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拜佛修行這件事該怎麼看?

時間 2021-05-31 12:24:27

1樓:

純屬個人自由吧。

我覺得,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吧。

有人三跪九叩,有人只想走「人間佛教」路線;

有人要勇猛精進,努力讀書讀到博士;有人混個大專就找個普通的工作去了;

有人想當專業運動員,有人只想強身健體;

題主那個朋友三跪九叩,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值得讚嘆;

但我個人選擇了更方便、更適合我這種普通人的法門。

2樓:

從來不拜佛,但也知道拜佛也可以成為一種修心的形式。

就像印度苦修者一般,也是一種對內在的朝聖。

這樣一路磕過去,想必心性上也會有非常大的收穫。

但也會有些作他想的例子,比如有些人覺得心誠則靈,會覺得這樣一路拜過去,虔誠所至,佛菩薩會保佑他或他的家人怎樣。

不知你的朋友是出於哪種心理,當然不能隨便判論。

3樓:微塵島嶼

跪拜的不是那個木石塑造的佛像,跪拜的是腳下的眾生,殺生和吃過的雞鴨魚肉,傷害過的螞蟻昆蟲,這都是一條條的生命。你以為你的命就那麼值錢,螞蟻昆蟲的命就不值錢嗎。眾生平等。

4樓:

悔吝之輩,鑑即非鑑,高明之士,不鑒自鑑,須知『離已遠,其意長;別若久,其情深』,比如佛法之地,命人一步三叩首,其意實非叩首,識者得益良多而為必叩首,不識者叩首血出,仍無大用,不過警世人,以為心有所悟之所必由。

5樓:

這種做法,除了要有很大的信心和決心,還得對自己需要什麼,怎麼得到,如何思維,如何行動,注意什麼,都不清楚,那樣才會有這多的疑問。

1.人們首要的是擺脫愚昧和煩惱的束縛,而後有能力的才可以幫助他人。

2.由此,必要的是恰當的言談舉止和智慧型的思維習慣。

3.所以,言談舉止需要規則來約束,這就是戒。

而智慧型要在深度的思考中獲得。

4.修行的過程堪稱不易,必須要有強大的信心和毅力來支撐,也要有體能上的支援。

5.那麼,必然要相信自己的道路,相信法,相信和尊敬自己的導師,尊敬佛,不能走極端修行,要善待自己的身體,遠離苦行。

6.不可否認的,乙個人越做到虔誠,他越能接近成就,但前提是他不迷信。

能知道,願意知道,或者敢於知道一切法門背後的意義,就不會盲從,就不會認為非怎樣不可,就不會認為怎怎樣就一定不行了。

7.佛降伏了一切人性弱點,又為人指出光明之路,世間稀有,是有志之士的楷模和導師。加之完美的人格,優雅的舉止,倡導和平和平等……因而值得尊敬。

6樓:行自由觀自在

拜佛是有用的。我週末有時間的話,對著牆壁拜108下,然後回向,已有半年多時間,雖然堅持的不太好。可以有效地去除我慢,我執,得清靜心。也鍛鍊了身體。

7樓:魏用

我的天啊,實在看不下去了。看了一句靈山只在汝心頭,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拜了?這虛榮有多重啊。

拜佛這事吧是個很巧妙的法門啊,放下了「我」,敬仰佛。一路拜到五台山,還有無視別人的議論,畢竟那麼多人看著呢。虛榮啊,輕慢啊,我執啊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消磨。

嗯,確實是個很巧妙的法門。

8樓:俠心隱者

對於任何事情的評價,都要看其動機,拋開動機來單純評價某個事態實屬無聊。就這事來說,如果動機是抱大腿、求封賞、做交易,那確實很無智;如果動機是鍛鍊自己的堅韌、培養對某佛菩薩的未來緣起、在拜叩中靜心或降伏傲慢、對佛的有教無類的情懷的孺慕等等,還是值得的

9樓:小兔

實在看不下去了......

拜佛,不是為了撈什麼好處,什麼福報。僅僅是為了弱化我執把潛意識中無時不刻的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三寶為中心。

放下自己的驕傲,放下自己的執著,了知自己的渺小,自己的顛倒。

長距離的拜, 是為了堅定道心,也是考驗自己到底舍不捨得出離這個花花世界。

所以,這是一件好事。

10樓:

對於非信眾:

人類那個宗教的力量,那個熱情很奇怪的。

對於部分信眾,只有笨笨的人喜歡做這種磨磚做鏡的功夫:

朝拜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古代修行人的乙個傳統。歷代都有記載,其中以朝拜五台山者為最多。近現代以來,虛雲大師等高僧更是將這一傳統發揚光大。

緇素信徒祈願通過朝山求得菩薩加持,開智慧型、消業障,其中有不少開悟、靈感的例子。

虛雲老和尚:三步一拜朝五颱三年報母恩

從那些拜五台山的高僧說

起聽南師講故事:活羅漢光厚老和尚的奇聞軼事佛門泰斗本煥長老:三步一拜朝禮五颱

5月三步一拜五台山開始報名誠拜文殊智慧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