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獻和氏璧的故事是真的嗎?

時間 2021-05-08 16:46:29

1樓:xelloss

這個故事必然是杜撰的。因為處處都不符合邏輯啊。

一村夫在山里得到一塊璞玉。首先,他為什麼要獻給歷王?那時又沒礦產法。不獻也沒人追究啊。

其次,厲王讓玉工辨認。玉工認為是石頭。最後開出來是寶玉。

這也有問題啊。玉工是長年累月跟玉石打交道的人。他的判斷力為什麼會不如乙個村夫?

敢情民科能穿越到古代去?如果厲王不信,為啥他自己不切開那塊璞玉,打那位玉工的臉?

接下來,厲王命手下砍掉卞和乙隻腳。在古代醫學不發達時,斷肢者能活命就不錯了。他是如何渡過感染期的?

就算他命大,活下來了。按照正常人的邏輯,我應該恨那個讓我斷足的朝廷才對啊。這夥計居然多年後去找武王,獻玉。

然後又失一足。好了,這下徹底沒法走路了。可這貨居然還不死心。

這人不是賤就是瘋。最後文王差人去剖玉。我說文王,你好閒啊。

一村夫荊山下哭的事情,您老人家也能掃聽到?

綜上所述,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漏洞。基本可以認定是杜撰的。

2樓:

韓非子記載,跟紅樓夢記載的說法差不多。

韓非子又不是史書,是託故事明智。

別的不談,和氏璧故事裡中間的那個楚王,在位51年,這意味著什麼自己琢磨吧

3樓:林屋公子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還挺有意思的,關鍵就是這個「厲王」是何人。

我們先看史料: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韓非子》

楚人和氏先後把玉璧獻給厲王、武王、文王,這裡的厲王、武王、文王是連續的三代。周王肯定是不對的,雖然周有文王、武王、厲王,但武在文後,厲又在武之後一百餘年。所以這裡更可能是楚王。

根據《左傳》《史記·楚世家》,楚武王和楚文王是連續的兩代,這個也沒問題。關鍵就是這個「厲王」的身份。《韓非子》在另一處提到有個楚厲王,但沒有更多線索: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據《史記·楚世家》,若敖之子霄敖,霄敖之子鼢冒(蚡冒),鼢冒去世後其子被鼢冒弟楚武王所殺篡位。所以學者一般都認為楚厲王就是楚鼢冒。但是鼢冒稱「楚厲王」的說法並不見於其他史料。

而新出土清華簡《楚居》卻認為這段世系應為若敖、鼢冒、霄敖、武王,這樣看來「楚厲王」也可能是霄敖。考之《左傳》說「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那麼若敖、蚡冒確實可能是連續兩代。楚國名臣申包胥又稱「鼢冒勃蘇」,當即鼢冒後人。

如果我們能認可楚厲王就是霄敖(或鼢冒)的話,再回到這個故事本身,實際上仍然有可疑之處。在春秋前期,氏族還是社會組織的主體。卞和既然不是王族,那麼首先應該考慮的應當是將璧玉獻給氏族首領,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獻給國王,甚至希望獲取實惠。

在這個故事裡面的卞和更像是個編戶齊民下的鄉野農夫。戰國諸子喜歡托古說理,而他們所引用故事普遍存在以戰國社會形態去套商周春秋的情況的現象,所以還是很值得商榷的。

4樓:

人家是楚厲王(武王兄),楚武王,楚文王(武王子)三位楚王,和周王沒關係。

至於這個故事,必然有虛構的成分,但虛構程度多高就不可考了。

劉心悠 姐姐和小孩的故事是真的嗎?

個人感覺是真。很多人因為寫錯brunch而錘寫手裝留學生,換個角度,如果你是寫手,構思這篇故事時,不會去查一下怎麼拼嗎?寫手寫錯brunch露出破綻的目的是什麼?不管怎麼說我覺得故事還是很能打動人的。ins扒了好久,感覺更實錘了,具體不說了,偷偷嗑吧。 變質的泡芙 她沒否認的時候 szdszd就是她...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真的是被馮太后毒殺的嗎

你愛的人啊 在虐了主角,同時也虐了觀眾乙個月後,錦繡未央 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經過一番慘烈的宮鬥,幾大配角拓跋餘 叱雲南 李長樂 李常茹等人先後領了盒飯,最後連男主拓跋浚都沒能剩下。雖然很多角色先後離場,但故事的最後也還是出現一張新面孔,拓跋浚皇位的繼承人 獻文帝拓跋弘。可惜故事草草收場,並沒有交代清...

驚人院裡的故事是真的嗎?

羅藍 是真的也能是假的 人們對於 真實 往往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很多事情為什麼會發生而超出了自己的理解範圍內 但你也不能完全說是假的因為這些案件也好故事也罷確實也每天都發生在這個世界上 或許你身邊也存在著這樣看不見摸不著卻有人在做記錄者的工作呢 徐至魔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真假有時候要放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