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物學適者生存的觀點,為什麼還會存在微生物呢?

時間 2021-05-31 15:24:14

1樓:森羅

微生物是基石,沒有足夠多的微生物就沒有你我這種大型生物。你以為這個世界是大型生物的世界嗎?

錯這個世界是微生物的世界,你要認清這個事實。

你以為你吃飯是為了自己?

2樓:雪橙同學

事實上微生物是環境適應能力最強的生物類群,在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就有微生物。

生物的進化是不定向性的,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的是乙個偶然,一些多細胞生物在進化的程序中也表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被大自然選擇了下來,最終有了人類

3樓:白雲龍

一點都不矛盾啊……大家佔據的生態位又不一樣……或者說,他們適應的環境就不是乙個環境。

微生物本身,就是在適應微觀尺度的環境。雖然這句話很像廢話,但是這就是事實……在微公尺級的空間裡,複雜的多細胞生物根本就放不下……換句話說二者並非「同台競技」,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存在「誰淘汰誰」的問題。

而且有許多特殊的領域裡,只適合微生物存在,比如厭氧生物,化能自養生物等。這是由於這些特殊的系統的效率隨尺度上公升而下降,外部環境的空間、能量、物質較為稀少等因素限制了生物的尺度。

所以說不同尺度的生物共存,這本身就是「適者生存」的一種體現。

4樓:二手的科學家

雖然很多答案都在聊進化的理論,如果晦澀難懂,不妨看看大劉的短篇《微紀元》。

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為了適應日漸貧乏的資源,不得不把巨集觀世界縮小到微觀世界,一切都變得小小的,輕飄飄的,只要一小塊蛋糕就可以養活乙個城市的人,多麼地適者生存。

這樣就不難理解微生物的存在了。

如果還有難度,不妨想想恐龍多大,相比之下,人多小只,為什麼最後人存在下來了,恐龍滅絕了。

小,不代表就不行。

5樓:韓成

這才是個有分量問題!

如果進化是乙個點,自然只留下最優秀的那個,那之前低等級生物都會消失。但是進化的最終結果造成生物群體像一座金字塔,人類在頂端,低等生物成了基座。

看起來推動進化的力量,還是不太相信某一類生物能始終保持領先,我們覺得很了不起的人類智慧型,在造物主眼中和微生物沒什麼本質上差別,維持從低階到高階的全頻道生物鏈,估計是怕人類犯渾,某一天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人類一完蛋,某一支猿類種群又會被催動,從樹上下來,思考問題。或者再從微生物重新開始,自然物種基因庫品類齊全,總有一款能適應新環境,另起爐灶。

6樓:閃光鱵

單細胞生物不但並非不適應環境,在很多時候,其比多細胞生物具有更強的生命力,甚至於在遙遠的未來,最終伴隨地球走向終結的,很可能也只有單細胞生物。

舉乙個例子,在2.525億年前,西伯利亞的火山噴發與先前峨眉山一帶的噴發作用疊加,造就了地球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7%的物種滅絕,在這場滅絕事件中,造礁珊瑚全軍覆沒,後生動物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在地層中已經沉寂了兩億年的疊層巖(由繁衍的微生物堆疊形成的微生物礁)。

7樓:

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不是一方適應環境另一方就不適應的零合關係,而是乙個生態系統的整體,各司其職,共同適應。人類雖然高於一般動物,但從生物性上,也只是其中的一環,在生態體系這個整體中行使一定的功能。體系和動態是這個系統的基本屬性。

樓主的問題在於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動態博弈體系。

8樓:

邏輯錯了。因果反了。演化不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是他自身變化了,其中一些能適應環境,所以才演化了。

他自身就能變,不是為了適應環境才變,它也沒這「智商」,變化的大部分被淘汰了,極個別能適應環境找到新的生態位留下來了。適應環境是變化的結果,不是變化的原因。微生物能適應環境,所以存在微生物,適應環境是存在的原因。

適應的主體不是「個體」,而是種群。

補充一下,它為什麼能變,因為生命系統就不是完美的,不能確保遺傳物質在傳代過程中完美無缺的傳承,DNA複製與錯配修復系統都是有一定的出錯概率。另外,基因組還會遭受各種移動元件的攻擊,病毒、轉座子等,所以他會變。

9樓:

1)適應環境方式很多

2)不同地方環境也不一樣,同一地方環境也會變化

3)演化是隨機的

4)演化分支間有相互作用

單細胞說是原始,那也是人的視角才這麼認為。根據環境不同其適應能力不一定弱於人。

可以想象一群初始生物x誕生後在野地裡閒逛找礦,由於不存在地圖,所以走著走著就走散了。

其中大部分x什麼也沒找到,餓死了gg。

一小部分x找到了礦,但礦脈不止一處,不同地點的礦脈型別也不同,這些幸運的x有了礦活了下來,生長繁殖,隨著時間推移會產生不定向微小突變,突變是好是壞取決於能否適應礦區的環境。

x1找到了礦脈1,活了下來。之後成為了微生物(或家族)。

x2之後找到了礦脈2,也活了下來。之後成為了恐龍(或家族)

還有x叫張三李四的,找到了礦脈n,同樣活了下來。

某一天,小行星撞地球,把礦脈2砸了,恐龍已經適應了礦脈2環境,突然這個環境沒了,巨大的選擇壓力超越了自身適應能力極限,結果gg了。微生物與礦脈1型別獨特(體型小,營養需求低,繁殖力強,或者礦脈1地處地下或深海),沒受到致命影響。一直苟到今天。

當然還有其他的x,發現了同乙個礦脈,結果打起來了,打輸的一方不是就地gg就是跑路了,跑路的有的沒找到新的礦也gg,有的運氣好又找到了新的礦,也苟活下來並隨著時間產生新的突變,又變成了某個大家族(比如一些太平洋封閉島嶼的獨有物種)。當然也有可能誰也滅不了誰,打到天荒地老形成一種平衡。

整個過程就像是乙個無限分支的樹形圖一樣,但哪個分支走的遠就得看天了。分支和分支相互交錯打起來也很常見。

人這個分支比較nb,乾死了好多其他的分支(渡渡鳥什麼的,甚至其他人種分支),

但:有的分支和人的分支距離太遠平常接觸不到或者沒有競爭關係(各種路人微生物動植物們);

有的分支和人接觸到了有利益衝突,但該分支異常頑強(蟑螂老鼠);

還有的人種分支給其他人種分支吸收了(雜交)等。

最終活了下來,分支繼續前進。

寫了一堆感覺適者生存可以變為好運者生存了。。。

10樓:成群

首先,我不是專業的。觀點有許多不嚴謹和遺漏之處,還望指點。

單細胞生物的特性就是無性繁殖,更新迭代塊。強大的繁殖能力保證了它不會被淘汰。說它不適合生存就大錯特錯了,事實證明單細胞生物並沒有不適合生存。

適不適合生存也和物種的複雜程度沒有關係。

再說進化,所謂進化就是變異。進化沒有固定方向,所謂複雜的高階生物在適應環境上並不見得比單細胞生物更有優勢。只是因為結構複雜的生物和單細胞生物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

99 99 的生物學實驗都不靠譜嗎?為什麼?

micky 99.99 有點誇張了吧,實驗不夠準確的原因會比較多,有非故意的也有故意的。如搞科研搞實驗都是需要資金支援的,而現在大多都是有商業價值的實驗才能有人投資,而投資方大多會在實驗得出有利於市場時撤資,就這樣實驗也停止了。這個時候的結論或許還不是正確的結論 錢宇 做過乙個多胺和植物抗旱性的實驗...

生物學渣提問求各位大神給我說說為什麼乙的暗反應時間為20分鐘不是10分鐘?感謝

先看一道題 1 據圖可知,光呼吸與光合作用都利用了 為原料,但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通過 實現了該物質的再生,而光呼吸則不同。2 研究表明,催化C5與CO2結合與催化C5與O2結合的是同一種酶 Rubisco 並且該酶的活性中心不能分辨CO2與O2,據此推測適當提高CO2濃度,對光呼吸的效應是 填 促...

為什麼蜜蜂的針連著腸子,它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我不聰明 我不是研究生物的,但是可以給你從很基礎的高中水平的演化論角度解釋一下。我們都知道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敗者連基因都留不下來。所以蜜蜂的自殺式攻擊,乍一看是不可能在演化論下長期存在的。但是,這些自殺的工蜂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有生育能力的只有雄蜂和後,產生的新後則會飛出蜂群找別處產生乙個新的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