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鄭和繼續下西洋,明朝能不能繼續昌盛

時間 2021-06-26 22:00:56

1樓:PigeonL

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關聯。

鄭和下西洋的性質不同於大航海時代,和明朝的繁榮昌盛之間沒有聯絡。

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背後的推動者是利益,而不是政治,儘管無數國家嘗到了甜頭先後崛起,但大航海的背後依然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看中了大航海能帶來的財富和收貨,才會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的湧入恩威莫測的大海。

而事實上大航海中真正受益的階層也並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而是歐洲新興萌芽的資本家們,最終他們也將乙個又乙個舊世界的國王推上了斷頭台。

鄭和下西洋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現在比較認可的背後推手,是尋找傳說中遠遁海外的建文帝,下西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就是純粹的政治舉動,沒有任何人會從中受益,自然也難以為繼。

至於你要繼續追問為什麼,這要說的東西就太多了。為什麼資本主義在歐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中國卻一直沒能掀起風浪?

為什麼歐洲能堅持革新他們的航海技術?而中國自明朝開始的海禁卻讓我們故步自封?

個人淺見,第一,割據有利於資本發展,大一統不容易萌芽資本主義。歐洲大陸被山脈和河流分割的七零八碎,不同的人種語言宗教信仰讓歐洲長時間處於割據的狀態,缺少大一統的國家意志進行調配物資的情況下,商業比較容易得到發展。而割據的乙個又乙個的政權在制定對商業資本的政策時,又不得不考慮商人們會用腳投票走別的商路。

長此以往市民們商人們所代表的階級會獲得他們需要的政治力量,最終走上政治舞台。

但大一統的中國則是另一番景象,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並存於世的情況,在中國,政治中心,一定是經濟中心。

第二,地理因素也很重要,中國是沒有地中海的,海洋在古代中國的戰略價值從來都是屏障,而不是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且地中海對於航海技術而言,是個容易練級的新手村,適合航海技術逐步提公升,而中國一上來面對的則是最大最深的太平洋,缺少征服的理由,有沒有征服的技術,所以幾千年來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了。

鄭和下西洋和大航海之間是非常好的對比和切入點,整個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歷史差異,地緣政治,地理因素都可以得到展開。這個話題會牽扯眾多,從英國的經驗論奠定的科學基礎,到海洋季風和洋流的方向,從奧斯曼攻克君士坦丁堡斷絕了歐洲的商路,到哥倫布誤打誤撞的交上了好運。

才疏學淺,權當拋磚引玉吧。

2樓:蒼白的正義

下西洋是勞民傷財,不下西洋是閉關鎖國,千錯萬錯全是大明朝的錯,特別是不搶劫就不能賺錢這都是什麼奇葩邏輯?

黃福就說過:「永樂間,雖營建北京,南討交趾,北征沙漠,資用未嘗乏。比國無大費,而歲用僅給。即不幸有水旱,徵調將何以濟?」

3樓:Gooder

肯定不能啊,明朝和西方搞大航海的邏輯都不一樣。

明朝搞大航海是為了宣揚國威,營造萬國來朝的氣象,為得國不正的朱棣製造政治合法性,所以鄭和的團隊基本上就是散財童子,收一丁點東西就十倍返利,這樣搞下去明朝遲早會被掏空,到了仁宗、宣宗時期,朱棣這一系基本上坐穩了江山,也就沒必要再搞大航海了。

而西方搞大航海是新興資產階級開拓資本主義市場、降低交易成本的必要選擇,每一條航路的開闢都會帶來巨大的收益,所以西方的大航海後繼有人。

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時如果搞殖民擴張的話,會是怎樣?

肥豬 誰說沒有的?不然你以為為什麼當年原本是佛教和婆羅門教的東南亞突然變成穆斯林?當年鄭和下西洋,用了中國的軍隊協助並幫助當地穆斯林群眾,並且幫助更多阿拉伯人和回人移民東南亞。比如馬六甲有個Bukit Cina或者中國山,就是鄭和當年帶去馬六甲的回民的墳墓。可以說如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變成穆斯林,...

初三還能不能繼續學鋼琴?

鋼炮小百合 看你有多喜歡鋼琴了。不喜歡的話,那不要學了,省錢省時間。真喜歡的話,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時間,繼續學琴不等於要走鋼琴專業。每天45分鐘能擠出來不?哪怕是拼拼湊湊的45分鐘。45分鐘沒有,那半小時呢?就半小時,但是一天都不要落下,鋼琴課也要堅持上,沒有時間彈那麼多曲目沒關係,重要的是保持這個...

分手後能不能和前任繼續做朋友?

衝出康普頓 如果不是出軌家暴分手前任不是渣男或者綠茶裱並且雙方都真正放下這段感情的情況下 我覺得可以做普通朋友?但是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算了吧?別找藉口了努力提公升自己找更好更優秀的下一位才是王道 星峰 我的個人感覺是沒必要,雙方真的就缺這乙個朋友嗎?做朋友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兩個人都分別找到了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