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在漆黑的環境下吃東西能夠準確的將食物送進嘴裡而不是其他地方?

時間 2021-06-01 22:04:40

1樓:Gray Liu

這是因為人有本體感受。

本體感覺是指肌肉,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狀態下所產生的感覺。

肌肉,肌腱和關節囊中分布有各種各樣的本體感受器——肌梭和腱梭,他們能感應肌肉被牽拉和收縮的程度。

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肌肉被牽拉和收縮,此時肌梭和腱梭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衝動傳到大腦皮層運動感覺區,經過分析,就能感知人體的空間位置關係,以及人體的姿勢和各身體部位的運動情況。

因為我們平時在正常狀態下吃飯時,通過周圍環境作為參考係,可以控制肌肉做出適當的收縮,將食物正確的送入嘴中。在控制肌肉收縮的過程中,肌梭和腱梭感受到肌肉被牽拉和收縮的程度。所以,即便是在黑暗情況下,失去周圍環境參考,人體依然可以靠之前肌梭和腱梭所感受到的衝動,做出相應的肢體運動。

下面就普及一下肌梭和腱梭的解剖學知識

分割線肌梭,是一種感受肌肉長度變化或牽拉刺激的特殊梭形感受裝置。典型的肌梭直徑約1公釐,長0.05-13公釐,其長軸與骨骼肌纖維的縱軸平行排列。

肌梭的表面被結締組織的被囊所包裹,囊內有6-14條較細小特殊分化了的骨骼肌纖維,稱梭內纖維(intrafusal muscle fiber)。而肌梭外的骨骼肌纖維稱梭外纖維(extrafusal muscle fiber)。梭內纖維按其長短和核排列的方式分為兩種:

一種稱核鏈纖維,細胞核在肌纖維中段縱行排列成鏈,肌纖維中段不膨大,肌纖維較短,一般不伸出囊外,對靜止持續的牽拉刺激較敏感。另一種稱核袋纖維,即細胞核堆積在肌纖維中段,肌纖維中段膨大似袋狀,使中段沒有橫紋,也不收縮,肌纖維也較長,以致有小部分伸出被囊外,對快速牽拉刺激較敏感。進入肌梭內的感覺神經纖維也有兩種:

一種是較粗的有髓神經纖維,在進入肌梭前脫去髓鞘,進入後分支末端呈螺旋狀,包繞在梭內纖維的中段,稱螺旋末梢。另一種是較細的有髓神經纖維,也要脫去髓鞘,進入被囊後反覆分支,末梢終端略膨大呈花枝樣,分布在梭內纖維近兩端處,稱花枝末梢或花簇末梢。肌梭內還有運動神經末梢,它來自脊髓前角的γ運動神經元,末梢分布於梭內肌纖維的兩端。

腱梭,分布在腱纖維的紡錘形的腱束上,纏繞著感覺神經末梢,與肌梭的構造相似。腱梭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當肌肉收縮張力加強時,腱梭因為受到刺激而產生興奮,衝動沿著感覺神經傳入中樞,反射性的引起肌肉舒張。

2樓:李文睿

看到這個首先想到診斷裡的指鼻試驗,就是讓患者先用食指接觸半公尺外的檢查者的食指,然後再接觸自己的鼻尖,先睜眼,後閉眼,由慢到快重複進行.這個是和共濟運動有關的,就是某組肌群協調一致來完成動作.需要靠小腦協調肌肉活動,運動系統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經系統的平衡功能,以及感覺系統對位置的感覺等等

3樓:呆濤

這個現象叫做Body Map

心理學基礎課程裡面會講. 上面那本書是我隨便找的一本裡面相對詳細講了Body Map的書. 作為參考.

簡單地說: 大腦會自動的"對映" 身體的所有部位的相對位置,甚至包括人經常接觸的物體. 也即人們所說的"無他, 唯手熟爾"

比如老司機開車特別熟練, 開在窄道上也不怕磕碰, 而新手就總是怕擦車. 就是Body Map的體現. 人通過各種感覺(視覺, 觸覺為主, 聽覺等輔助) 會漸漸的"習得" 自己經常接觸的東西的形狀, 大小, 質感等.

即使不通過直接的接觸.

所以即便在黑暗的條件下, 成熟的人也可以通過Body Map大致的找到嘴的位置, 而不是把食物送到鼻孔.

相比之下, 還沒建立Body Map的嬰兒就算剛學會用勺子也會吃的一團糟.

補充一下, body map和Muscle Memory不同. Body Map是人的"空間感覺". 比如說黑暗中吃飯 (視覺無效), 戴著厚厚的手套摸頭(觸覺無效)等; Muscle Memory則是強調肌肉的動作, 比如說武學高手打起架來不經思考直接出招(特別是連招), 就比正常人快很多, 或者是下意識的繫鞋帶等動作.

4樓:邪狼嘯月

簡單的說,這個跟「本體覺」有關,是乙個類似「味覺」「聽覺」的,抽象的感覺

————————以下是長(明明不長的)答案————————

題主提供的例子:

「為什麼人在漆黑的環境下吃東西能夠準確的將食物送進嘴裡而不是其他地方?」 -——(1)

「不一定是漆黑的環境中,比如吃飯的時候沒注意食物而是看其他地方或者跟其他人交談,這個過程其實是沒有關注食物本身或者筷子等餐具的,那為何能夠準確的將食物送進嘴裡面?」——(2)

根據(1),對比五感,我們可以得知:

聽覺無關,因為我們沒辦法聽到食物的」聲音「

視覺無關,因為我們沒辦法看到食物

嗅覺可能有關,因為我們可以嗅到食物的味道

味覺無關,因為我們還沒吃到食物

觸覺可能有關,因為我們有觸碰到湯匙/筷子

根據(2),對比五感,我們可以得知:

聽覺無關,因為我們聽著別人說話

視覺無關,因為我們看著別人

嗅覺可能有關,因為我們可以嗅到食物的味道

味覺無關,因為我們還沒吃到食物

觸覺可能有關,因為我們有觸碰到湯匙/筷子

對比(1)和(2),我們可以得知這感覺可能跟嗅覺觸覺有關

舉例子之前,先做個試驗:

放下手機(用電腦的手離開滑鼠和電腦),閉起眼睛,5秒後手碰鼻子,耳垂,手機(滑鼠),然後睜開眼睛

是不是覺得有點意外?自己竟然在看不到實際物體的情況下,摸到(或是接近,答主誤差<1cm)上述物體

本人再舉個例子:

例子1:半夜,從漆黑的房間中(假設是拉上窗簾,無小燈,陰天等形成的接近無光的環境)醒過來,覺得口渴,準確地拿起水壺喝水(假設是沒有香味和味道的白開水)——(3)

根據(3),對比五感,我們可以得知:

聽覺無關,因為我們聽不到水壺的位置(蝙蝠俠慢走不送)

視覺無關,因為我們看不到

嗅覺無關,因為我們水壺/白開水沒有味道

味覺無關,因為白開水沒有味道

觸覺無關,因為我們沒有摸索

這個例子是來打(1)和(2)的臉的,因為這完全跟觸覺和嗅覺沒關係好不好

這是身體對附近物體的相對距離,和運動中所用力道的大小的感覺,與橫紋肌(也稱骨骼肌)和關節的本體刺激接收器有關。這個跟外感受性(exteroception,與視聽嗅味觸,以及痛覺,磁性等外部刺激有關的感覺)和內感受性(interoception,跟內臟收到的感覺有關)分開。大腦收集來自本體接收器和前庭系統的刺激,並將之併入包含身體姿勢,運動和加速度的整體感覺。

(渣翻自英文維基Proprioception)

簡單來說,這個跟」空間「有關的感覺

稍後補充

人在很冷的情況下,吃東西能抗凍嗎?

無需多言 可以,又餓又冷的情況下包餐一頓會感覺到溫暖,食物會給身體帶來大量的熱量,但吃的是冷食的話不會,冰冷的食物會吸收體溫讓你更冷 藍方小兵 這個真可以,我去年去爬太白山,別人都穿羽絨服棉襖,只有我是一件半袖,海拔四千多公尺,五一假期,還在下雨,真的很冷。但就是吃了一塊巧克力之後,瞬間感覺不那麼冷...

為什麼人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下會感到難受,而洗熱水澡的時候(也很熱很潮濕)卻很舒服?

想象一下這麼個場景 有一群美女圍繞在你周圍,她們不搭理你也不碰你,只是在你周圍而已 以及有一群美女圍繞在你周圍,她們擁抱你,撫摸你。請問,哪乙個更讓你心曠神怡? Monistar 主要和傳質方式有關,和傳熱有部分關係。我理解前一種情況是空氣不怎麼流通,空氣中水分大。後一種情況是真的在沖澡,而不是站在...

為什麼人到了晚上特別想吃東西?

月明紅豆蔻 看了好多答主的回答,包括性飢渴 孤獨等等。拿我個人來說僅僅因為白天上班吃的不能太爽,晚上時間充足且又獨自一人。有什麼比電影 零食 飲料更爽的嘛?個人認為並沒有。 母雞!回答完畢,言簡意賅,眾人喝彩。我也想吃東西,因為你想想,人的血糖大概就4小時,吃飯後的,你早上吃,8點到12點下班,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