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耗盡前,人類能開啟星際時代嗎,否則是否會被困死在太陽系?

時間 2021-05-11 16:07:17

1樓:灰機灰

很久之前答的了,意思沒有傳達到。人類應珍惜資源,將資源合理利用,不要在技術未成熟、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時候,急於探索外太空,要穩紮穩打。

————————分割線————————啦啦啦星際旅行真的這麼好麼?

星際航行會耗盡人類的資源,不見得就是個選擇。

人類現在生活的地球也挺好的,再說太陽那多的能量人類都沒有利用上,急著星際旅行不見得有利於人類。

2樓:面壁的雨

emmm

怎麼說呢

如果可控核聚變這條路走的通

那麼一切ok,星辰大海不是夢

但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難度跟《深空之下》那本書裡寫的難度一樣大,只能通過核爆爐實現……

以現在的情況,還是老老實實在地球種田吧

3樓:不虛此行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包含能量是不會耗盡的,只會以不同的形式儲存在物質中。現在的資源是石油煤炭,這些資源枯竭以後,未來人類可能會從其他物質中找到能量。

4樓:

大部分回答都跑偏了.

影響人類開啟星際移民時代的, 不是能源.

因為一艘飛船的飛行能耗是很低的. 無論是計算動能, 還是計算熱能.

影響人類開啟星際移民的更多是生命科學的技術,包括生物學, 迴圈經濟, 生態學.

生物圈一號, 二號的失敗, 帶來了一些悲觀的情緒. --- 就是我們把一座城市移到另外乙個星球, 我們可能也無法保證該城市內部的物質迴圈滿足和地球一樣很長時間. 這是乙個生態問題不是能源問題.

地球這麼大, 英女王都開始向塑料宣戰了, 何況乙個小小的生態圈.

5樓: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困死太陽系才是概率最大的。

雖然什麼空間跳躍之類的理論上存在,但是能不能搞出來,跳一次代價有多高,怎樣精準的跳到可居住的星球附近?這些都沒個譜。即使能跳到,這玩意的風險也是極高的,誰知道跳過去之後成功了沒有呢?

即使給我個機會這麼跳一下我也不會選的,我寧可在地球這個池塘裡面爭奪不斷縮小的蛋糕,至少不會立刻就死啊!

6樓:流浪的蛤蟆

沒有任何能源和技術,支援星際航行,包括理論上的核聚變。

人類沒有掌握冷凍技術……傳說中凍成冰塊的魚,化凍之後,很快就死掉了,冬眠艙目前還是遙不可及的技術。

以目前的技術發展觀望,人類的確會困死地球……我們能指望的是,現在科技所還未探索到的技術領域……現在我們去猜想宇宙航行,就好比原始人類猜想電燈,這特麼怎麼猜?

7樓:鄭莊公

題主問的是資源,可是許多人答到能源上去了。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這兩個詞一樣嗎?

我記得我在十幾年前就發現有許多人犯這個毛病,糾正了也沒有效果,畢竟我人微言輕。這次再糾正一次。

能源和資源不是一回事,能源包括在資源內。能源指的是能提供熱量和動力的物資,比如太陽能、煤炭、石油、木材。而資源的範圍廣,除了能源外,還包括製造東西的原材料,例如鋼鐵、木材、銅鋁、石油。

而原材料和能源的作用顯然是不同的。鋼鐵等材料構成了汽車的身體,能源為其提供動力。

太陽能固然無窮無盡,但是原材料是可以耗盡的。人類目前固然能用石油生產出來塑料,甚至將來能用塑料代替鋼鐵製造出來機器和車船,但是人類能單純用太陽能製造出來機器、車船嗎?至少目前還不能。

所以原材料是能耗盡的。

原材料耗盡的那一天,什麼都造不出來了怎麼辦?所以要未雨綢繆。等到耗盡的那一天再想辦法就晚了。

將來,科學技術可能會很厲害,人類有可能到外星上去挖資源,也可能用水,用土,用空氣來製造鋼鐵,製造塑料,但是這只是可能。萬一不可能呢?

所以必須作最壞地打算,還是儉省使用資源為好。在人類科技達到那個地步之前,一定得儉省。

而要儉省資源,就要控制人類的消費水平。但是這一點資產階級不答應。我有幾百億,我就得住幾百畝的大別墅,我就得有私人飛機、遊船,就得有幾百輛大排量豪車,就得一頓飯吃40萬。

而且隨著我收入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我的生活還要更加奢靡。想控制我的生活水平,你們這是違法自由人權,違反普世價值,絕對沒有門。

所以啊,私有制是萬惡之源。所以才需要公有制,才需要共產主義,只有公有制,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消滅資產階級,控制人類的生活水平,細水長流,能夠使人類長期生存。

8樓:崔xf

如果人類繼續保持肉體凡胎,不要指望能夠開創星際時代。

肉體限制了人類個體的智力提公升,間接導致了科技幾乎停滯,而科技所營造的現代工業是支撐地球幾十億人口規模的核心要素,一旦能源匱乏,現代工業崩潰,人類勢必要互相廝殺,導致人口規模的大幅降低從而達到乙個新的平衡。不要扯什麼太陽能是無限的,太陽能主要用來驅動生物圈迴圈,造電池板也是要耗費能量的,實際能用的太陽能不會有想象中的多。也不要扯什麼地熱,地球一冷卻,磁氣圈就消失了,所有的生命都會掛掉,弄不好還要人為的為地核補熱。

目前來看最有希望的還是可控核聚變,能否突破決定能否繼續生存。

肉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弱的,從長歷史來看,地球的環境並不總是穩定,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物種99%都滅絕了,沒理由人會是乙個特例。所以,如果從長週期歷史看,人類大概率會因素環境變化走向滅絕,但我們可以在滅絕前做點啥。

人類必須經歷乙個化人成神的過程才能延續自己的思想,比如發展人工智慧取代自己作為地球的主人。這些人工智慧會有更好的環境適應能力,比如說冬眠,溫度的耐受能力;更靈活的公升級策略,比如說改變大腦迴路。這樣才有機會繼續突破科技樹,把人類的思想播撒到宇宙。

或許有人很難接受人類滅絕的這一事實,但究竟是肉體重要還是思想重要?

分界線另外高票反對ncc21382的觀點

這個觀點裡面忽略了乙個根本的前提:能源生產也是有投入的,只有收益相對於投入有增殖效應才能稱之為能源,否則就是廢品

比如說藻類產油,在什麼地方去培養藻類,內陸沙漠肯定是不經濟的,如果選在海邊,建造海澡田需要耗費多大的能源?如果在海浬放養,收集海面上那薄薄的一層需要耗費多少能源?最後算下來,可能還夠不上投入的能源。

再比如,天基太陽能,發的電是否能夠抵得上,把太陽能元件搬上軌道的能源投入?軌道物體也會存在軌道漂移,需要耗費能源才能維持穩定,這又是額外的投入,進一步降低了可行性

再比如,星際飛船,把飛船搬上軌道需要耗費多大的能源?現在都是按公斤在計算成本,看你這分分鐘能把上億噸重量搬上軌道,就算是現在還看不到影的太空電梯,那也得能量投入不是。況且不是搬個城市上去就完了,你還要搬森林,搬土地這些城市支撐的附屬物,要把這麼龐大的乙個生態支撐系統搬上軌道。

可以計算的是,就算是核聚變也未必能做不到這一點。

忽略任何行動需要投入犯了根本性的錯誤,就算是現在主流的石油能源,也需要消耗一桶才能生產5桶,因為有這個增殖效應,所以它才能成為能源。凡是沒有增殖效應的能源都是偽能源,所以你的觀點基本可以視為不切實際的幻想

人類離耗盡地球上的資源還需要多久?

道士純陽 這類問題,貧道真心不想談。這類問題基本上都是西方文化衍生物。太原始,太天真爛漫。就和類似什麼原子彈綁一起,能毀滅地球多少次一樣。天真到可笑。西方沒文化底蘊撇開不談,作為乙個中中國人,首先要學會敬畏天地。這天地比我們想象要強大,嚴謹,規範得多。比如進化到我們華夏族的水平,治國,防疫,治沙,環...

在發明反重力技術以前,人類是怎樣生活的?

雲中仙 題主的反重力技術是指S版教材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的做出來的軌道飛行反重力技術。還是E版教材裡的19世紀發明的大氣層內浮力反重力技術? 量子小輻 那時候,人們還為一種叫錢的小紙片碌碌終日,還以為電子錶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大多數人的不高興都和那種小紙片有關,但神奇的是並不是小紙片本身不高興了...

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在未來,任意門和時光機哪個會領先或者說更可能被造出來

介個小伙 弓具人 看了哆啦A夢,你會發現乙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動漫幾乎從來沒有提過23世紀怎樣怎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22世紀,人類的科技已經封頂了。這時候你可能會說,誒,科技還能封頂啊,科研不是無止境的麼?不,科技是有盡頭的,當時光機大規模運用的時候,科技就已經走到了盡頭。人們可以利用時光機穿梭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