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後為什麼要修築長城對匈奴採取防禦姿態,不是滅匈奴呢?

時間 2021-05-30 14:32:29

1樓:王大器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遣蒙恬築長城,東西數千里,暴兵露師常數十萬,死者不可勝數,殭屍千里,流血頃畝,百姓力竭,欲為亂者十家而五」,萬里長城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利在千秋,但的確也是「罪在當代」。簡單來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原因:

一提到「防禦」,我們總認為是被動的。但是《戰爭論》中卻提到了「積極防禦」的概念,而秦始皇修建長城也正是一種積極防禦。賈誼在他的《過秦論》中寫到:

「蒙恬北筑長城而守籓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也就是說,秦始皇並不是在匈奴的壓制下而被動設防,而是在「卻匈奴七百餘里」,取得戰略要地的情況下才修建了長城。在建立長城的同時,蒙恬還以長城為據點,多次主動出擊匈奴。與丟失燕雲十六州而吞重兵在北部邊境相比,秦始皇修建長城的性質顯然是積極的。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出征匈奴之時所面臨的眾多困難,其中有兩個重要因素。

1、長途奔襲的首要困難就是軍需補給的困難,《史記》記載,漢朝給衛青、霍去病等出征軍隊輸送一石糧食的成本高達一百九十二石!在交通困難又幾乎寸草不生的大漠中,能夠生存下來就不錯了,組織大規模軍事作戰則難上加難。

2、長途奔襲很可能會無功而返。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漢朝軍隊即便是在得到情報的情況下,也常常因迷路無功而返,李廣、趙破奴等將軍都遇到了這種情況。

所以,只要匈奴未對秦朝造成巨大威脅,則不如以防禦為主,伺機進攻,而不是不計成本地主動出擊。

在秦始皇主動出擊匈奴之前,不得不考慮如果戰勝了會怎麼樣的問題。在秦始皇之前的一千多年歷史中,中原政權就不斷地在和周邊的游牧民族相爭衡,趙國、燕國等等在長期的與匈奴作戰中也基本上確立了合理的雙方勢力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對彼此都沒有太大的好處。

如果秦始皇執意以武力突破了這個由歷史經驗而建立的勢力範圍,那麼他就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處理這片區域中的匈奴人,把他們的兵器也鑄成金人,讓他們過上農耕的生活嗎?在草原甚至荒漠地區這完全不現實啊!

讓習慣農耕的中原人遷徙過去,他們也依然是無以為生。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秦始皇可能還有個思想上的包袱——早在大禹分九州之時,就已經有了後世所謂的「華夷之辨」。尤其是在周朝建立之後,名義上歸周天子管轄的範圍才能算是「天下」,而匈奴活動於荒服之外,根本就不在「天下」的範圍內。這種蠻夷居住的荒漠,根本就沒有征服的必要。

所以,簡單概括秦始皇修長城而不主動出擊的原因就是:出擊匈奴,成本太大;打勝了也守不住,還不如修建長城,以逸待勞。

2樓:胖胖

六國佔城劃地為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游牧就不是了,你強,糾集幾十萬人殺過去,人打不過你還跑不過麼?反正人家主場,留你一幫大軍喝西北風沙。你追不追?

追未必找得著,後勤若出問題還可能被反殺。要不追,一大幫子人花那麼多人力物力除了喝西北風啥沒撈著,回去咋交代?

就算狗屎運爆發,你把匈奴滅了,然後涅?這又不能種地,要麼花巨資運糧過來搞軍事占領,要麼回家唱歌吃火鍋。前者花費太嚇人,後者過個幾年肯定是新游牧再度崛起。

3樓:成剛

繼續反對最高票 @寒鯤 大佬的回答,寒鯤大佬的回答可以說是有很多錯誤的。希望寒鯤大佬多讀書,而不是想當然的回答問題。

寒鯤大佬第一段強行解釋了一下為什麼秦朝不能滅匈奴,進而推導出乙個很刺激的東西,號稱這就是從中原發家的軍政集團無法徹底消滅游牧民族的原因。比較刺激,據我所知,從中原發家的勢力並不多,嚴格來講只有曹魏算是。當然,也可以說五代和北宋都是中原發家,然後就沒有了。

熟悉魏晉南北朝史寒鯤大佬似乎不知道秦漢隋唐都是以關中起家,和中原沒關係。不知道寒鯤大佬要不要分析一下關中起家為什麼不能消滅游牧民族。另外,北魏不是中原發家,但是北魏也沒滅掉柔然。

不知道寒鯤大佬怎麼看?

另外不懂寒鯤大佬提長江流域幹嘛?江南的開發始於孫吳,唐宋時期才快速發展。漢朝對於長江流域的開發並不怎麼樣。

秦朝對長江流域的控制不足,漢朝也一樣。不懂為什麼寒鯤大佬要把秦朝對長江流域的控制作為因素之一,不知道寒鯤大佬對同樣情況的漢朝怎麼看。另外問一下自詡地理大師的寒鯤大佬,秦朝怎麼以黃河流域作為基本盤了?

感覺寒鯤大佬好像有點什麼誤會。還有問一下,既然寒鯤大佬口稱黃河流域,又稱秦朝對關東治理「熟度」不夠?自詡地理大師的寒鯤大佬應該先理一下黃河流域和關東地區的關係,請不要強行把關東和黃河流域割裂。

從秦到漢,作戰方式並沒有任何區別,寒鯤大佬說秦是以步卒為主,其實漢也是以步卒為主,或者說整個歷史上,一直是以步卒為主。寒鯤大佬以為秦朝以步卒為主,所以不能殲滅匈奴,但是必須說一句,漢朝也是一樣的。好像也沒史料說漢武帝北伐匈奴的時候,衛青、霍去病有大量良好的馬種。

寒鯤大佬好像有點分不清汗血馬就是大宛馬。另外問問這個馬種全面公升級什麼情況?對北擊匈奴的重要性有多大?

不知道寒鯤大佬能不能詳細闡述一下。

祝寒鯤大佬每天開心,我也會每天開心一答,我之前就說過了,你開心,我也開心,大家開心,才是真的開心。

最後對問題回答一下,就不多說了,引一段主父偃的話吧,寒鯤大佬說了那麼多,感覺可能不知道這段話。

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併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

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製。輕兵深入,糧食必絕;運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得其民,不可調而守也。

勝必棄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國,甘心匈奴,非完計也。」秦皇帝不聽,遂使蒙恬將兵而攻胡,卻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澤滷,不生五穀,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暴兵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逾河而北。是豈人眾之不足,兵革之不備哉?其勢不可也。

又使天下飛芻挽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餉,女子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死者相望,蓋天下始叛也。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於邊,聞匈奴聚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諫曰:「不可。

夫匈奴,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高帝不聽,遂至代谷,果有平城之圍。高帝悔之,乃使劉敬往結和親,然後天下亡干戈之事。

4樓:

蒙恬統軍徵河南地、河套地區,基本將游牧民族壓制在河套——大青山線以北,築城、塞、堡駐屯防備,與匈奴等游牧民族左、右部等基本處於拉鋸狀態,根本不存在滅亡哪一方的可能。

秦末漢初時期該線基本崩潰,匈奴為患。

漢武帝時衛、霍等北擊攻伐,也無法滅匈奴,游牧民族替代性太多,地廣人稀,無法實質性占領,等等… …

5樓:新葉

首先是史實問題,蒙恬收復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啥的應該都聽說過。這不算純粹的防禦姿態了吧,而是把外賊趕出了家,修了道院牆。

至於滅匈奴,且不說戰馬之類的技術性問題,即使滅了,之後又如何呢?匈奴打殘了內附,則鮮卑繼入;鮮卑基本盤南下建立北魏,則柔然在北。柔然破滅,復有突厥。

只要北邊那片地不適合農耕,就不可能派人遷徙安居;而我之砒霜爾之蜜糖,此地水草豐美,舊的游牧民族衰敗不能守,又自有新的游牧民族進入壯大。就好比你買了個大院子要防盜,方法不可能是把院外的人殺光。

6樓:naive的馬小熊

戰國之前匈奴也是默默無名之輩,還受月氏盤剝,秦滅趙之後,河套無主,匈奴佔據其中,靠著農耕部落才崛起,並且強勢起來,秦統一之後驅逐河南匈奴,收復河套,本身就是對匈奴極大的打擊,秦也不是只有這乙個地方用兵,大患已經解除,何須深入敵境,況且漠北漠南荒蕪之地,毫無價值

7樓:請寶貝轉身

因為滅不掉啊。

漢武帝倒是想滅匈奴呢。他自己雄才大略,又有祖宗留下來的雄厚實力,甚至還有衛青霍去病這樣不世出的將領。結果呢?匈奴滅了嗎?沒有!

北方草原只能長草,他種不了地。打下來也沒用,也沒能力持續維持軍事存在。

所以漢人不可能長期占領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以及東北遲早還是那幫胡人的。就算匈奴沒了,也會有更野蠻的民族來代替他。

8樓:山海經異獸圖

秦始皇的長城圈的是河套,而且是先讓蒙恬將匈奴大殺一遍後,再修的。可以參考以色列驅逐巴勒斯坦人後,修築隔離牆,保護猶太人定居點的這種行為叫防禦嗎?

9樓:「已登出」

因為不值得啊。

只是清除河南匈奴部落,秦始皇就已經調動了三十萬兵馬,而且目標只是驅逐而非斬盡殺絕。

古人作戰能動用個幾萬人其實已經很多了,動員幾十萬人真的是拿國家命運在賭。如果要滅絕匈奴,秦始皇得派多少兵馬深入草原?草原不是什麼天堂,白災黑災都會要人命,更何況幾十萬人在草原上的糧草怎麼來?

在長城附近還可以依靠馳道運輸,到了草原幾十萬人馬無論如何不可能靠國內補給。而且戰馬吃的是乾草,不是啥草都吃的,不然到了草原上戰馬大面積死亡,這幾十萬人就真是送人頭了。還有飲水,不是說什麼誰都能喝的,草原上想找到能夠滿足幾十萬人馬喝的水源難度太大,沒了水就沒有生命。

而且幾十萬大軍征戰草原,軍心士氣都是極難保持的

還有,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說,就算是滅亡匈奴占領草原,拿來幹啥呢?在古代不能種地的地方是沒有意義的,老祖宗基本上把中國能種地的地方都打下來了,別的地方都是雞肋了。

綜上,修築長城把匈奴擋在華夏文明之外在那個年代是很合理的決策

10樓:秋名山天降偉人

為什麼要滅匈奴,秦朝匈奴仍未崛起,東胡史書記載明確強於匈奴。冒頓被送去月氏當質子,證明月氏勢力可能強於匈奴,或者說起碼不弱於匈奴。北方三強裡匈奴不拔尖,奪了河套已經足夠打擊匈奴了。

匈奴沒強大到漢時的樣子,非逼著秦人憋著勁非得滅他們。

11樓:好漢

一是占領沒用。秦長城位置就是當年農耕游牧生活的分界線,降水量決定了南邊適合農耕,北邊適合游牧。二是難打,不是遇見了打不贏,是壓根難遇見,因為匈奴居無定所。

滿世界跑著滅對後勤保障是個太大的考驗。三是長城不是防禦設施,是控制交易的一條線,就留幾個口進行雙方交易。

12樓:王威

草原民族是滅不掉的。

秦皇出兵占領了當時匈奴統治下的河套地區,發展本國生產,這就達成了利益最大化。

再往北驅逐他們,就完全沒有意義了。滅了匈奴,對秦帝國一點好處也沒有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為什麼突然悍然發動對百越,南越的各個部落侵略戰爭?

清蓿 基於秦軍像剎不住的戰車,以戰養戰,以戰榮軍功。如果沒有戰爭了,這些軍隊閒下來了,不知道還會鬧出什麼么蛾子,緩解下六合之後軍隊無仗可打的緊張局面。 秦始皇 又利越之犀角 象齒 翡翠 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什麼沒有對六國王室趕盡殺絕?

吃 山不高 那是因為能力不夠,六國王室繁衍百年,人數眾多,那個項梁擁立的楚懷王之孫在楚國已經是非常旁系了 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 楚懷王之後是 楚頃襄王 楚考烈王 楚幽王 楚哀王 楚王負芻。誰知道他是其中哪一位的後代,或者乾脆就是楚懷王另外乙個不知道哪個兒子的後代傳下來。還有那個擁戴劉邦的諸侯王韓王信...

秦滅六國,為什麼秦君大多賢明,而六國國君大多昏庸?

桃之夭夭 法家大顯身手,大展巨集圖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秦國勝出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有當時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說,他們把這個新制度建設得最徹底,也運用得最徹底。這種新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國內的資源和財富,最大限度地激發民眾的生產潛力和戰鬥勇氣,並保持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的集體性格,從而橫行霸道,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