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你的故鄉有哪些傳統的習俗是其它地方見不到的?

時間 2021-05-07 01:24:21

1樓:消失的城堡

正月十四照壞蟲。最後三個字是諧音,正確寫法未知。座標寧波。但是這個習俗並不是整個寧波有,只有幾個鎮有。正月十四晚上要放火。所以那一天晚上路邊全是火堆。

2樓:望月

座標:河北最南端乙個城市

你們拜年怎麼拜?作揖?還是嘴上說一句新年快樂?

我們是下跪磕頭!下跪磕頭!下跪磕頭!所有的晚輩要向長輩磕頭,弟弟也要給已成家的兄長磕頭。

馬上又要過年了,我又要準備好我的膝蓋了。

以下是去年春節我拍的小視訊截圖。這大概就是收下我的膝蓋的節奏吧!

3樓:

30晚上和初一早上,全隊出動拜年。除了老人,其他的都出門拜年,分批次。30晚上是小朋友和年青人,初一早上是中年人。家家戶戶到。

4樓:王瑞林

座標山西長治,過年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小年前後的大掃除。父母對於大掃除總是有著特殊的執念,不到百平公尺的單元樓房大掃除往往得歷時兩天以上,搞得人困馬乏。印象中的新年總是從老媽帶上頭巾開始,到挑燈夜戰補寒假作業結束。

跟同學交流過關於大掃除的事情,他們說起來總是輕描淡寫浮皮潦草。我的疑惑也一直伴隨,不能理解父母的執念。直到長大後,明白了他們年輕時的拮据以及以後的不易,房子雖然不大,但也是他們奮鬥的見證,自然願意多些力氣去維護。

如今他們都已不再年輕,打掃也開始費力起來,雖然在外事情原來越多,但仍希望自己能多陪陪他們,陪他們把家打掃的乾乾淨淨。

5樓:aJason

我們家以前是農村,大年初一一上午,村里大小老少按照輩分穿街過巷,登門拜年。

當然這也沒什麼特別的,只是幾年前村子規劃拆遷,原來面積不小的農村變成了十幾棟樓(最高7層,沒電梯)的小區,剛開始一兩年大家還是大年初一登門拜年,最多也就是抱怨一聲樓層太高,拜年比以前累不少。最受影響的是年紀稍大的,爬起樓來簡直要命。

所以現在由於從村莊變成了沒有電梯的樓房,拜年太累人,就產生了「如何延續拜年傳統同時又不那麼累」的需求。

重點來了,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某一年開始,出現了「團拜」。

於是就出現了一些大家族,每年大年初一一大早,拉個橫幅「20XX年X氏家族團拜會」,佔小區一塊寬敞的空間,按照輩分排排站好,作揖鞠躬,喊一聲拜年了!就結束了。

原來需要耗時一上午的拜年,現在半個小時都不用就搞定了,效率提公升極其驚人!

估計別的地方應該沒有「團拜」這麼新穎的過年習俗吧……

6樓:

來給天津的「吊錢兒」補些圖,都是從網上找的,今年我家的還沒有貼,貼了之後就上傳。

吊錢兒、窗花、福字、對聯等都是一起賣的。

一般是把吊錢兒貼在窗簷或屋簷還有大門上。

過年的時候只要是天津本地人,家家戶戶都是必須要貼的,所以從外面看一棟樓的窗戶全是紅色,也算是形成了一種景觀。

除了吊錢兒之外還有「肥豬拱門」,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

補充,在網上找的介紹:

吊錢兒一般都是用彩剪雕刻成的圖案,內容豐富多彩,主要反映祈福、盼財、增壽、平安吉祥等寓意。傳統的詞彙意喻有:「招財進寶」、「肥豬拱門」、「馬上封侯」、「財子叫門」「童子摘寶」、「聚寶盆」、「金馬駒」、「連年有魚」等。

現代詞彙意喻的有:「闔家歡樂」、「吉祥如意」、「家合萬事興」、「平安吉祥」、「新年大吉」、「年年有餘」、「心想事成」、「五穀豐登」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意喻深刻,表達了天津人以貼吊錢兒的形式對過春節美好祝願,象徵吉祥如意的質樸情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和諧。

天津人貼吊錢兒是有講究的,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九那天開始貼吊錢兒,和福字、窗紙花兒、春聯一起貼。與副字和窗花兒不同的是,吊錢兒必須是貼在門窗外面的玻璃或橫稜上(當然現在也有貼裡面的),任風吹拂,任其擺動飄盪,讓所有的祝福與企盼(福氣和財氣)隨著濃濃的年味兒一起吹進門窗裡面。

7樓:李長

我們這邊過年前會包糰子、餃子。糰子大概就長這樣,這是白團,白團是鹹的,一般有蘿蔔絲肉餡還有菜肉的,除此之外還有青團,它長這樣:

青團一般都是豆沙餡,所以也就是甜餡。

我們這裡屬於蘇南地區,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個傳統。

8樓:

所有公職人員過年七天三分之二在崗,三分之一下社群。

哦,還有,據說過年期間仍然開業的店鋪還要去派出所備案呢。不知道真假(攤手)

9樓:青鳥

我老家過年真的有乙個傳統習俗,延續了有上百年了吧,大概我太爺爺小時候就是這樣過年的,名字叫做轉碟碟。年三十,所有自家的親戚都派乙個代表端著肉和酒,在村里的本家挨家挨戶的轉,從大爺爺家一直到自立出去的那些叔叔家,每家都會去,老人們坐在炕上等著小輩們敬酒說吉祥話,然後大家開始發壓歲錢。人特別多,特別熱鬧。

我記得每家轉下來每年都基本快到夜裡兩點才完。

10樓:龜苓膏

浙江麗水,和大部分南方地方一樣,我們過年並不怎麼吃餃子,我們會包粽子吃……什麼?你說端午?我們端午節吃一種叫做「捲餅」的食物,正式名稱似乎叫做食筒餅,具體吃法類似北京烤鴨,準備好十幾種固定的菜色,然後按照各人喜好包在餅裡,當然麵皮比北京烤鴨的大的多,成年人吃下兩個差不多就飽了。

11樓:水餃與牛排

河北南部某縣。其一,磕頭。拜年就是去給長輩磕頭,男孩從小就跟著爸爸磕頭,女孩不拜年,結婚後才拜,甚至婆婆家那的習俗是都要給哥哥嫂子磕頭,連本家哥嫂都算。

我就是當嫂子的,被磕過,感覺會折壽啊。其實誰願意以這種方式拜年呢,好希望取消磕頭的習俗,串個門,說個新年好,不好嗎?其二,餃子是過年時的主角。

三十晚上、初一早上、初

三、初五、初

七、初十中午都要吃餃子。平時想吃的餃子過年時吃到吐。

12樓:

喝酒。喝不趴下不散場。

喝不吐不讓下桌。

喝不下叔叔伯伯立刻臉一拉說不給面子。

喝趴了還得路過來看看是不是真的醉了。

先趴下的要被笑慫,後趴下的就是有面子。

能喝的就是好女婿,不能喝的就是不行不能嫁。

真TM奇葩。

13樓:打不死的小強

座標南京高淳。我們這年三十要煮一大鍋茶葉蛋,新年可以上門拜年是必吃的(當然你堅決不吃別人也不能把你怎麼樣)。

問過舍友,同一省內的也表示無此年俗。附圖一張,今年的茶葉蛋,做的不夠精細。

以往茶葉和香料都用紗布包好繫緊。

14樓:

買鮁魚!包鮁魚餃子~

二十多斤的大鮁魚比飯桌都長~~

一家人一起做大棗餑餑~

膠東大饅頭來也

就是這種大大大灶台大大大鍋~蒸起來!

這一鍋是媽媽和姥姥做的,剛做好造型,面還沒發起來~裡面的蒸餃狀包的是糯公尺年糕餡兒~

來張手工刺蝟特寫:

眼是胡椒嘴是棗~

年夜飯就是一桌子菜就著大餑餑吃~

( )

我好想回去過年啊!為什麼加拿大公司春季不放假啊摔!

15樓:油桃

不知道這個習俗是不是只有山東地區才有,甚至是只有濟南才有,但是我們這邊除夕大年夜的時候要吃肉餃子,但是在零點,也就是跨到新年的大年初一的零時,要下一鍋素餃子吃,意味著來年素素淨淨

16樓:

這個我不知道外地有沒有耶

就是過年了基本每家每戶都會辦酒席宴請主要的親戚,年前的好像叫「分歲酒」,年後的叫「新年酒」

然而並不幸福…一天經常要吃兩頓啊,每頓都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誒長這麼大了啊有沒有男朋友啊成績怎麼樣啊長胖了啊(啊喂

肚子特別撐並且吃起來大同小異,在內陸讀書無比想念海鮮但是可以吃到不想見到海鮮

17樓:RobinHoo

奶奶村里,大年夜那天會有個老爺爺每家每戶貼土地公公,上面寫著出入平安。給兩三塊錢。

每年都是,好多年了,也不知道那爺爺多大了。

18樓:業餘的業餘運動員

說一下廈門吧,初三不能拜年,因為明朝年間倭寇趁著過年的時候進攻同安縣城,縣城血流成河,初三那天把犧牲的人都在出殯,初三都是去慰問那些喪家的人,所以初三不能出去拜年,不然會讓人覺得晦氣讓人感覺是對人家不尊重。

還有在年前去世的人家裡要在初三請抬棺材的人。

現在初三不去拜年也沒有那麼講究,好像也不是全廈門都有這個說法,應該是同安縣城跟周邊才有這個說法。

還有乙個說法是元軍入侵同安屠城。

手機打字,講得很不通順,請諒解。

19樓:布樂乎

年前基本上是按官方口訣走。

除夕,熬夜,十二點放炮,吃年夜飯

年後本村有東西隊,習俗扭秧歌,元宵節比賽點路燈,一種灰加汽油做的,從村子前面草地繞著村子點,點到後山,看哪隊先登山頂然後山上放炮,接著秧歌隊到每一家扭一圈,一般都通宵了。

拜八仙,拜龍王廟,拜關公廟,拜三官,拜牛魔王 ,神仙要請來要送回,流程不明。

20樓:

蒸面花很小的時候就記得快過年的時候和奶奶一起做麵花。把拳頭大小的麵糰放在模子裡使勁按,然後往下使勁一磕,乙個面花就出來了。模子是木頭做的,樣子一般有魚,兔子,花型等。

面花很好吃,一般過年前全家一起蒸,一口氣蒸好多,一般都是夠全家吃到正月十五過後。這邊串親戚的話也會送人家自己蒸的面花。

現在這個習俗依然有,已經有了做面花的工廠,過年了自己懶得做就會買上幾百個,總之大家過年就是做麵花,吃面花。我們家現在已經收集了一麻袋面花了,過年差不多夠吃了。

21樓:

座標:江蘇南通。

年初一早晨不催起床,要不然被催一年;但也不能賴床賴很久;起來吃圓子,豆腐青菜(薺菜)。家裡不洗衣曬被,太陽再好也不行;地也不能掃,原來馬桶也不能倒的。先想起來這麼多。

還有乙個,就是年前的大冬天晴,正月初一就會天不好,所以今年過年天不好了(冬至:怪我咯!)

22樓:towerzizi

我們家是長江中下游的。過年要吃自己手打的魚丸和肉丸!油炸的那種,還弄的我超級多,能從初一吃到十五!

還有大年初一要吃雞湯麵加茶葉蛋。茶葉蛋要除夕夜現煮的才是最好。估計在舊時代這也是一種好日子的象徵吧!

23樓:楊小嫻

我的故鄉山西大同。年三十早上換新衣,貼對聯,下午壘旺火,去墳上請祖宗回家過年。晚飯一般是煮豬頭肉,也可以是牛肉或其它骨頭類。

守歲,十二點發旺火,放炮,接旺火回屋,眾神下界,還有很多講究。

24樓:不死鳥

吃粽子。在年前準備年貨的時候就會包上一涼衣桿的粽子掛著。

重點是,我們端午不吃粽子, 吃卷餅。

捲餅:燒一圓桌的菜,買一疊麵皮(特別薄的,一張張貼在一起,還要小心撕開)自己卷菜吃。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奇葩的風俗了 。

25樓:Tmac Chaochao

大年初一早上開門要打爆竹,然後早飯,固定要吃的是豆腐青菜白公尺飯,表示往來一年做人做事一清二白,乾乾淨淨,很小就聽大人這麼說。

26樓:呂曉藝

拜天公在我們那地區是與佛生日、普度同等熱鬧的節日。(PS.「普度」日才是一年最熱鬧時節。)

諸位看下這個程式就知道有多隆重了:

依照古禮的正式程式:

1.神前擺供牲饌祭品。

2.點燃神案蠟燭。

3.神前獻茶三杯。

4.焚香迎神。

5.敬酌一杯酒。

6.擲杯筊請問神明(天兵天將)之降臨。(三聖杯表示神明降臨),因為天公不會降臨人間,所以是天兵天將降臨。

7.神明既降,敬第二杯酒。

8.對神明有所祈禱者,擲杯筊請問神明允諾否。

9.敬第三次酒。(敬完約等五分鐘至十分鐘)

10.擲杯筊問神明餐畢已否。(一聖杯即可)

11.雙手捧持金紙與爆竹,拜供神明察納。

12.焚燒金銀紙並燃放爆竹。

13.持酒潑灑金銀紙,稱曰「奠酒」,然後撤收祭品。在我家,除了沒有敬酒,其他程式差不多,擲杯筊、焚香、燒金銀紙都是要做的。

祭品的準備是有講究的,百科裡說了一大通我不知道家裡人是否那樣準備,紅龜粿是一定有的。倒是金銀紙最印象深刻,每次初八夜晚都在通宵達旦地摺紙船、帽子、元寶,疊成厚厚好幾桶,用於第二天的焚燒。

小時候常天亮起來進行儀式,長大後多半是過了十二點,就開始拜天公,拜完就可以睡覺了。

閩南地區遺留的過年習俗是非常多的。只是我這一輩年輕人大抵不知過去亦不願傳承未來。現在假期一般也放不到初九,所以我都好多年沒有拜過天公了。(但是天公爺爺你還是要保佑我啊!!!)

許多老傳統已漸漸被更迭,預料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能會絕跡吧。雖然我父母對我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很是不屑,多次強調這是老祖宗的傳統習俗要延續,我終歸還是報以悲觀。

小時候的你,有哪些與春節有關的難忘回憶?

Qman 大概溫度也會喚起記憶吧,廣州罕有的低溫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過年,在爺爺家和大家圍坐在電爐旁,吃著年貨。待都散了,便又滿心期待地踩著鋪滿細雪的小路去大伯家吃煎餃子。而剛在陽台吸著氣時,突然想起那時踩著皚皚白雪直奔大伯家時的情形,那天寒冷卻又溫柔,冷冽的空氣中夾雜著食物的香氣。 Shadeof...

你和你的家人每年春節必買的 好物 有哪些?

佑你 我家的春節必買年貨,換床品,每年一到快過年的時候總會換上新的床上四件套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此時也會將之前的被子翻出來找天氣好的時候洗洗曬曬,這裡不得不提到我去年買的鵝絨被,是OBB的鵝絨被,這床鵝絨被可以水洗,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對鵝絨被的概念。好物必推! 喲喲醬 營養品較多,給老人給爸媽的話因...

春節裡,家人有哪些讓你感動不已的事情?

燕紅 春節讓我最感動的是在養老院幫助那些走不動,無法離開的老人們的義工。他們犧牲了自己在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來陪伴這些老人。看到那些義工們忙忙碌碌給老人打掃衛生,一起包餃子,做可口的飯菜。與這些義工聊起來,他們說看到這些老人會想起自己的老人,所以在安排好家裡的生活,來幫助老人們,覺得這樣的年過的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