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兵是真降還是假降?如果不是真降,那坑他們是不是應該的?秦國面對降兵還有好的處理方式嗎?

時間 2021-05-08 08:09:50

1樓:西出陽關無故人

殺降這個處理很不好,讓人看到了即使是投降也是死,誰還投降呢?不如放回去,兵器糧草都繳獲了,就說大秦優待俘虜,保證後面的軍隊投降快,抵抗不堅定

2樓:不要加標籤

真降或假降不重要!趙降兵被殺幾乎就是必然

1.長平之戰就是秦趙兩國賭國運之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長平之戰後「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這麼一場大對賭,為的就是徹底打掉趙國爭雄的底子,而戰國時期乙個國家的底子就是——人口。

2.秦國是慘勝!沒法也不能養這四十萬降兵,《史記》記載秦昭王親自下令「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就是為徵兵阻斷趙軍糧草運輸線,徵發到長平戰場的新兵其徵兵標準降低為十五歲以下,完全看出秦國也是強弓之末。

這時候的秦國沒法承擔大風險收容四十萬因無糧草被迫投降的強敵,也實在拿不出多餘糧草養著四十萬人。

3.趙國長期抵禦匈奴,民風剽悍,崇尚武力,又有胡服騎射強軍,四十萬大軍是無糧草被迫投降,留著永遠都是乙個火藥桶

3樓:笑若扶風

武安君之所以坑殺趙兵是怕把趙軍放回去後那些趙兵繼續與秦國為敵才幹的。秦軍當時糧食也不夠了,再給趙國四十萬降兵吃不是要餓死了嗎?假使趙兵口頭上說投降了,心裡也有可能會不服。

4樓:風溫2019

史記趙世家上的記載是「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皆阬之」,四十餘萬的說法來自列傳,列傳是經過了演義的歷史題材故事,不是史實。但凡看過雕版印刷或者古代手稿的人都知道,史記是不可能丟掉乙個萬字的,古漢語文獻字挨著字,成列書寫,少乙個字,錯版會非常明顯。考慮到竹簡和雕版印刷的技術特點,「四十餘」應為「四千餘」,竹簡磨損掉了一筆,或者雕版的時候少刻了一筆。

所以,我們不得不考慮一件事了,投降是真的嗎?即使是史料中說的投降,也只是「聽別人兒說的」而已,根本無從靠證,但從史記相應列傳中的描述推斷,是白起兵敗假意求和,騙了趙括,這種情況下需要殺人滅口,殺降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很離奇的事,趙括被射死後,戰爭又持續了四個月,誰指揮的呢?

可以相信殺降的事大量存在,但是降不等於降卒,還有降民,史記裡也說了民眾不樂意降秦而投奔趙國,白起殺了他們再合理不過了。事後白起和司馬靳被賜死,說明他們在長平之戰時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合理推斷就是戰績造假。

現在可以確定歷史界的說法存在錯誤。首先趙括不是親媽,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趙母是他後媽,這個謠來自西漢劉向《烈女傳》,傳了近兩千年。第二個錯誤是馬服子不是馬服君兒子的意思,史記中說了長平之戰時趙奢已死,而此時趙括不是馬服君,說明趙奢另有其子,馬服子自然不是馬服君兒子的意思,這個錯誤來自漢語大辭典。

歷史就是歷史,不是「是什麼」,也不是「不是什麼」,歷史不能用是非去看待,歷史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實。

5樓: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趙軍突圍了四五次仍未成功,最後一次趙括親自帶隊突圍,我認為趙軍能戰鬥兵丁已經損失殆盡了,剩下的老弱病殘只能投降了。

6樓:薰兒

投降應該是真投降,投降以後或許是秦軍糧草供給比較困難,還要養幾十萬趙軍,實在是不堪重負。趙軍因為得不到足夠糧草,已經有了不穩的跡象,隨時準備反正,所以白起才說趙軍反覆,釀成最後的悲劇。

7樓:禁與千尋

投降不是談判,不是說我們投降,你們不准殺我們。

而是,都給我舉起手來,後面殺不殺是兩回事。

能投降通常都是,你不投降自然可以反抗,但是最終還是要死。

甚至有些連反抗的餘地都麼有了。

人類歷史上這種很多,投降很多時候是無條件的投降。

而對於軍隊的投降,也不是說你投降了就所有人收過來,而是會重新編隊的,保證你就算想要趁機造反都做不到。

秦國殺降兵並不是長平獨有,而是很普遍的。

殺降好處很多,第一就是雖然不怕對方假降,但是人家投降的多少不如自己的士兵用心,戰鬥力也弱。

第二,士兵留著要消耗糧食,殺了可以節約糧食第三,殺了士兵可以震懾敵國

第四,可以作為報復

第五,徹底斷絕士兵可能重新回到敵國的可能

對於秦國來說,當時考慮的是糧食,以及自己不能很好處理有不能送還趙國,所以殺其實是很合理的事情。減少自己的損失,增加別人的損失。

只是這種合理是極其冷酷的。

8樓:言暗

真降,被圍困四十多天,甚至「陰相食」,還能假降?有這份心氣直接硬頂著,哪怕對面是白起打不崩秦軍,也能衝出去啊

沒必要非得為白起坑俘找藉口,坑了就是坑了,就算這是當時的最優解,也是坑了

終歸戰爭只是手段,要為目的服務的。

白起攻趙,目的就是滅趙,滅趙之後統一六國的難度就直線下降

說白了,白起這一戰就是為了給滅六國鋪路

不客氣的說,沒有昭王和范雎拖後腿,白起這一戰打下去,攜滅趙坑俘之勢,不說易如反掌,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既然目標是滅趙、統一六國,任由趙國贖回部分,自己逐漸消化其餘部分就不現實了

四十萬人啊!餓著的時候還可以控制,等吃飽了,這四十萬人放哪都不安全,就算拆分,也要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數量的看守看著才能安心吧?

現在湊齊隊伍要伐趙了,你跟我說拆出十多萬二十萬人去看守俘虜?

孰多孰少不會算麼

所以以當時白起的目的,坑俘是唯一的解

至於人不人道?

這與我白起何干,左右不過留與後人評判

9樓:泰門摩爾

本來就是個無解的問題,就算秦國有足夠的糧食,十幾萬降卒也根本無法安置。考慮到白起打算摧拔長平趙軍主力之後一舉滅趙的計畫,監視和管理十幾萬戰俘也將極大的消耗和限制秦軍本來就已經動員到極限的人力和現有的軍力。

秦 趙長平之戰,面對趙國20萬降兵,假如你是秦王或白起,你會選擇如何做?

張海祥 羅馬人更絕,羅馬皇帝巴西爾二世俘虜了保加利亞官兵一萬五千人,然後下了一道命令 每一百名戰俘中只有一人可以保留乙隻眼睛,其他99人全部刺瞎,再由剩乙隻眼睛的戰俘帶領其他人回去。這一招實在太狠,保加利亞皇帝看到歸來的瞎子大軍之後,當場驚悸而死,保加利亞不久也滅亡了。 清風一縷浮萍遠 我會選擇假死...

如果你變成了乙個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成年降兵,有什麼辦法不會被坑殺?

天空之上 沒辦法。語言不通,先秦時期不要說是普通話,就是方言也和現在的大不一樣,文字也不通,我們或許連猜帶蒙能看懂秦國30 50 的文字,但趙國文字10 都看不懂,而且文字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他們更看不懂我們現在的文字。好了,語言文字不通怎麼交流溝通,肯定死路一條,不要相信那些穿越劇,以為中國從...

長平之戰的趙國降卒,秦可否放歸其老弱病殘,再以趙降卒之精銳攻韓,攻魏?

剌人大隊長 最重要的就是糧食問題,四十萬大軍白起養不起,況且新降之軍士氣低迷,能不能贏都是問題。而且要是降軍和韓魏搞個串聯,臨陣倒戈,一路推到函谷關也是大概率事件,本來就是慘勝,到最後直接慘敗了。真這樣還不如白起乾脆自立,以上黨的田地做為對秦軍的封賞,裹挾趙軍降卒打一波兒。或者直接裹挾著四十萬降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