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末江北四鎮沒能夠像唐末藩鎮那樣抵擋滿清割據一方?

時間 2021-05-06 17:50:15

1樓:麻油

九邊精銳都抵擋不住,江北四鎮拿頭去抵擋。

從崇禎二年開始,北方就像旅遊勝地一樣,努爾哈赤的子子孫孫隔幾年就來打一次卡,輪流度假,人人有份。每次搶的盆滿缽滿走回去的時候大萌文武還要禮送出境(收復失地)。又一次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大萌天下無敵!

稍微美中不足就是有點廢兵部尚書。據說這個職位的死亡率超過大頭兵……

2樓:

因為明朝末年遇到農民起義沒有像東漢末,唐末,或者清末那樣放權到地方,讓地方武裝對抗農民起義,而有明一代統治權力非常集中,這樣導致地方勢力發展時間非常有限。崇禎初繼位剷除魏忠賢,勤於政事,給朝中大臣一種中興的錯覺,而後遇到農民起義和關外事務,反覆無常,死在崇禎手中的首輔不計其數,導致朝中沒有曹操沒有袁世凱。所以崇禎一死,中原出現了權力真空,李自成發展時間太短,太快,權力不穩固

3樓:

軍閥部隊對付農民軍流寇土匪還是可以的

碰到正規軍那純粹是被打崩的局面

軍閥的特色是權力自下而上,部隊以下級軍官利益為主,這種部隊是打不了硬仗的

4樓:biermann

時間太短了。滿清入關後的政策非常機敏,首先死追著李自成打,打完之後立即南下,前後不過一年,江北四鎮立足未穩,根本擋不住。

而且明軍主力已經損失殆盡,江北四鎮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本身戰鬥力就不強,高傑號稱四鎮中最強的,但只是孫傳庭復出後才提拔的,當時孫傳庭還在哀嘆軍中無大將。

當年的狀況就是江北四鎮怕左良玉,左良玉怕李自成,李自成又打不過滿清,所以滿清南下時,江北四鎮是肯定打不過的。

5樓:北海之泉

藩鎮幾乎都是從地方建制轉變的,例如漢朝的郡守、唐朝的節度使,不是說有兵就行,有兵沒糧沒地盤誰跟你走?

晚唐那些藩鎮都割據地方多少年了,江北四鎮和它們怎麼比?

6樓:烏蘇嵐

林丹汗都完了,最大的僱傭兵沒了,還拿什麼去抵抗?朱棣當初靠著朵顏三衛的蒙古番子僱傭兵奪了天下,那麼一旦關外蒙古勢力式微,關內就只有跟著敗落的結局,歷史已經到了女真C3接管蒙古C3的新節點。

唐那是關外屏障還在,突厥沒了還有回鶻,回鶻沒了還有黠戛斯,都沒了就是都入關了,那就都沒用了,那唐也就跟著分家了,R1a系先後交出關外關內執政權,關外被C3系的契丹新貴接手,關內進入了C3和R1a來回拉鋸交替上台的五代十國。

7樓:海王星

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黃得功為四鎮。

個人認為戰鬥力最強的是的黃得功、高傑,但有人指出戰鬥力最強的是劉良佐。

從軍紀來看,劉良佐、劉澤清、高傑三部軍紀最差,這幾人都是十分兇暴。

蕪湖黃帥是京師禁兵出身,最為忠心,在對張獻忠的作戰中黃帥與週遇吉在太監盧九德、劉元斌的統帥下戰功赫赫,京軍中最有戰力的這支部隊一直在太監盧九德、劉元斌在外轉戰。弘光朝時,黃帥在其它明軍的輔助下抵擋左兵,水陸並進,將左兵打的落花流水,要知道左軍裡的很多都是清初非常有名的武將,比如金聲桓、李國英、徐勇、盧光祖、張應元等等,但與黃帥作戰,左軍被狂虐!

高傑、劉良佐出身民軍(中性詞),作戰雖然有過戰功,但經常儲存實力。劉澤清的兄弟在清軍入關前已經投降了,這傢伙打仗上述幾位一樣也是儲存實力,很差勁的。所以劉澤清很不穩定,後來在海上漂了一段時間便投降了。

高傑的部下很複雜,既有原闖軍部分人馬比如自己的外甥李本深、侄兒高進庫等,有曹操的部下楊承祖、還有河南鎮明軍後來大名鼎鼎的李成棟,據知乎上有網友考證似乎永曆朝的大將馬寶也是河南明軍,在甲申年投靠了高傑。高傑的部下在後來清軍進攻江南甚至東南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高傑來到淮上後幹了不少壞事,比如襲殺黃帥、圍攻揚州等等,跟二劉一樣,他們三個可謂罪孽深重。後來高傑幡然悔悟,誰料想出師未捷身先死,被小人叛賊許定國襲殺。

南明之所以越打越艱難,在於弘光朝迅速覆滅,江南財富之地落入了滿清之手。還有黨爭等等,原因很多的,建議看看顧誠教授的《南明史》,你就會找到答案。

8樓:粉侯

明末江北四鎮建立的時間太短,唐朝藩鎮割據長達150年,很多大藩鎮都傳了兩三代。而江北四鎮是倉促形成。即使左良玉的江漢軍駐紮在武漢不過是幾年光景。

可以說還不具備割據的條件。而比較有希望割據的左良玉又在關鍵時刻病逝,所以在清軍入關的時候沒有乙個藩鎮能割據自立。

9樓:阿卡多

因為,假如說,人們要在中國的歷史上找乙個,權力內鬥的巔峰,那麼必定是在南明,以南明的實力,反打不是不可能,甚至反打了以後可以守得下來,而且我記得他們是有打贏過的,但是他們的內鬥絕對是可以說是全世界內鬥的巔峰了,他們已經不在乎有沒有外敵了?純粹的可以說是為了內鬥而內鬥

而唐末的潘政他們是沒有內鬥的,唐末他們實際上是軍閥頭子,全都是那乙個人,說了算,就不可能會有內鬥出現,或者說內鬥的損耗也比較小

但是,不要看南明有乙個皇帝,那簡直就是傀儡皇帝中的傀儡皇帝了,底下的人只知道內鬥,哪怕能打贏,對面也不會去打,最後硬生生被反推,簡直了

10樓:風雨兼程

江北四鎮在當地經營時間不長,基礎不穩固,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兵源和財源。四鎮兵力主要來自北方,在當地是客軍,沒有和當地利益集團形成休戚與共的關係。

四鎮內部也不穩定,沒有形成互相救援的機制,基本各自為戰、各懷觀望四鎮離南明統治中心很近。兵鋒所向、首當其衝。四鎮的兵力在北方和農民軍的戰事中基本是失敗者。兵敗之餘,已經是驚弓之鳥;

唐末沒有像滿清那樣正在崛起的勢力。耶律阿保機的契丹基本是五代時期才發展起來的。

11樓:風已過

明面上的回答是,因四鎮有擁立之功,再無進取之心。

實際怎麼回事,不清楚。

畢竟兵多投降兵少,實力強投降實力弱的行為,個人實在理解不了。

12樓:夏蟲語冰

江北四鎮戰鬥力太差,被滿清一波流,崇禎朝國內已經沸反盈天了,要是崇禎能能平定了闖獻,四鎮戰鬥力也基本能像點樣子了,然後稍微改善下民生,但是朱家皇帝做不到。真正比起爛來,明朝後期的統治是真比宋朝後期還不得人心,也可能是華夏真被蒙元打歪了脊梁,所以武將比宋朝武將跪的都自然。總之就是整個大明王朝太拉跨,已經爛透了。

黨爭從崇禎朝鬥到永曆朝,比南宋末三朝都爛,畢竟忽必烈的元和多爾袞的清不是乙個體量級別的。

13樓:曾楊清評論

出生的環境不一樣。

唐朝的軍閥,誕生於安史之亂,那是唐王朝武功最強盛的巔峰階段,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雄風還沒有過去。

他們繼承了唐王朝雄霸天下的武力和慷慨雄健的尚武思想。

所以唐朝的軍閥一出生,就有強健的體魄和思想,是為戰鬥而生的。

明末的軍閥不一樣。他們是王朝末年奄奄一息的時候誕生的。一出生就帶著暮氣。

明朝對軍隊不但從制度上嚴格控制,思想上也極其嚴密的控制。

以文製武的觀念深入骨髓,即便是武將自己,也被壓制的沒有一絲血性,認為自己天生低人一頭,七品小縣令驅使三品參將就和呼喝家奴一般。

明末甚至發生了手握十幾萬野戰軍的邊關總兵大將,因為沒有給兵部七品的小官下跪磕頭而被刁難的焦頭爛額的事情。

明末的軍閥,就是趁著明朝滅亡前夕,在以文製武的夾縫中艱難成長起來的力量。

天生骨子裡就帶著卑微。這樣的環境,怎麼能培育出抵抗滿清的將領。

14樓:老槍

明末江北四鎮中,劉良佐、劉澤清的部隊戰鬥力比起唐朝河朔三鎮就是乙個渣,哪有實力割據一方,他們自己都沒有這樣的心氣和奢望,所以後來都降了清朝!高傑原是李自成的部將,在給李自成戴了一頂綠帽子後投降了明朝,其部戰鬥力尚可,但軍紀很差,既受朝廷歧視懷疑又不受當地人待見,他哪有割據的本錢。黃得功本是京營將領出身,對朝廷比較忠心,戰力也強,他應該沒有割據一方成為藩鎮的野心。

最關鍵的是:明朝的武將地位很低,又完全沒有當地的行政權和財權,老百姓和讀書人也不支援他們,所以明軍武將要割據一方是非常難的。明末也只有左良玉與鄭芝龍有點藩鎮割據的味道。

不過江北四鎮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割據一方成為藩鎮的可能,如果他們都足夠聰明的話。他們的軍隊雖沒有河朔三鎮那樣強悍,以南御北也相當困難,但江南一帶富裕啊。加上南下的清軍以投降的明軍為主,真正的滿清躂子並不多,只有他們聯合起來抗過第一波,然後再利用江南的財富積糧練兵,再想法聯合左良玉鄭芝龍等將領,內與朝廷討價還價,逐漸控制軍隊駐地周圍的財權行政權,外聯手對付清兵。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有一線可能成為明末藩鎮的。

可惜他們自己「作死」,不能團結不說,還自相殘殺:先是左良玉起兵東下「清君側」,中途病死,軍隊為江北四鎮所敗,餘部降清;後來許定國又殺死了高傑,劉良佐又射死了黃得功!這樣一盤散沙的江北四鎮,迅速潰敗就不足為奇了。

15樓:caige

唐末擋住東北契丹的是西北李存勖,要是西北頂不住,中原頂不住,那南方可就壓力山大了,歷史上南推北,向來是北方亂七八糟的時候,劉裕,朱元璋,北伐戰爭全是北方無法整合的狀態,一但北方整合完畢,南方真不好打,諸葛亮不斷北伐的原因就是怕這個

為什麼南明的江北四鎮迅速淪陷?

李永昌 江北四鎮能比得上松錦之戰八大總兵嗎?史可法的軍事能力比得上洪承疇嗎?松錦之戰是明軍一線部隊都被清軍殲滅了,江北四鎮這種二三線部隊有任何可能性擋得住清軍?高傑在汝州之戰被闖軍打殘前算一線,之後就只能算二三線了 小湯小湯不愛喝湯 想一想一向被明庭依為長城的大同 薊鎮邊軍精銳過的是什麼日子。當年袁...

為什麼說江北四鎮軍閥是南明復沒的重大原因?

哎呀你沒有發現麼?別說江北四鎮,全中國的明軍都是。只要站在明朝這一邊,那就要餉沒餉,要錢沒錢。投了賊,投了虜,就沒缺餉這事了。清朝起家關外,那是荒涼邊鄙之地,進來佔據的是被李自成張獻忠劫掠過的北方,招攬降兵降官,滿協軍一百萬,咋不說缺餉?李自成張獻忠流寇,沒有牢固的根據地,東奔西走,搶劫為業,也沒說...

四 鎮 將軍和四 徵 將軍有什麼區別嗎?

東吳大帝曹玄德 另兩個答主說的很詳細了,我再補充一點。徵,可以理解為征討,也就是出國征討外國,許可權最高。鎮,可以理解為鎮守,也就是在國內抵禦外國的侵略。平,可以理解為平定,也就是在國內平定沒亂。安,可以理解為安定,也就是在國內穩定當地勢力,維持和平,許可權最低。這是乙個思路,但具體到不同時期,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