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別具一格的寫作方式?

時間 2021-06-18 09:30:58

1樓:Joe水獺

你交出的每一篇成品,一定是看上去「是這個圈子裡的人」寫的。

但其實呢?也許你完成了這一項工作之後,和這個領域再沒什麼機會打交道了。

寫手就是這樣,有時候朋友託朋友找到了你,讓你幫忙寫稿,寫的東西可能是你擅長的,也可能是你知道卻不擅長的,還可能是你聽都沒聽過的。

但只要你同意去寫了,你就要讓自己變成「非局外人」,我為什麼用「非局外人」來形容呢?因為說實話,甭管你接的活,是不是自己擅長的,但是細分下來,終究不是人家那個圈子的,所以說「內行人」,不太合適。

就比如說,你專職工作服務的是汽車客戶,合資品牌,接了另外一家公司的專案,服務的客戶同樣是汽車客戶、合資品牌。但是品牌不同,看待市場的深淺不同,話術也就不同,看待競品的視角也就不同,可能你認為很純熟的技巧,並不適用於人家的遊戲規則。

所以,在做每一項新工作之前,一定要讓自己懂,起碼是「略懂」。

其實我認為,「略懂」就好。當然了,這個「略懂」可不是你工作的態度敷衍了事,畢竟你把一篇「略懂」的文章呈到客戶面前,那真的是自討沒趣。這裡的「略懂」,大家可以理解成是寫手在落筆之前的乙個邏輯鋪墊和角色適應的過程。

因為,寫手在規定時限內,看資料、寫初稿、修改,要磨出一篇能夠讓客戶確認的文章,是很有難度的。而我個人認為,最難的莫過於起始環節,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從「不懂」盡可能迅速的到「略懂」,相當於是你快速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就像是孩子轉學、從單身到戀愛、從戀人變夫妻,適應的過程總會有些讓人渾身不自在,甚至摸不著頭腦。

這個時候,資料的用處就顯現出來了,我覺得所謂「吃透」資料,並不是你把資料逐字逐句的讀了多少遍,背的滾瓜爛熟。而是你瀏覽完資料之後,知道每部分的資料都有什麼用處,你稿件的邏輯「骨架」之中,每個部位的「肉」,用哪一塊資料去填充。熟練了之後,也許未來接觸到新的工作,新的資料,可能看一眼每段資料的小標題或者開頭,就知道這一段是幹什麼用的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說明獲獎資訊 — 品牌在這個領域是否有連續獲獎 — 獎項的介紹&選拔的嚴苛程度(為品牌背書)— 品牌獲獎的理由(在產品or服務上的優異表現) —— 未來戰略規劃(昇華)

因為,在這個基礎之上,你再去找資料,然後可以根據資料豐滿程度,去和對方溝通,是否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資料,或者是有哪一塊是需要著重突出的(比如文中是否需要著重介紹產品開發,或者是服務理念),如果需要,再請對方多為你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料。

或者,涉及行業的,你也可以自己再去網上查一下,大概了解一下近兩年行業內關於這個獎項的新聞,冠軍都曾經是誰,連續獲得冠軍的次數誰最多,看一下關鍵點就好,因為這些周邊資訊可以讓你的文章看起來更有高度,而不是通篇只寫乙個品牌,自說自話,這樣你的文章交上去會更加討喜。

2樓:一起玩兒唄

你好,看你的問題,我腦海中最先出現的是東野圭吾。

把看似不相關的片段組合起來,要讀到最後才能拼湊出完整的故事、時間、邏輯線,才知道誰和誰互為鋪墊和伏筆,是一種非常高超的寫作技巧,不知是否符合你所說的「別具一格」。

魯迅先生的著作中有哪些別具一格的橋段?

笑靨千秋 大家覺得無聊,便無形消散了。選自 朝花夕拾 中 范愛農 篇 每次因為 誰掏錢 這個問題不能統一意見而使活動取消的時候都會用這句話。 不完全統計 1.第乙個吃螃蟹的人 2.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4.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

國外有什麼別具一格的甜品店嗎?

張爍 前幾天讀到勺子課堂的一篇文章,講到一家蠻有意思的甜品店 Whiskey Cake 威士忌蛋糕 它有悠閒舒適的氛圍 超過 150 種威士忌酒和美味的威士忌蛋糕。同時,美食雜誌 D Magazine 已經連續三年把它評為美國最好的甜點。Whiskey Cake 最開始只是乙個社群餐廳,以從當地農場...

有哪些讓你覺得受用一生的思維方式?

顧倩 我想說,讓我覺得受益的思維方式有很多,是不是受益一生還不知道!但是最近有一點讓我理解我的人生沒有捷徑。知道很多道理,並不代表懂得道理。我最近投資,賠了很多錢。我突然後悔了,想如果早知道我就不投資了。但是後來思考這件事情,我知道我還是不甘心平平淡淡地在公司裡上一輩子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還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