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一夥為何輸掉了戰爭?

時間 2021-05-10 02:16:30

1樓:xy8569

主要是吳三桂從沒想過會造反,他的造反是被逼的,所以很多事沒有長遠的去準備,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吳起兵造反時年紀太大了,如果年輕十歲,不敢說能成功奪得天下,但至少佔據半個中國是沒問題的。

2樓:喵星人喜歡木子

因為他最疼愛的兒子吳應熊被壓在北京做人質。他還有親情,做不到劉邦那樣毫無情感波瀾的政治機器。

很多人分析局勢,兵器,,,可這些在那個年代都不重要。而且不能解釋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在吳三桂兵臨長江,可向東取江南,可向北進取中原,佔盡優勢,國內反叛響應者甚眾的情況下。停止進攻,原地駐紮2個多月?

當時他上書提了兩個要求。1.清廷承認他的割據政權 2.放了他的兒子吳應熊。

清廷知道了他的軟肋所在,虛與委蛇。生生拖了兩個多月,整合勢力,叛軍內部進行勸說,勸降。

後來準備結束了,直接宰了吳應熊和他兒子。

吳三桂知道之後痛苦不已,以酒消愁。當年秋天就去世,去世之後並沒有傳皇位給其他兒子,而是直接傳給了孫子。

因為對兒孫的疼愛而躊躇不前,錯失了良機

3樓:凌華寒

高讚在想什麼,純粹是吳三桂自己身體撐不住了,而認為要速戰速決也就是紙上談兵,要知道那個時候其實滿清入關沒多久,還有幾代人知道這個天下以前不姓愛新覺羅,胡無百年國運這句話在當時很有市場的,一旦起兵就是能攪動天下大勢,這個時候速戰還是拉長戰線時間都是可行的,最不可行的是領導人的猝死。而吳三桂也確實撐不住了,滿清當時賴以起兵的是滿八旗,而當時攔住吳三桂的是漢人綠營兵,滿清根基都沒了,不會真以為滿人整體腐敗的沒遼金快吧?

4樓:h漢唐氣象

很簡單,吳三桂就是個帥才,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和魄力,他一心想要的就是割據而不是統一天下。既然造反了就應該揮軍直撲北京,斷掉大清的老巢,根本不必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勝則統一天下,敗則身首異處。

但吳三桂沒有這個魄力,老想著保本不敢孤注一擲。反觀康熙,真乃一代英主,立即斬殺吳應熊,這就是孤注一擲,不給自己留後路。在氣勢上吳三桂已經輸了,這極大的影響了各地方勢力的態度。

5樓:楊江

哈哈,一知半解就以為掌握真理的人最可愛了。居然還有小白認為有大炮就有奪天下的可能,豈不知道在吳三桂生前一直是壓制滿清的存在。早在孫元化時期,紅衣大炮明朝就有了,吳三桂作為東北將門世家,連大炮的威力都不知道?

真當他們是傻的,別把小白的業餘去挑戰人家的專業。

6樓:憶往情盛

吳三桂沒有名位,他起兵是以下犯上,同時他也並沒有號令其他反王的權利,他的問題不在於稱帝,反倒是稱帝太晚了,起兵一開始就應該稱帝,只有稱帝才能表明和滿清決裂,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吳三桂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把無恥發揮到極限,打到武昌就開始逡巡不進,你是在給民眾釋放什麼訊號,我只想割據西南嗎?造反不是過家家,不能老想著打出名堂來然後賣個好價錢,你這樣誰會來投奔,贏了也就蝸居西南做個官,輸了滿門抄斬

7樓:新時代民工

一、吳三桂不佔人和

1.吳三桂沒有政治節操。

坐視明朝覆亡不救援!投降李自成而又放滿清入關!給滿清做狗而又反噬主人!滿腦子都是一己私利,不顧天下蒼生,這種豬狗怎能得天命?

2.吳三桂不得士心。

吳三桂作為滿清偽軍帶路黨,絞殺了大量忠於明朝(包括南明)的漢人抵抗力量,並且親手勒死了南明的末代皇帝,和明朝遺老遺少結下血海深仇。失去了漢族精英知識分子的心。

3.吳三桂失民心。

吳三桂名聲臭大街,漢族百姓不支援。

4.滿清立國已久。

滿清立國已久,經三代皇帝,統治體系已經穩定,漢族百姓厭惡戰爭,反清中堅力量已經消耗光了。

二、吳三桂不占地利。

1.以一隅對抗全域性。

吳三桂封地在經濟落後的雲南,力量基礎薄弱,糧餉兵員都不如滿清。

2.從南方起兵北伐,歷史上唯有劉裕和朱元璋成功,根據地都在富庶的江南而不是貧瘠的雲南,地緣上不佔優勢。

3.關寧軍在雲南扎根,第一代鐵血兵員已老弱,軍隊缺乏中堅力量。而滿清則可以從北方邊境調集生力軍。

4.吳三桂的軍隊已變成步兵為主,對陣滿清騎兵處於劣勢。

三、吳三桂不佔天時。

1.吳三桂起兵時,天下未亂,三藩都不是鐵板一塊,沒有可靠的盟友牽制滿清注意力。

2.吳三桂起兵是自己已經老了,漢奸遲暮。

8樓:黑白漫步

為何我在弈城野狐面對K級怎麼下都輸不了,對4D以上怎麼下都贏不了?

因為他的對手是康熙而不是南明諸王

9樓:谷壤城

元代京杭運河開鑿以後,華北與江南直接溝通,又通過長江、贛江、湘江與嶺南溝通,南北對峙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了。之前南北對峙的關鍵點在淮西的合肥、巢湖以及湖北的襄陽。京杭運河開通以後,揚州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樞紐,恰恰揚州地處的江淮之間的迴旋空間遠不如淮西地區大,從明末的形勢看,一突破淮河,直接就能兵圍揚州,拿下揚州直接就能飲馬長江,可以說完全沒有戰略縱深,相比淮西地區,在淮河被突破後,還有合肥、巢湖作為抵抗的憑藉。

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華北與江南更加一體化了,這從中原大戰、淮海戰役就可以看出來了,此時江南政權生存的底線,已經從淮河北推到徐州一線了

10樓:「已登出」

吳三桂一夥之所以輸,完全是沒想好到底怎麼打這場仗

是一路推到北京?還是一路推過山海關?或者只是想沿著秦嶺-淮河一線弄個南北朝?

但是不管怎麼推,沿江而下,拿個江浙總該有吧。結果吳三桂光顧著往北推,壓根不往東瞅。

是因為東邊的地方許給了另外幾個不?

所以吳三桂這麼操作,還不如就自己跳反好,起碼可以順帶把老尚老耿老王推了,地盤兵馬都是自己的,這樣才更給力。

表面上三藩之亂是三藩+陝西老王+台灣老鄭

其實是吳三桂+戰五渣老鄭+三個反骨仔

偏偏吳三桂還是個來回跳的超級大漢奸,名聲太臭了——從明將—投降大順—投降清—滅南明—反清……

他要是真想永世為王,倒不如把緬甸打下來,憑藉地形死扛

結果呢,往北發展的倒是挺快,自己壽命跟不上了……就算壽命能跟上,另外幾個反骨仔不眼紅?沒準搞個背刺啥的出來……

所以啊,吳三桂這套陣容造反基本也打不贏,能打到湖南都是因為八旗退化太快了……

11樓:尋梅聽風

先說結論,吳三桂失敗的原因,根本上就在於造反的決心不徹底。

要追究吳三桂失敗的原因,還要從他起兵的原因說起。現在的許多人,都認為是吳三桂要反,其實要反的人還真不是他,而是他手下的那幫弟兄們。

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從山海關到昆明湖,為清朝打進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後為清朝鎮守雲南,被封為王。吳三桂手下的一幫弟兄,也隨著他在雲南安家落戶,娶妻生子。

多年來,這些人在雲南當地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勢力網,如果離開雲南,他們這大半輩子的心血,就會化為烏有。 吳三桂到了京城,照樣是親王待遇,吃香喝辣,享受生活,而他手下的那幫人,就沒有那麼好的命了。他們也許會被朝廷裁撤掉,被拆分打散,很有可能什麼都撈不到,能保條命就不錯了。

吳三桂掌握著手下的數十萬大兵,和一班弟兄,但同時他也被這些人所控制,所裹挾。手下的人為了保住多年以來的既得利益,對造反一事情緒空前高漲,致使吳三桂除了造反以外,沒有別的選擇。如果吳三桂不造反,他很有可能會被部下殺死。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吳三桂以及他手下人的造反,是為了保住手中的既得利益,不被朝廷奪走,而不是要徹底推翻朝廷另開局面。而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他最後的失敗。吳三桂和他手下的人要的,從來都不是推翻清廷,而是要用手裡的資本去要挾朝廷,以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正因如此,吳三桂和他手下的弟兄們沒有乘勝打過長江,而是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停了下來,和朝廷討價還價,做著劃江而治的美夢。從而錯失了統一全國最後的機會,也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其實吳三桂也未必不知道,要打過長江,直搗中原,但是能否這樣做,不是他吳三桂乙個人能夠決定的,而是由整個雲南藩鎮的高層的整體態度所決定的。就算他吳三桂想揮師過江,逐鹿中原,只要手下的人沒有這個心,光憑他乙個人,也是辦不到的。

12樓:罩得住

周這個國號的氣運已經被上古周朝用完了。後來的北周宇文邕,後周柴榮。都是一代雄主,全都英年早逝。吳三桂還敢用這個國號,雖然他不算早逝。

13樓:清貧道德君子

在內線沒有打出像樣的殲滅戰,沒有能夠殲滅清軍重兵軍團。盜湖南之後一直處於被進攻的泰式。沒有如薩爾滸、松錦一樣大規模的殲滅戰。

永興就算贏了也不過是殲滅穆佔的前鋒部隊。起碼得殲滅嶽樂傑書或者哪怕是簡親王才能算給八旗帶來巨大打擊。

外線沒有作戰力量,不能威脅清朝核心區域,和錢糧重地。清朝可是五次到北京附近遊覽,不能對敵人本土進攻,敵我實力就不會改變。

14樓:

看到一圈狂踩吳三桂的,吳三桂這麼弱,那清聖祖打他還這麼難,是不是水平也不怎麼高?

吳三桂這人私德確實不咋地,但當年他要是身體能再堅持個兩三年,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15樓:老貓叫春

王朝前段,土地兼併不嚴重,且地多人少,社會穩定,財政穩定,有閒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王朝後段,土地兼併,人多地少,居民生活水深火熱,社會極其不穩定,財政入不敷出,幹嘛都沒錢,啥都不能解決,逐步衰落

這就是所謂的,前期明君聖君,後期產昏君暴君,中期能出個中興之主都算難得一見

清前中期也算農業社會,他造反時剛好清庭坐穩天下,整個王朝處於青年階段,資源財政足夠和你打持久戰,資源不對等,此時造反豈不等於送死

16樓:尼布

不請自來。看著各位大佬在軍事方面的分析,手癢也來寫點政治方面的個人見解。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

吳三桂起兵的理由還是充足的,清廷兔死狗烹,如兵仙故事,確實讓人心寒。做下乙個曹爽還是下乙個司馬懿,正常人都會選吧?

但是,光有起兵的理由,沒有起兵的大義是不行的。李自成有個「闖王來了不納糧」,洪秀全有個「拜上帝教」,陳勝吳廣有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平西王卻是啥也沒有,自古忠孝難兩全。

忠就不論了,永曆帝都跑緬甸去了,窮山惡水不毛之地,給人留條活路行不行?洪承疇勸你養寇自重為啥不聽?至於孝,老爹吳襄怎麼死的?

忠和孝都不佔,這守江山的難度超過晉朝,簡直是地獄級。就算打得贏清廷,也守不住地盤。

最後,周這個國號絕對有問題。以當時人的文化水平,會認識郭威柴榮還是宇文覺姬昌?到不如直接叫西朝(跟張獻忠犯沖就改成南西)或是吳朝(跟孫吳犯沖就改成西吳)。

總之,吳三桂由於前半生做事太不留餘地,導致晚年的起兵空有實力,沒有大義,失敗是必然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誠不欺我。

最後,推薦《南明史》。

同樣是清朝功臣,為何吳三桂遭人唾棄,而曾國藩卻被奉為完人?他們倆誰最會打仗?

M3小蘑菇 最愛吹捧曾國藩的是中老年權貴,他們是把自己代入成清帝或慈禧,曾國藩則是他們理想中的下屬 中層管理人員 的樣板 面對危局敢於接盤 對上司忠心耿耿,大權在握仍然不會造反 對下屬心狠手辣 而吳三桂就像呂布一樣,不但反覆跳槽還要把舊主往死裡坑,誰會希望下屬拿吳三桂當榜樣? 孫利軍 大家說了很多,...

磨盤山吳三桂心態是怎樣的,降清迫於無奈,為何面對李定國這樣矢志抗清的人窮追猛打不懷惻隱之心

李明磊 有了新的認識回來自問自答。有個心理學術語叫認知失調。認知失調理論是費Stinger在1957年的 認知失調論 一書中提出,其基本要義為,當個體面對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態度時,個體在心理上將出現新認知 新的理解 與舊認知 舊的信念 相互衝突的狀況,為了消除此種因為不一致而帶來緊張的不適感,個...

漢族歷史上,為何會出現這麼多漢奸,吳三桂,尚可喜,汪精衛等的出現,是個人品質問題還是社會體制的問題?

仙后仙后小仙後 偏個題,三藩之亂 這個詞還真是冤枉了尚可喜,發動叛亂推翻大清想打康熙的是吳三桂和耿精忠,尚可喜他至死也沒有反,並且他在康熙眼中是個絕對的忠臣。康熙皇帝向全中國人民聲討耿精忠的罪行,並下令康王傑書去揍耿精忠的時候,收到了尚可喜的親筆信,是澄清自己的看法 時便是所有人都反了,我也不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