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輸了?

時間 2021-05-08 21:33:59

1樓:

其實吧,主要還是人口問題,哪有什麼百戰百勝的人。打幾次敗仗算什麼。關鍵還是氐族人口太少了,淝水之戰氐族本家精銳部隊大損,壓不住國內各種少數民族了。

氐族基本盤太小了,贏幾次。10幾次創立的家業一次敗就傾家蕩產

2樓:hykp888

統一了北方的虎狼之師怎麼會不戰而潰。北府兵對陣前秦保持全勝。前秦在379年的淮南之戰中四戰全敗14萬軍隊被北府兵全殲,北府兵對前秦軍已形成心理優勢。

在洛澗之戰中劉牢之對前秦軍心再一次撼動,在淝水決戰時前秦天王苻堅已經感到草木皆兵。北府兵用計讓前秦兵後撤,後撤一會兒北府兵就用事先準備好的8千騎兵發起首輪突襲,前秦軍隊大亂不但沒有機會半渡而擊反而一敗不可收拾。8萬北府兵全線渡河追殺,前秦以此土崩瓦解。

淝水之戰後謝安主持北伐,劉牢之打到了河北鄴城。司馬氏擔心謝氏威望太高,藉口征戰太久下令謝玄撤回淮陰,北伐結束功敗垂成。

3樓:江北陸遜

淝水之戰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贏得莫名其妙,輸的也是莫名其妙。北府兵本身戰鬥力可以,但這仗,還真不是靠北府兵贏的。

敗因之一:內奸

堅遣其尚書朱序說石等以眾盛,欲脅而降之。

——朱序,本為南中郎將、梁州刺史等職,鎮守襄陽。投降前秦之後,符堅還是那副老好人形象,直接任命朱序為度支尚書。

度支尚書,即後世所謂的戶部尚書。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一位降將,不得不說,符堅心太大了。

朱家本來就是江南大族,怎麼可能安心降前秦呢?但這是符堅一貫的做派,對慕容垂如此,對姚萇如此,對朱序,正為統一做規劃呢,江南大族名將來降,直接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符堅,你是真牛。

而且,符堅還直接派朱序去勸降前秦大將謝石(謝安之弟)。

這帶來了符堅的第二重敗因。

敗因之二:戰略

序詭謂(謝)石曰「若秦百萬之眾皆至,則莫可敵也。及其眾軍未集,宜在速戰。若挫其前鋒,可以得志」。(謝)石聞堅在壽春也,懼,謀不戰以疲之。謝琰勸從序言,遣使請戰,許之。

符堅重用朱序其實不為無因,此人確實有才。

謝安等人的策略本來是「謀不戰以疲之」,即因為畏懼符堅大軍,準備死守。但朱序一語點破,符堅大軍浩浩蕩蕩,前鋒已經到了淮南,其他還在涼州(甘肅)、成都等地。如果等前秦大軍完成集結,東晉將毫無勝算。

這一戰略調整是非常及時的。而且事後證明這一戰略極為正確。

敗因三:軍隊集結統籌缺少成算,沒有前軍主帥

遣徵南苻融、驃騎張蠔、撫軍苻方、衛軍梁成、平南慕容暐、冠軍慕容垂率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旗鼓相望。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咸陽,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幽、冀之眾至於彭城,東西萬里,水陸齊進。

運漕萬艘,自河入石門,達於汝、潁。

沒有乙個統兵大帥,前軍以苻融為主將,但並不互相統屬,張蠔、苻方、慕容暐、慕容垂,其實後來證實苻融是個好人,和符堅一樣的好人,但並不是乙個合格的統兵大帥。

如果前軍以慕容垂為主將,則這場仗絕對不會輸。

最重要的是,發兵將近百萬,前軍到了河南安徽交界處了,後面的還在甘肅!這是一幅多麼奇特的景象。如此缺乏統籌規劃,焉得不敗?

敗因四:軍隊缺少訓練和配合

時張蠔敗謝石於肥南,謝玄、謝琰勒卒數萬,陣以待之。蠔乃退,列陣逼肥水。王師不得渡,遣使謂融曰「君懸軍深入,置陣逼水,此持久之計,豈欲戰者乎。

若小退師,令將士周旋,僕與君公緩轡而觀之,不亦美乎」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

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淮北

這仗敗的莫名其妙。

東晉要苻融「小退師」,即從河邊略微後退,以便決戰;苻融欲將計就計,擊其半渡,趁亂消滅東晉軍隊。但事實證明不是誰都能這麼玩的。韓信可以這麼做,退而不亂。

但苻融這一退,就「制之不可止」,一退亂哄哄,本為誘敵,卻成了大潰。苻融想制止敗軍,卻被敗軍衝倒,死於亂軍之中。其實仗都沒打,軍隊就散了。

但「諸軍悉潰,惟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餘騎赴之」,唯有五胡第一將慕容垂的軍隊安然無恙。其實,如果這一仗用慕容垂而不是苻融,東晉的敗局是無法避免的。雖然慕容垂後來反了符堅,但當時的慕容垂是沒有這番反心的,而且慕容垂之前在前燕,後來在他的後燕都證明了他具備這個能力。

畢竟,慕容垂是能進武廟的人。

4樓:太陽黑子

網友21tc_bianzhou的回答

慕容家族,姚氏家族,眾多居心叵測的關東大佬,那可是巴不得苻堅南征的,其支援的聲音之大,絕不是我們看歷史書能感覺到的,因為後來南征失敗了,史書會更突出反對的聲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晉武帝南征東吳的時候,反對的聲音也是響徹雲霄,賈充都是反對的領頭人物,可是實際上,南征成功了,我們都知道這些人不過是不希望自己利益受損罷了,反對叫起來很兇,真執行起來都是巴不得撈點好處的。而支援南征的聲音,實際上也是響徹雲霄。

最關鍵的是,無論是苻堅南征還是晉武帝南征,那支援的反對的聲音都是響徹雲霄,實際上,綜合來的各種資訊和利弊分析,那實在是汗牛充棟。我們反覆說的都是,最終前秦帝國,晉帝國做出的決定,那都是在綜合了無數我們遠遠看不到的材料,資料和利弊分析後做的,雖然決策也許錯了,但是他為什麼錯,我們絕不要以為這麼簡單。

5樓:本魚

很贊同獲讚最高的那個回答中的「東晉之戰,實屬僥倖」。

我沒有研究過其他什麼史料,單純從司馬光的《淝水之戰》一文中分析,東晉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除了苻堅的大臣們一直在向他暗示這場仗有點懸,然後苻堅傲嬌的不聽不聽不聽跑去送死以外,東晉這邊有乙個很有意思的狀況。

兵臨城下危急關頭,謝安還悠閒的跑去別墅下棋,只派了幾個「不經事的少年」禦敵,使得桓衝無奈的認為「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我東晉怕是要完了)。最後謝安接到秦兵已敗的戰報時,當時他正與客人下圍棋,收起書信放在坐榻上,臉上沒有一點喜悅的神情,仍像原先那樣下圍棋。客問他,他從容地回答說:

「孩兒們已經如願把秦兵打敗了。」下完棋,他回內室,過門檻時(難以控制內心的喜悅而步履不穩),不知不覺間竟折斷了屐齒。這一段我竟然覺得謝安很萌啊哈哈哈哈,感覺那時候的內心獨白是——「這幾個小毛孩子竟然特麼贏了,666啊」。

東晉放的大招或許就是「無招勝有招」吧,可以說是隨機應變,一場很佛系的戰爭了。

6樓:阿膠

其實符堅戰術沒毛病,先撤出一塊地方,讓敵人渡河,然後趁敵人渡河一半就襲擊——這個設想是好的。

秦軍:1.沒有一支作戰意志強、服從領導、士氣高昂、戰鬥力強的精銳部隊應付不測。(陸軍戰力-30%,戰術優勢-100%)

2.撤退計畫沒安排好。部隊太龐大,控制困難,沒有落實交替撤退的安排,導致部隊不聽號令,全部開始亂撤退。(組織度-70%)

3.士氣低落,組織度差。那八十七萬大軍沒有作戰的鬥志,歸心似箭,軍心瓦解,就算正面槓也打不過晉軍。(士氣-80%)

晉軍:1.上下同欲,士氣高昂,組織良好。(士氣+50%,組織度+50%)

2.北府軍訓練有素。(戰鬥力+30%)

3.渡河攻擊(戰術優勢-30%)

勝敗太明顯了。

7樓:Huu虎虎

首先苻堅的氐氏政權是乙個少數政權,根基並非十分牢固。打敗仗也是正常。

而且古代戰爭雖然你帶了幾十萬兵力作戰,但是以古代的交通和運輸的能力是無法保證幾十萬兵力在乙個寬平面展開作戰的。在區域性的兵力優勢體現不出來,在決戰前鋒被打敗然後崩盤也是有可能的。

8樓:雨先生

好像這類問題一定要放一大堆資料(無管資料沾不沾邊,說不說的到點子上)才顯得專業啊。

陳寅恪君(還是余嘉錫)認為這場戰役東晉的勝利實屬偶然。但是你要說必然,也有其必然性。

當時前秦集結90餘萬人,其師號稱百萬,晉北府軍不足十萬,不過前秦自長安出發戰線太長,到達前線參戰的也不過就這個數。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一場戰役來講,前秦人數上並未佔優,而且後來因為訊息不對稱,前邊的人撤退的時候,後邊的人根本不清楚前邊什麼情況,草木皆兵一哄而散。

其次,是人心向背的問題,這是前邊各位所提到的,前秦內部對於是否伐晉意見並不統一,而東晉卻是沒有選擇,只能誓死一搏。前秦方面主戰的慕容垂、姚萇等人本就目的不純,所以前秦主力一出戰,後方立刻就失火亂套,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東晉的勝利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的情報工作做的到位,有朱序這個「臥底」提供第一手的敵軍情報。把握了前秦將士的心理,這個是此役的關鍵了。

另外,如此實力懸殊的一場戰爭,東晉的年輕統帥謝玄臨危上陣,本就備受爭議。所以謝安石從一開始就明白這是一場心理戰。而作為最高統帥謝安無論在戰略指導還是安撫人心,鼓舞士氣上做的都很到位。

但是說到底謝安石是沒有必勝把握的,回頭來說它還是運氣成分佔比較多的一場勝利。

9樓:

不論是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犯了大錯,前秦在短短幾年間就幾乎統一了北方,滅了前燕,西涼,領土面積劇增,但是苻堅太過心急,對當前形勢不夠明了,對於新得到的土地的控制力很弱,而且手下各懷異志,苻堅沒有花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自己的戰果,就急於南伐,這是戰略上的錯誤,在戰術上,就是歷次戰爭及主要是之後在南伐時用人不當,戰爭策略有很多的失誤之處,因此綜合起來就使得前秦難逃大廈將傾的命運

10樓:李罡

1. 王猛不在了。王猛真心厲害。

2. 所有人都反對討伐東晉,只有慕容垂和姚萇心懷鬼胎支援他。最後慕容垂復燕,姚萇建後秦。

3. 之前的路太順了,沒遇到挫折。

4. 寬縱,無數人造反都不殺,給自己埋了一堆雷。

5. 討伐之前,還排了呂光帶10萬精銳平西域。等呂光凱旋歸來,苻堅已經完蛋了。

11樓:

吞象而大,未及消化。

苻堅有大志而無能人,我是指王猛死的早

有眾兵而無眾心。

我最早看到淝水之戰是在學習成語典故草木皆兵時。

後來接觸了一些比較真實的史料說法

再後來又有了《軒轅劍外傳:蒼之濤》

心有戚戚耶

12樓:劉衛

氐族戰鬥力並不強。輸給北府兵也算正常。

苻堅和李世民很像。都是以懷柔為主,沒有經過那種族裔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區別就是苻堅沒有北方強援而李世民的唐朝正好有當時無敵的軍隊回紇。任何於唐為敵的勢力幾乎都被回紇消滅了。

氐族其實以美女著稱。我懷疑楊堅就是氐族。楊家美女的威力在當時左右了世界格局幾乎乙個世紀。

淝水之戰前秦真的有百萬軍隊麼?

答案是沒有也不可能有百萬軍隊。而且伐晉不是這些兵都在淝水陣前的。當時主要有東方和西方兩個戰場。其中西方戰場也就是襄樊一線是姚萇 慕容垂為主帥,東方戰場是淮水一線,以苻融為主帥。當西方戰場失敗時,也就是攻下襄陽,佔據荊州,順流而下這一計畫破產,才在淝水打了乙個主力決戰。當時襄樊一線,前秦軍約有騎兵步兵...

淝水之戰,前秦真的有百萬大軍嗎?而東晉為何才拿出8萬軍隊?

已登出 其實主要是因為江南軍人戰鬥力不行,調上前線也不頂用。整個東晉的主力軍隊都在淮江之間,分為兩大集團,荊襄軍團與揚州軍團,其餘各州均無兵可調。不僅東晉,南宋主力軍團也在淮河以南,淮河一失,長江防線就會崩潰。從歷史而言,長江以南在冷兵器時代就沒有那得出手的精銳軍隊。朱元璋主力也在江北。 君十一 兄...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沒能乘勝滅掉前秦,或者至少收復西晉失地?

喻以流年 淝水之戰後,謝安面臨的局面,其實比戰前要困難。戰前,東晉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只能唯謝安馬首是瞻,因此雖然局勢凶險,但上下齊心,同仇敵愾,謝安行事起來相當無拘無束。危機,其實直到戰後才算真正到來 由於功勞太大,朝廷沒有辦法對謝安進行封賞。也就是傳說中的 功高不賞 不要覺得這是封建帝王才有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