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內很多佛像上的小孔是怎麼來的?

時間 2021-10-28 02:13:38

1樓:油膩夏日Mia

樓上答錯了。舉拓跋浚一例,其造像身上有紅色的石核或石核脫落下形成的黑孔,因為石核與皇帝身上長有黑痣的地方完全一致。史書記載「顏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體上下黑子。」圖為拓跋浚造像

2樓:

我去雲岡石窟時請了一位講解員,他告訴我這些孔的由來:在清朝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泥塑翻新,工匠把木樁打入佛像並以繩子固定,外覆蓋泥塑彩繪。但時間一久,泥層脫落,木樁裸露,後期無人再進行維護,故形成現在的模樣。

「 清代對石窟的修建和破壞:清初姜瓖降而復叛,多爾袞親自督戰圍攻大同達9個多月,城陷後,對大同進行了最野蠻的屠城,大同廢,不立官。佟養量卻一頭紮進雲岡石窟修寺廟,建窟簷。

清代雲岡經歷了順治三年、八年、康熙三十七年、乾隆三十四年咸豐十一年、同治十二年、光緒二年等重修石窟寺,按照清代對寺院的要求,以石窟樓閣、佛殿為主體,形成多重寺院式布局,按中軸線布置建築,保持傳統寺廟戲台、山門、鐘鼓樓、過殿、大佛閣、配殿的格局。

雲岡石窟金裝彩繪佛像,遠在遼金前就已進行,清代尤最,(以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光緒歷朝重修碑文印證)。清代補修佛像時,採用傳統的打孔、嵌入木栓、纏麻、塗泥、彩繪的辦法,雖在防風化上也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卻對石雕形成極大的破壞,使原造像遍體鱗傷,泥皮一掉,滿目瘡痍,起到以積極的儲存修補方法,因方法拙劣,卻起了消極的破壞作用。這種「保護」是違背科學的,屬破壞性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