義了!

9樓:

我只想說,做個文明人真累,把填飽肚子加上儀式化的條條框框。我吃飯時不習慣端著碗而是扶著,說實話,因為端著很累。那些習慣端著碗吃飯的人就會對我嗤之以鼻,就像我遇到吃法嗶嘰嘴的人會皺眉一樣,但是我不會強制對方改過來還是怎樣,因為這涉及到對自由的理解以及對生理需求的諒解。

所謂對自由的理解,我在這裡引用三個大家的觀點。首先是伊賽亞·伯林的兩種自由觀——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在前者這種意義下,自由是「去做……的自由(LIBERTY TO…)」,後者就是「免於……的自由(LIBERTY FROM…)」,若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不受別人干涉(強制)。不受別人干涉的範圍愈大,我所享有的自由也就愈廣。

那自由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了呢?在密爾看來不是這樣。密爾認為,乙個人的行為只要不妨礙他人,就應有完全的自由;但他的行為妨礙了他人,這行為就被排除在自由的範圍之外,而被放進道德或法律的範圍之內了,人類就有權干涉他的行動自由。

他提出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好處」這一主張,在強調個人自由的同時,提出了個人之間進行廣泛的互助合作可以更大地促進普遍的善。最後錢穆老爺子認為「文化的人生,應便是人類從自然人生中解放出來的乙個自由。一切人生目的,既由人自由選擇,則目的與目的之間,更不該有高下是非之分。

目的與目的之間,不必有其他評價,只有自由與不自由,是它中間唯一可有的評價。」綜上,自由是不受他人強迫,自由是不妨礙他人,自由是不做價值判斷。我們再回到吃飯端碗的這件事上,首先要別人端碗是強人所難,其次別人端不端碗並沒有妨礙你的進食,最後你在端碗和不端碗之間做出了價值判斷,即端碗就是好的、禮貌的。

所謂對生理需求的諒解讓我想到了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並將五種需求進行了等級的劃分,按層次逐級遞公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馬斯洛認為,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後,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看了這個理論,你就會發現吃飯端碗這件事情就太神奇了:吃,屬於生理需求,而端碗這種屬於餐桌禮儀範疇的事情分明是尊重的需求,在層次理論中直接逾越了兩個level,簡直不科學。

既然這兩種需求相距甚遠,那麼在端不端碗的取捨上可以拔高為對需要層次的取捨,而我,選擇吃個舒舒服服的飯,就像我不會在意睡姿睡個舒舒服服的覺,就像我不會嫌棄氣味臭拉個舒舒服服的屎一樣。我選擇對人類這種動物生理需求上的諒解。

空說無憑,咱們上圖:

這是我喜歡的一部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的片段,如圖,達斯丁霍夫曼所飾演的父親叫兒子不要用手吃飯而是用刀叉,而如下圖所示印度人吃飯恰恰是用手的: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達斯丁霍夫曼看到兒子用了叉子也就了事,並沒有叫兒子把手放到桌子上來,可見西方人的習慣。西方人用刀叉吃飯,印度人用手吃飯,咱中中國人用筷子吃飯,方式千奇百怪,可終究都填飽了肚皮。

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面寫答案,之前也在知乎上面看過五花八門的問題和答案,加上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越發覺得世界是廣闊的、價值是多元的,如果標準是死的、答案是唯一的,那麼,這樣的人生不值一過。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但是人生苦短,沒必要什麼都爭個高低,而是要做好的左中右,坐到一起,好好聊聊。

謹以此答案獻給所有和我一樣吃飯不端碗的人們。

10樓:

禮俗是有地域差異性的嘛,據我觀察,北方和中原大部分地區是要求端碗吃飯的,但北韓族是不讓端碗的,蘇南某些地區也是。

《禮記·曲禮》載:

(1)「共食不飽」

(2)「飯黍毋以箸,共飯不擇手」

(3)「毋揚飯」

(4)「毋吒食」

(5)「毋反魚肉,毋搏飯,毋齧骨」。

(6)「毋放飯,毋流歌」

(7)「毋固獲,毋捉羹,毋刺齒。」

(8)「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

(9)「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隋唐之前是分餐制,大家還用手搓飯糰呢,拿匙(匕)舀公尺飯到手上再吃,吃不完的也不能放回去,談不上端碗。

至於現在,我的看法是,這個具體取決於你吃的是什麼。比如碗裡裝的是大饅頭,要就著鹹菜啃,端碗你怎麼吃?如果吃的是公尺飯,桌面又太低,不端碗吃難道像狗一樣舔啊舔麼。

有的地方還講究端碗的時候不能手心向上,據說像要飯的,純屬矯情不是。可你要是當上門女婿,老丈人家有這規矩,你不遵守就是棒槌吶~~~

吃飯時思考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嗎?

爭渡爭渡 要我說,吃飯就吃飯,還思考啥!能不能讓人好好吃飯。正經回答如下 在哪看過一篇文章說吃飯時看電視之類的活動,都會使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這樣就不能好好平常美食啦!還有就是胃部消化需要血液,如果你在思考的時候,大腦就會跟你的胃爭搶血液,使得你消化功能不好!時間久會難受滴! 生活已經很累了,為什麼...

你在外吃飯時遇到過哪些搞笑 離奇的難忘經歷?

公尺耶 幾年前,在重慶,去親戚家玩的時候蹭了頓飯。去的一家大碗菜菜館,因為臨近冬天,店家新開發了羊肉湯鍋,我們算是第一批食客。羊湯味道還是不錯的,不過吃著吃著有股膠臭的味道 真的是膠的臭味,後來發現是漆被燒到的味道 我們只當是別處飄來的味兒。不過再過一會兒桌子開始冒煙時,我們覺得不對,趕緊喊來老闆。...

在食堂吃飯時突然很想吃一口對面陌生妹子的菜,怎麼辦?

編劇塑成營 錦城竹枝詞 雲 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 噠噠 噠噠 噠。一邊唱著小曲,一邊端著飯盆登場 同學,你好。知道西施故里其實就在我們學校嗎?不知道?沒關係,那麼來聊點別的吧。同學,你知道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嗎?竟然點了這麼一道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