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的庶子和旁系的嫡子,哪個身份更高?他們的孩子地位有差別嗎?

時間 2021-07-04 17:38:53

1樓:

族長的同母兄弟的嫡子比族長的庶子身份高。族長同胞兄弟雖是小宗,但屬於貴族。任何時候,庶子都非貴族。

嫡子嫡孫》嫡子庶孫》庶子庶孫。庶子沒有貴族身份,因此不存在庶子嫡孫。

但,實際上族長偏愛的妾的兒子地位可能會有較高的地位,畢竟即便是宗法社會,人情也是大於宗法的,權勢一方(族長)的兒子終歸比侄子親。

2樓:

嫡系的庶子在本代中是大宗,地位高於旁系小宗。當本代嫡子繼承家業後,庶子也變成小宗。

簡單說嫡系的嫡子與庶子是兄弟關係;而旁系兄弟與嫡系兄弟是堂兄弟關係,親疏遠近一目了然。

嫡子與庶子是兄弟關係,但他們的下一代就是堂兄弟關係了,幾代之後關係就越來越遠了。

宗法制度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繼承法,也是繼統法。實行這種繼承法,必須首先嚴格區別嫡庶關係。例如,天子世世相傳,每世天子都是嫡長子繼承父位而為第二代天子,奉戴始祖,是為「大宗」。

其同母弟與庶兄弟封為諸侯,是為「小宗」。每世的諸侯也是由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諸侯的,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封為卿大夫,是為「小宗」。

每世的卿大夫也是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卿大夫,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為「士」,是「小宗」。士的嫡長子仍為士,其餘諸子為庶人。諸侯對天子為小宗。

但在其本國為大宗。卿大夫對諸侯為小宗,但在其本族為大宗。

所以,凡大宗必是始祖的嫡系子孫,而小宗則或宗其高祖、或宗其曾祖、或宗其祖、或宗其父,而對於大宗則都為庶。依照宗法的規定「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因為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乙個,不可能有兩個。

所以大宗永遠是大宗。至於小宗由於族類繁衍的結果,分家出去,另立門戶的人越來越多,小宗也就不斷增加,一般到了五世就必須分出一些子孫。就是: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在繼高祖者也;是放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稱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所以萬斯大曾說:

「宗法何昉乎?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餘支庶之後,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以例言之,文王的嫡長子武王是大宗,被封為諸侯的文王其他的兒子如周公,就是小宗。

武王和周公的關係,從血統上來說,雖是兄弟,但從政治上來說已變成君臣關係,因此,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權,周公是沒有這種資格的。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統率之下,才能參加文王的祭典。這是因為武王是周公的大宗。

所謂「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就是這個意思。周公被封到魯國後,他是魯國的始祖,也就是所謂別子。依據規定,則「繼稱者為小宗」,所以周公的兒子伯禽及其嫡系後裔,對周天子來說,就變成了小宗。

但在魯國內,他是繼承其始祖周公的,也就是繼承「別子」的。按照「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的規定,伯禽又是大宗。被分封為卿大夫的周公的其他兒子,即伯禽的諸弟,對於伯禽來說,又變成了小宗。

同樣道理,在魯國,只有伯禽及其嫡系子孫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權,伯禽的諸弟只有在他的率領之下,才能參加祭祀周公的祭典。卿大夫和士的關係,也是如此,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3樓:若鋼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來說,嫡系的庶子比旁系的嫡子地位高。

因為不僅僅要講究嫡庶,還有很重要的長幼之分,以及個人奮鬥(比如說清朝的考封,是的,清朝皇族除嫡長一系以外,其他想有爵位得參加考試,考得好正常拿個小爵位,考得差拿個更小的爵位,沒考過的話啥爵位也沒有,就一閒散宗室,一輩子吃皇族基本待遇),以及如果是庶子的話,其父有沒有嫡子。

打個比方,就以明朝皇族為例,假設某一親王甲,生了一嫡一庶倆兒子乙和丙,庶子丙成年後封郡王,親王死後嫡子乙襲封親王。

在這個設定裡,親王乙又生了個庶子丁,如果乙沒有嫡子,而丁又是庶長子,那麼丁就能承襲乙的親王爵位,如果乙有嫡子,那麼丁也就只能承襲郡王爵位。

同時在乙的庶兄弟,郡王丙這邊,丙生了個嫡子戊,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戊是嫡長子還是嫡次子,如果是嫡長子,那他就可以承襲郡王爵位,如果是嫡次子,上面有一嫡長子哥哥,那麼他也就只能承襲鎮國將軍爵位。

簡而言之,在明朝皇族某親王這一支裡面,不鬧么蛾子的話,嫡系的庶子上限親王,下限郡王,旁系的嫡子上限郡王,下限鎮國將軍。

這是在明朝,如果是在清朝的話,其實整體上大同小異。

假設清朝皇族某親王甲,生了一嫡一庶倆兒子乙和丙,庶子丙成年後考封,上限鎮國將軍(明朝是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這樣排下來,而清朝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這樣排下來,所以明朝鎮國將軍的宗法含金量高於清朝鎮國將軍),下限啥也不是的閒散宗室,親王死後嫡子乙降一級襲封郡王。

在這個設定裡,郡王乙又生了個庶子丁,如果乙沒有嫡子,而丁又是庶長子,那麼丁就能承襲乙的爵位,不過要降一等,只能承襲到貝勒,如果乙有嫡子,那麼丁也就只能考封,上限同樣鎮國將軍(親王庶子的考封上限和郡王嫡次子的差不多),下限同樣閒散宗室。

同時在乙的庶兄弟,丙這邊,如果丙考封到了鎮國將軍爵位,生了個嫡子戊,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戊是嫡長子還是嫡次子,如果是嫡長子,那他就可以降等承襲輔國將軍爵位,如果是嫡次子,上面有一嫡長子哥哥,那麼他也就只能當一閒散宗室了,如果丙就是啥也沒考中的閒散宗室,那丙必然是閒散宗室。

簡而言之,在清朝皇族某親王這一支裡面,不鬧么蛾子的話,嫡系的庶子上限郡王(這裡是以親王為基準,而上文的設定裡乙是郡王),下限閒散宗室,旁系的嫡子上限輔國將軍,下限閒散宗室。

無論明清,總體來說,嫡系的庶子都比旁系的嫡子地位高

4樓:knighticerose

瀉藥。本人懂點日本歷史,就從這個角度來講一講吧。

先說結論:嫡系重要,與是不是庶子沒有關係。

然後具體來講:

古代日本裡嫡系的身份至關重要。

因為正妻、正室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你的老婆而是你的政治盟友。

她實際代表著整個老丈人家族集團的利益。

她與你的婚姻實際上是兩個家族之間的結盟。

如果家主不在,那麼正妻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二把手。

她生出來的兒子除非自己作死,要不然哪怕是個智商為負數、天生是個病秧子都得定為下一任家主。

因為這樣代表著對老丈人家族集團的尊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江戶時代的實際掌權者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的宗家是德川將軍家,除此之外還有三大旁系分家:水戶德川家、尾張德川家、紀伊德川家。

德川幕府的規矩是倘若宗家沒有子嗣,那麼就從上述三大旁系分家裡選出下一任幕府將軍。

換而言之,只要宗家有子嗣,那麼三大旁系分家永遠是君臣關係。

公元2023年,由於德川將軍家沒有子嗣,所以把紀伊德川家的家主德川吉宗推選為幕府將軍,而他成為了整個德川幕府的中興之祖。

額外提一下德川吉宗這人蠻好玩的。

他運氣賊好,起初他只是他爹的第四個兒子,結果前面三個哥哥全死了,於是他只能繼承了紀伊德川家。

此時第6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是他侄子。

德川家宣死後德川家繼成為第7代幕府將軍,然而這人短命也死了。

經過群臣商議,在6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的正妻天英院的建議下(她背後是大和朝廷下屬的公卿貴族近衛家),德川吉宗由紀伊德川家的家主公升級為第8代幕府將軍。

5樓:懶癌萌新

咳咳又到吹牛時間了,題主知道啥叫嫡系不?你舉例中嫡孫的兒子還是嫡子輪不到其它系,說乙個歷史上比較近嫡系與旁系事,明成化帝(好像是倆兒子)和你的問題很似,到了正德時這嫡系斷了,然後旁系才有繼承權,如果正德有兒子,旁系那涼快去那待著,嫡系是合法的旁系只能是備胎中的備而且還是有時限的

有封地的王爺,嫡長子或嫡子襲王位後,那麼庶子 女兒與前任王爺的嬪妃等人會怎麼樣?

臥看滄海 庶子們有兩條路,一是留在家族協助家主管理家族產業,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畢竟還是家裡人可靠一些,如果是戰國時代,庶子去做族長車伕的都大有人在,而且這可不是什麼低賤的活計,春秋戰國時能給王和大貴族駕車的本身也必須是貴族。當然能當官最好,和家裡相互扶持。二就是分家出去,到其他地方開枝散葉,說...

怎麼辦理臨時身份證?臨時身份證和真正的身份證有同樣的效力嗎,臨時身份證的有效期一般是多長時間?

住在河邊 現在好像沒有臨時身份證了,原來是三個月期限的身份證,因為當時辦身份證需要等三個月。現在辦身份證很快,拍照後一周之內就可以領證了。臨時身份證就失去作用了。上海支援異地辦理身份證,你去附近派出所問一下。 向向向日葵 同時在兩個地方辦事使用身份證,原身份證在乙個地方,可否申報臨時身份證在另乙個地...

狼人殺中哪個身份牌帶崩的可能性最高?

影蝶 我覺得女巫帶崩的可能性高。因為女巫是有一瓶解藥和一瓶毒藥 解藥不太會帶崩,但是如果女巫憑藉銀水無腦站邊,不僅有可能自己站錯邊盤錯狼,還可能會讓一部分好人跟錯人站錯邊,而在站錯邊的情況下這瓶毒大概率是潑錯人的。毒藥帶崩的可能性很高,毒藥是幫好人搶回輪次的,要是沒有用好,變成給狼人搶輪次就很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