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麼承襲爵位的?

時間 2021-06-02 03:22:17

1樓:

瀉藥。各個時代、各種身份均有區別。

一般來說,題主的說法針對宗室是基本成立的,針對功臣、外戚基本是不成立的。

一般來說,宗室封王,嫡子襲爵,余子降等。而外戚一般不過三代(追封先輩不計算在內,下同),功臣看情況而定(部分朝代可以襲爵,部分朝代是嫡子降等襲爵,三五代之後若沒有新的功勞爵位就沒有了,部分朝代是不襲爵)。

以大明為例:

宗室:皇子封親王,授以金寶、金冊,親王子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印、銀冊。

親王「皇帝之子一律授予親王爵位」

郡王「親王之長子世襲親王,其餘諸子全封郡王」

鎮國將軍「郡王之長子世襲郡王,其餘諸子全封鎮國將軍」

輔國將軍「鎮國將軍之長子世襲鎮國將軍,其餘諸子全封輔國將軍」

奉國將軍「輔國將軍之長子世襲輔國將軍,其餘諸子全封奉國將軍」

鎮國中尉「奉國將軍之長子世襲奉國將軍,其餘諸子全封鎮國中尉」

輔國中尉「鎮國中尉之長子世襲鎮國中尉,其餘諸子全封輔國中尉」

奉國中尉「輔國中尉之子全世襲奉國中尉」

以秦王朱樉一脈為例:

朱樉封秦王,死後,嫡長子朱尚炳襲爵秦王,其他的幾個兒子封郡王;

朱尚炳死後,嫡子朱志堩襲爵秦王,(重點來了),朱志堩死後無子,秦王是由他的庶長兄朱志均(之前封渭南王)襲爵,朱志均也是沒有兒子,由他弟弟朱志 (之前封富平王)襲爵;

朱志有兒子,兒子朱公錫,孫子朱誠泳依次襲爵。

(又是乙個重點)

朱誠泳也沒有兒子(他本身就是庶子,同時還沒有兄弟),他的爵位由他的侄子朱秉欆(朱公銘之孫、朱誠澯之子)繼承;

朱秉欆的兒子朱惟焯襲爵以後,又沒有了兒子;只能順著血親,從朱公銘另外的兒子的後輩順下來,朱公銘的庶長子鎮國將軍朱誠潤之後,一路順下來的輔國將軍朱秉柎、奉國將軍朱惟燫、朱懷埢(新一代的秦王)是不是有嫡子已經無從考證了(看這個封號是庶子)。

而功臣、外戚的襲爵問題,在《大明會典》中提到:

凡公侯伯子孫襲爵。洪武二十六年定、受封官身死、須以嫡長男承襲。如嫡長男事故、則嫡孫承襲。

如無嫡子嫡孫、以嫡次子孫承襲。如無嫡次子孫、方許庶長子孫承襲。不許攙越。

○嘉靖八年議準、外戚封爵、除開國佐命、靖難元勳、及由軍功者、照舊襲封。其餘戚里恩封、子孫俱不許承襲

○隆慶元年題準、外戚曾蒙特恩、準襲封一輩者、姑與終身。其子孫、照例量授錦衣衛指揮等職、不許陳乞再襲

為啥秦朝之後封候拜將世襲爵位的大多活不過3代?都被皇帝莫名其妙的理由給乾掉了。?

駟稷 個人的小想法 周朝是封邦建國,把一塊地分給諸侯之後,諸侯的自主權是非常大的,只對周天子負一點小小的責任,除此之外在他的封地裡他就說了算了,諸侯之下的士大夫等均是如此,各級職權互不干涉,除了大國吞併小國 這就是外部矛盾了 之外,到了最後誰都吃不了誰,就會穩定下來,直到最後秦國統一 這也是外部矛盾...

如果古代兒子的爵位比父親高怎麼辦?

曾不想離開 這種情況不常見,一般而言,兒子建功立業,比老爹強的時候,老爹都不在了。這屬於一代更比一代強,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老爹還在,有可能朝廷會給老爹加爵位。比如,皇帝取了個媳婦,媳婦成了皇后或者妃子,基本上都會給娘家封爵。如果兒子當了皇帝,那就更簡單,直接太上皇。比如劉邦 章然 兒子的兒子世襲兒...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級之間有啥關係?

一本正經的扯下這個話題。實際上,爵位與官位本身並無太多關係。畢竟乙個人的官職什麼的包括 職事官 寄祿官 差遣 功臣稱號 散官 勳官 檢校官 兼憲銜 爵 食邑 食實封 賜。各種,都會對應不同的品階。九品制,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種,包括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北朝的九品六十階,隋唐的九品三十階,宋以後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