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流傳一組MIT的微分方程課的圖,請教一下各位大佬,這種難度的積分在美國人看來真的有那麼難嗎?

時間 2021-06-01 03:15:10

1樓:「已登出」

看老師如果是俄羅斯或者希臘老師,這種題算是送分題了。美國老師考試會簡單很多重在基礎的理解和作用。我這綜排50後專排15左右。

如果理工專業的話,這些還是送分題。畢竟這是公開課,講難了誰去看啊。講得簡單順便推銷下自己寫的書賺錢不是美滋滋的

2樓:

不難 tricky的意思是棘手而不是艱深大家都知道分部積分要寫的好長好長一不小心丟個正負號但是這不叫難叫煩他的意思大概是你們別浪費時間幹這個遇到問題的話大概手機點開wolframalpha吧

3樓:Pedro

我覺得是誇張了。Intergration by Parts 是一般的高中AP Calculus AB 課程裡都有的內容,而且其原理很簡單,稍微拔尖一些的美國高中生都可以掌握。

4樓:mxcz888

數學的意義在於如何根據問題來設模型(根據問題把積分給設出來,要設的好、合理)。然而咱們這注重已經設好的積分模型,是用分部法去解還是用換元法去解?其實管它什麼方法,電腦都能解。

所以咱們這齣不了幾個諾貝爾獎和教育模式是直接關聯的。

5樓:

MIT 在讀中。

上學期上了一門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的probability課,據說是probability 入門課程,第一節課也確實直接從 random variables 的定義開始講起,但是一學期結束結課的時候已經講到 queueing theory, markov chain, Little's Law。期間考了兩次quiz一次final,都是開卷,open book + open web , 而且可以給professor隨時發郵件(雖然並沒有時間)。好多題目都要先算出類似的積分才能往下進行,不過似乎大部分人都在wolfram alpha上面求積分,又快又準確~ 當然我相信如果有時間可以慢慢算的話,大家應該都會求的。

另一門以 linear algebra 為基礎的數學課, professor 超級大牛,但是上課講到要求乙個3*3矩陣的逆的時候果斷放棄,說"You don't need to be able to do it, and I cannot do it. We are not human calculators though".

哈哈可能很多MIT教授都害怕自己學生變成 human calculator吧~

6樓:Alexis的最新小號

首先說結論假的

在美國大學先修課Advanced Placement(優秀的高中生提前學習大學課程並通過考試獲得學分)的微積分BC中,是有分部積分內容的,比國內高中還多了泰勒展開,洛必達法則,極座標積分等……

AP考試的課程是大一(個別大二)階段基礎的通識課程所以肯定不是作為不要求的部分的

這是分部積分部分的(這是教輔書,不是教材)以下是較為詳細的內容目錄

內容還是挺豐富的

7樓:

看看英文本幕就能發現,教授的意思是這是個"tricky"的東西,不希望學生"waste time"…

就是說"這東西就是個技巧,你們不用在這個上面浪費事件"…

8樓:Johnny

其實prof的本意是想讓學生不要拘泥於計算分部積分而已。而且分部積分什麼的在calculus 1裡面早已學過了所以這不是重點

9樓:

說海外工科數學不如國內學的深真是無知,因為工科數學相當多的東西分布在專業課裡。

但是工科數學本身學的程度也就那樣,跟數學系的沒法比。

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數學水平跟歐美國家大學生比最多還能領先到大一,之後越來越爛。

10樓:rhonin

用幾個破截屏來證明MIT數學課水?真丟臉1.這節課是MIT的微分方程課,分部積分不在考試內容裡有什麼不對?

國內的微分方程課的試卷裡會出積分題讓給你練分部積分?

2.教授講這道題是引入複數來解決積分。

這門工學微分方程課的先置課程不包括復分析,因此課中有提及複數,這張截圖就是在這個時候截下的。

3.引入複數的解法比起分部積分來簡單多了,您會嗎?有這時間發揚阿Q精神,不如多刷幾門公開課。

位址在下面,你問我具體是哪節課,不好意思忘記了,反正我全部刷完了,比國內大部分課素質高到不知道哪去呢。

網易雲麻省理工學院公開課:微分方程_全33集_網易公開課

11樓:李寬

這個應該是MIT18.03的課程,是專門為工程和cs的同學開設的課程,用兩次分部積分的確太麻煩了,一次的分部積分就好了,考試沒必要那麼複雜。

老師也沒說分部積分不作要求,是這種分部積分,也就是需要兩次以上的分部積分在考試上不作要求,理解概念即可,不需要艱苦的運算。

12樓:

高中生。在學校學的微積分大學先修,考試百分之三四十左右的題是求積分;然後又學AP calculus BC 裡面的題只有百分之十幾是需要手動求積分的。

13樓:王英潔

我還是更喜歡朗道那種解析數值兩手抓的作風,畢竟連分部積分這樣的基本數學操作都不夠熟悉的話,計算是能靠電腦,推導公式時候呢,恐怕會不太容易一眼看出表示式化的方向吧。。

然而話說回來Jackson的經典電動力學計算又那麼叼。。。那本書在美國應該是研究生教材吧。。

如果美國本科真是截圖這樣的,不懂美中國人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經歷了什麼。。。

14樓:

美國學生並不花中國這麼多時間學數學。大部分人的計算技巧並不怎麼樣,遇到問題一般mathematica。

再說他們也不需要學得很好。

美國的K12教育不重視理科我是有親身體會的。我教過斯坦福3個學期的物理課,班上基本上都是物理學或者工程學的學生,我對他們的數學水平和中國同等學校同等年級學生的水平有全面的比較。沒什麼好洗地的,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不需要學得像我們這麼好,絕大部分人也不做學術。

15樓:Yuhang Liu

說美國學生不會做需要算兩次以上分部積分的題目是假的。根據我上學期TA大一微積分的經驗,這種形式的計算題大部分學生還是會做的。MIT的本科生我假設數學平均水平比賓大本科生好,那這種層次的題目自然不應該不會做。

不過美國學生的弱點其實不在計算題。如果讓他們做這個題目:證明 在 上不是一致連續的。

很多學生可能就要懵逼了。(雖然在國內這種形式的證明題一般算數分不算高數,但是在美國,並沒有一門可以翻譯為「數學分析」的課,我猜一致連續性可能會在advanced calculus/honored calculus/real analysis裡面講)像題主舉的那種型別的計算題,雖然可能過程繁瑣點,但本質上還是程式化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算就行了——雖然美國學生可能很粗心,經常給你丟掉個負號什麼的,然後他自己檢查還不一定看得出來,需要你提醒才看得到。但是我舉的這種簡單的證明題呢,首先學生需要理解「一致連續」的概念,需要理解「一致連續」和「連續」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這方面,相信我,大部分美國本科生,即使是賓大這種常青藤本科生,他們的邏輯推理和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不比國內的普通本科生好多少,甚至更差也說不定。

怎麼看待現在網上流傳的「等90後開始老了,社會的素質會大幅提高」?

把人分成幾0後,只是人類那淺薄的大腦對無限複雜世界的一種原始的認識方法。89年和90年的人有什麼區別?89年12月31日和90年1月1日的有什麼區別?人與人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完全不相同。能傳這破話的,要麼是沒素質的其他0後,要麼就是自嘲的90後。並沒有意義。有錢的素質就高?人家只是在我等屌絲看不見...

請問最近網上流傳很火熱的七分鐘鍛鍊法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如果要做,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透明的紅蘿蔔 我覺得針對那些本身運動量很大,經常健身的應該效果不大。但對我這種平時除了散散步就不怎麼運動的人來說,效果很大。今天做了乙個迴圈以後,出了一身汗,感覺整個人更精神了 默默是一直貓 我已經做了22天了,基本每天做1組,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做不到,現在應該能輕鬆點,每次做完,都出汗,手臂上也有...

如何評價最近在網上火了的拍賣師陳良玲女士?

軍師謀士與起名人 感覺是有機構在 刻意打造 她,而她也在 故意把自己作弄 得有點與眾不同。而這種與眾不同,是別人同樣可以輕易做得到,卻不願意做的。這才是關鍵。也就是說,她這種動作太有可複製性了 目前只是別人不敢做,她敢做。僅此而已。而且她,很願意做這種人人都並不難做到的,拍賣現場 扭動腰肢婀娜地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