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能通過全面性 全球性植樹造林來延緩,甚至逆轉這種變暖趨勢嗎?

時間 2021-06-03 02:08:41

1樓:

偶然看到這個提問,因為之前關注過這方面的文獻,做點補充:

Changes in Arctic vegetation amplify high-latitude warming through the greenhouse effect

Mid-latitude afforestation shifts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tropical precipitation

Future deforestation in the Amazon and consequences for South American climate

2樓:李昂

不可以,原因如下:

1,不可能無限造林。宜林地區要看潛在蒸散。過乾過冷地區不能造林。耕地區也不能造林,吃飯比控制變暖優先。

2,二氧化碳不只是樹木生長的唯一限制性因子。一定程度,養分水分就會限制其增長。

3樓:飛翔的酋長大人

強答一發。

本人碳源碳匯方向,樓上提到了方精雲院士,看來是同行。

方精雲院士在NATURE發的文章只講了一件事,森林草地,什麼時候是碳源,什麼時候是碳匯,怎麼把這個時間點算出來。

因此,植樹對碳源碳匯的影響,也得看其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自身生長狀況,並不是每一階段的樹吸收的CO2都大於其所在環境中釋放的CO2(植物-土壤-微生物耦合作用)。

故並不能將植物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必殺技!

節能減排,研發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想辦法在源上進行控制才可以。

另外,關於氣候變暖和CO2等溫室氣體增多的關係,科研上,這個要用統計方法分析相關性,而這類文獻。。。NATURE/SCIENCE上多的不要不要的。。。

如果不是釣魚貼,想看文獻,想交流私我吧

沒有統計沒有意義

如果非要扯到古氣候,氣候自身變化機制什麼的,先弄清楚氣候異常指的是工業革命以來氣候的異常

4樓:Yang Shu

可以減緩,逆轉可能性不大

上圖是碳迴圈示意圖。左邊藍色框住的是生態系統和大氣之間自然的碳迴圈,右邊藍圈框住的是人為排放。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對於大氣來說,其淨碳匯是0.

4GtC每年,而人類排放是6.4GtC每年。我們假設全球造林,沙漠、兩極、城市等等,全種上樹,樹都活,並且簡化生態系統,不管是濕地還是草甸都按森林算,那麼整個生態系統吸收碳的量乘以10,還是比排放要少~

所以說,應對全球變暖,減排絕對是目前最好的mitigation方法~至於樓上的,真的就是民科不合格的水平~氣候學家研究十幾年,就光研究了工業活動和全球變暖趨勢相同?搞笑麼這不是~就算不信我至少得信小李子吧~他都說了climate change is real, 那肯定沒跑了,畢竟人家得了奧斯卡呢~

5樓:

不好意思,我這方面也就是民科不及格

全球變暖的機制尚不清楚,尚無定論。例如hiv病毒是愛滋病的乙個重要表現,其實兩者不完全等號。So 二氧化碳與全球變暖有多大關係?統計一下工業活動與全球變暖趨勢就劃等號了嗎?

例如,2023年以來,某某出生了,然後全球變暖趨勢不斷增加,嘿嘿,這樣有點牽強,但道理一樣。

實際上全球變暖,與太陽黑子活動,還有大氣迴圈機制,類氟利昂物質洩漏造成臭氧空洞等都有關係,等等等吧,

二氧化碳的迴圈和固定,自然界本身就很活躍,而且量非常非常大,遠非人類活動的這點,嘻嘻,

民科不及格,不為難自己了,睡覺去了

不華麗的分割線

哈哈,說的對,我只能呵呵了,看來研究岩石圈的,不要摻乎研究大氣圈的,嘻嘻。

溫室氣體,大氣迴圈,碳匯,好吧,頻率暫時接不上,可恨我大地質都太默默無聞了。

:)潛水去了。

怎麼提公升思維考慮問題全面性,和同事關係怎麼搞,自己情緒容易表現出來?

安夢心理 提公升思維 考慮問題全面性都是非常含糊的說法。一般來講,提公升相關經驗和專業知識會有幫助。與同事的關係,有競爭有合作,要看你主要目的為何而定。情緒方面,衝動是魔鬼 想清楚再行動比較好。 時間 日常相處凡事想正常點,即使心理已經覺得不大正常了,先停下來,慢慢想一想,所以要用邏輯記住大概社交場...

從進攻技術的全面性上考慮,詹姆斯和杜蘭特,誰才是更出色的那個球員?

旅途的自由 不請自來 毫無疑問,從技術全面性來講,現在的詹姆斯強於杜蘭特,個人覺得比較明顯。很多人說杜蘭特的投射強過詹姆斯,詹姆斯突破突出,我想說錯誤的直覺 之所以對杜蘭特有這個印象,我覺得正是因為他有突破短板,總是以投籃結束進攻,久而久之自然相對強一點 突破涉及對抗,這本不是他強項 反觀詹姆斯,中...

針對全球氣候變暖你能發現什麼辦法?怎樣減少或者是消除各種極端性氣候災害?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桃園居士 千萬不要信了那個瑞典女孩的鬼話!很多人面對環境問題就一味鼓吹 放棄工業 極端計畫生育 企圖以此來遏制汙染。但要真這麼做了,才是自殺。那個女孩看上去像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組織操縱的提線木偶,難道你們看不出來嗎?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真的放棄工業會怎樣?這種想法的提出者的思路是認為只有工業停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