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史有一種感覺歷朝歷代都有一眾私德都堪稱完美的人?

時間 2021-05-06 14:08:09

1樓:

歷史從來都是政治的附庸。梁啟超曾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氏家譜也」。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會樹立塑造一些道德近乎完美之人讓被統治者學習效仿。

豫讓,關羽,岳飛,文天祥,他們的敵人不但沒有貶低他們,反而會讚揚他們的忠心,是想讓自己的屬下也像他們一樣效忠自己。

2樓:齊鼓隆冬嗆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為帝王將相做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首先,二十四史成書從《史記》到《明史》,中國的史書縱向跨越了將近兩千年,文字習慣有所轉變,內容有所豐富,如果大家對比前後史書,可以看出前期史書寫的很簡略,字字珠璣,不可能寫的面面俱到,私人生活描寫較少,而且由於史料的缺乏,很多東西我們是了解不到的,看不到乙個全方位立體的人。有的史書編寫質量並不高,史料有錯誤,如《元史》,以上兩點導致我們的視野有狹隘。

其次,前幾部史書所處的時代,大多由一己之力完成史書,他們秉承著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精神激勵下寫實,除了本身自己收集資料不全或有錯誤外,沒有美化或醜化乙個人的理由。後來,史書的修訂由國家官方完成,出於歷史的任務,一般總結經驗,昭示來世。

他們會客觀的總結上一朝代政策的優缺點,會總結前代帝王的優劣,以昭示本朝,有所警醒。所以他們除了末代奸臣,末代帝王如隋煬帝等,會醜化外,或誇大他們的生活奢靡,不顧百姓,任用奸臣等等亡國之象來顯示自己繼承的合理性,其他人沒有醜化的必要,反而要激勵自己本朝的帝王將相,而且要相信我們的史官們繼承太史公的遺志的錚錚鐵骨,不諂上,不媚俗,除了外族清朝統治者過多的修改過不利於他們本民族的事實,中原漢王朝一般都會秉筆直書。所以隨著後來史書資料的完整性的增強,儒家普世價值在讀書人中的強化,我們看到了如岳飛,于謙,海瑞,等等無論於公於私都堪稱完美的人。

他們不是美化出來的,是我們的文明積累,他們本身的對自身要求極高的結果。回到開頭的黑體字,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是我們民族悠悠燦爛文明,是先師孔子的諄諄教誨,是我們永恆的榜樣。

3樓:捏捏誠

一、第一種:還沒暴露就死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二、第二種:人物不太重要,沒那麼多精力寫他

古代記錄資訊沒現在這麼方便,印刷或抄寫的紙、以及修史人力成本的費用都比現在高…

剛隨便統計了一下,明史關於李春芳的全文,算上標點才696個字,去掉標點500多個字。

這還是一朝首輔,更別說其他人物了,很多人的名字被寫上史書都是一件難事,「青史留名」可是乙個成語啊,不是想留就能留的~

不是大人物的話,史官不會浪費精力寫他欠了多少錢,霸佔了多少地,黑了多少人…可能也沒人知道……

三、可以被寫私德的都是誰什麼人物呢?

看看《明史·徐階高拱張居正列傳》

徐階,明史記載3000多字,記載退休後子弟橫行鄉里

高拱,明史記載2000多字

張居正,明史記載5000多字,梗比較多,不過誰讓他太重要了呢

4樓:臥看游絲

首先,後代修史根本沒有抹黑前朝所有士人的必要。基本上有意地惡名只會集中於部分統治者和所謂的「奸臣」,比如秦始皇、秦二世,隋煬帝,陳後主等等,說實話,這樣做只是為了論證前朝滅亡的合理性。乙個該死的王朝,有部分忠臣良將,反而能反襯統治者的昏庸與這個朝代氣數已盡。

比如比干之於商紂王。而對於大部分的士人,是與後朝政治無涉的,比如于謙等等,他們是英雄就是英雄,和修史的時候時政無關,史官根本沒有必要減少他的英雄感。

其次,古代的史書有種「教化」的作用,或者說有種激勵的作用,其物件就是後世歷代讀書人。中國古代有種「青史崇拜」,從《春秋》開始,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修史的人如無特別必要(就是受到上位者極大的壓力),是不會主動篡改歷史的。他們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聖賢書讀出來的人,這樣的責任感,應該已經融入血脈了。

很多讀書人不重生前之利,卻重死後之名。因為那是真正的不朽。所以要不斷有人真的做到了不朽,才能不斷激勵後代讀書人忠君愛國,保持名節啊。

清朝修史,設《貳臣傳》,那些入傳的人是大有功於清朝的,但是為了激勵後人做忠臣,把對自己有幫助的人都坑了。所以歷史中有那些特別光輝的人,是特別正常的。

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乙個人留在青史中就這麼幾行,多的也就幾頁,那是他一生中最光輝的事情,其他的事,我們根本無法得知。所以看起來私德純白無瑕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我相信人性中一定會有軟弱,一定有一時的暗處,但是有些人就是更加接近聖賢,他們的人格就是更加偉大。

勇者不懼,智者不惑,仁者不憂。我讀歷史的時候,真的相信,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的偉岸的人。他們也許並非完美,但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他們的道德水準和人格境界已經達到了一般人無法望其項背的地步。

所以在大是大非的時候,在需要抉擇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擔當。

現代是後英雄時代,資訊極其豐富,再怎麼的英雄在放大鏡下也沒有可能保持完美的形象。而且現代的人格培養路數的確和古代不同。但是我不覺得這是一種退化,現代很多人不再注重乙個人的道德是否完美,更加注重的是他是否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大的利益(偏物質層面)。

五四對於傳統的批判的確太過了,對很多事的評價不客觀的,把很多東西推到得太武斷。但是在那樣的時代,我理解當時中中國人心中那如烈火焚燒的焦慮。亡國滅種,在今天看來不過是乙個名詞,在當時的人眼中卻是時刻要面對的事情。

而他們還有傳統時代那種士大夫的擔當,天下事不堪至此,又怎能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去客觀分析過去呢?在極度急切的救亡心下,中國近代越來越激進,那根本停不下來。中體西用、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打倒孔家店以至於馬克思主義的流行,短短數十年,天翻地覆。

背後是中國數代知識分子在現代化洪流中的掙扎。後發現代化國家,一定會有陣痛,對傳統文化的儲存和發展,也要到解決生存問題以後才能談。所以雖然中國古典時代對我來說猶如精神家園一般。

但是我還是知道,如果讓我選擇,我百分百選擇生活在現代。現代對於平民來說是最好的時代,沒有之一。雖然已經沒有那麼多令人心折的英雄,但是瑕不掩瑜啊。

為什麼看完了上癮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

男孩 大概是因為意難平吧 意難平的不是顧海和白洛因,而是黃景瑜和許魏洲2015年,因為 上癮 23歲的黃景瑜遇見了21歲的許魏洲,17歲的顧海也遇見了17歲的白洛因 2016年,因為 上癮 24歲的黃景瑜和22歲的許魏洲最後一次一起同台,雙雙紅了眼眶,18歲的顧海和18歲的白洛因也沒有了後來 今天上...

為什麼感覺現在看書是一種奢望?

寶貝神盾局 你自己都說了,主要還是心靜不下來。如果每天要忙的 正事 很多,那就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每天抽點時間看看書,看上幾頁就行。你現在大學,以後工作了,估計更沒有大把的時間讀書了。所以就每天看幾頁,日積月累,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我上高中和大學時就有這個習慣,累了一天了,睡前半小時看看 閒書 感覺好...

為什麼會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

Lydan 大概是因為面無表情,待人冷漠,漠不關心,不怎麼說話吧 以前我是這樣,幾乎所有的同學對我的第一印象都是 乙個不怎麼說話很嚴肅很認真的人 哈哈哈哈不過現在接觸的人事物多了,慢慢就好了 諾諾 這一點我個人來說深有體會的,到現在,幾乎認識我的人第一眼見到我時都說我看起來特別兇,特別高冷,像我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