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df 版看完大部頭專著是怎樣一種體驗?

時間 2021-05-06 16:11:56

1樓:

以我這種高考機制篩選出來的人,並且是從小以紙質書入門的人,建立了牢固的對實體書的視覺觸覺敏感。所以我買個3個電紙書,1個平板看書,也還是得買實體書,怎麼也習慣不了電子裝置。

2樓:

之前有乙個假期在電腦上看了很多本PDF的圖書,例如《小鎮喧囂》、《大河移民》等。雖然一本本書沒有上千頁那麼多,但也算是天天在電腦前從早看到晚。於是乎,就是腰痠背痛而已。

此外,我不僅看了這些書,而且還是在ABBYY上看的,把他們都OCRed一遍了。因為不僅僅是要讀完,而且還要OCR完,所以讀的時候十分專注,沉浸其中。做筆記的時候,也會比紙質書籍方便,反倒是讓思路的連貫性優於讀紙質圖書的時候。

3樓:

這個問題得請用pdf讀完金枝並且立志成為21世紀Frazer的@Uisce來回答了。

另外像我們這種需要經常搬家的顛沛流離的學術少女(哦不對,婦女),其實比起紙質書,必然是更偏愛pdf的。

4樓:劉十九

讀電子書和紙質書在感受上的區別,有點類似看影視劇和看舞台劇比如話劇的區別,後者有一種實物帶來的空間感,幫助讀者或觀者去感受和記憶。

5樓:

很好的感覺,看完後有時會在腦海中想象書的目錄,然後一章一章快速回憶,能回憶個七七八八,如果發現自己想不起來以為自己能想起來的東西,後面還會有針對性地再看一遍。

6樓:罔顧的憤怒者

不得不習慣啊。。不然借書還得到其他校區。。書這麼多,買又麻煩,宿舍又放不下。不用手寫思維導圖這一點也還不錯。另外用Pad看PDF也不錯。

7樓:神之Daymon

當年用紅色這台看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東西一次只能看一行字,記得有一次讀到《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回,「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缽兒大小……」,剛好老師靠近,不敢看了,那時候三觀不太正,始終心心念念著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居然有醋缽那麼大,真厲害啊。

後來老師走開了,趕緊往下看,原來只是拳頭,興致大減。

8樓:Guoyaooo

這種體驗有什麼好奇和可問的?我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在讀PDF,讀過上百本了吧,一直期待能有錢買正版紙質書,可以勾勾畫畫做讀書筆記,多好。嗯,努力學習工作爭取買一整屋子的紙質書,愛看的書。

9樓:煙之騎士蕾姆

花了乙個暑假外加兩個月,對著電腦看完了《基因8》,感覺受益匪淺(在生物這不歸路越走越遠了)

後來我看到《基因10》出來了,就買了一本原版和一本中文版收藏。

窩草這書怎麼這麼厚,我當年是怎麼看完的……

10樓:「已登出」

呃,沒啥特別的體驗啊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編寫和核查你所謂的成百上千頁的檔案最近在準備乙個要移交的新列車的各種中英對照技術手冊快6000頁吧,不過因為涉密所以不能發圖

平時隨隨便便一本手冊也是3000多頁pdf我寫都寫得出來還看不下去了?【攤手】

11樓:高雄

先秦時代讀著竹簡長大的人,若看到後來的紙質書,或許也會質疑:這種單薄易碎的墨跡混合物,讀起來有竹簡的厚重質感?

下一代從小閱讀著電子讀物長大的人,將來也會在知乎或者其他什麼平台提問:讀紙質顏料印刷讀物是種什麼體驗啊,鑽在圖書館裡讀著不能調整字型、背景的大部頭,還得注意光線和姿勢,他們不會不舒服嗎?

上面所謂紙質圖書的優越性、電子版的不便、感覺不舒等等原因,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條:「我不習慣」。可能還外加了那麼一點點對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排斥。不過回顧歷史這種也不新鮮了

ipad批註pdf用marginnote3還是pdf expert?

Eileen 現在同時有ipad pro 和 macbook一般看書都用marginnote做筆記,用pencil標註,然後再用Mac整理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一般來說margin note更注重對知識的整理把握程度,適合於系統化學習的。但是要是做好筆記還是有些難度,是的雖然他功能強大,但是如果我們自己...

怎麼用ai編輯PDF

陳芸 條條大路通羅馬,既然無法用ai編輯pdf,還死犟死犟的那不是耽誤事嘛!直接借助別的工具進行編輯就行,我用的是萬興PDF專家進行檔案編輯。首先它支援多裝置,pc端的windows.和mac都可相容。接著就是用著很舒服,它採用的類似word.介面和工具條設計看著它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上手操作一點難...

mac版有道詞典無法在pdf裡取詞?

可以三指取詞啊 重新存一下就好了 預覽模式開啟 選擇 檔案 儲存 看到有個新的檔案副本Ok 木鳥 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預覽 adobe acrobat DC都無法有道取詞。不過可以右鍵pdf,使用Safari 或者其它支援取詞的瀏覽器 開啟,就可以愉快地取詞了。不過有個硬傷就是,瀏覽器無法恢復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