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航天技術最有可能產生的進步有哪些?

時間 2021-06-05 18:43:47

1樓:

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ISRU)

即就地資源利用,通過在天體(比如月球、火星、小行星上開採資源,就地生產燃料、裝置甚至食物和飲水。

攜帶氫氣,利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生產甲烷和氧氣作為火箭燃料,在上個世紀的登陸火星構想中就有提及,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但這還不是徹底的isru,更激進的方案是通過小型核反應堆提供能源,電解水產生氫氧。所以對火星和月球的探測,找水都是第一大重點。

在富含金屬的小行星上開採冶煉礦物,用3d列印的方法製造裝置建立太空工廠,目前的基礎科學技術已經可以支撐,在可見的未來應該能夠實現。

iss上的太空飛行員已經嘗試過種蔬菜來吃了,著名的Scott Kelly還養了盆花。未來達到太空飛行員食物完全自給自足可以期待。

P.S. 說起太空殖民,科幻迷們總是夢想躍遷、蟲洞這樣的酷炫技術,對化學動力火箭不屑一顧。

然而殖民之前首先得在太空站穩腳跟,當我們的太空基地能夠進行生產自給自足時,太空殖民時代的帷幕才算拉開了一角。

如果一直留在地球上,受限於環境,我們的科學發展也許會遇到不可突破的瓶頸。

想象一下火星上的大棚土豆種植基地,小行星帶的核發動機試車場、宇宙射線實驗室、高能粒子對撞機,甚至奧爾特雲外的曲率引擎研發中心。這些在地球上做不了的研究,必須靠isru技術,靠化學動力火箭一步步地在地球以外做起來。然後如果一切順利,我們終將踏入星際殖民時代。

2樓:划水

化學火箭也就這樣了,等待可控核聚變搞定,電解氫成本降到極低,可以靠氫氧火箭實現火星殖民。

核裂變火箭原則上是可行的,但因為安全原因適用於從軌道發射,例如月球-火星航班。

太空電梯,目前可知材料無法實現,等基礎原理突破吧。

如果可控核聚變一直搞不定,可以試試軌道太陽能。

還是希望有折越啊,超空間啊等新的基礎發現,畢竟宇宙太大,光速太慢。

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水平如何?

航天的話,日本總體第三第四吧,和歐洲乙個水平的,肯定不如美國俄羅斯。但是日本很多單項技術上不差美國的,但是商業發射幾乎沒日本啥事。但是日本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排名第三的航天大國身份是沒有問題的,新一代的運載火箭H3還是相當有前景的。美國火神,歐洲阿里安6 日本h3 同屬於下一代火箭技術。火神和h3...

美國的航天技術比 1960 年代先進了多少?

怪物園園長 中美發展重心不一樣 星球大戰計畫時 美國航天還行畢竟舉國支援,美國在搞全球戰略。人才都在搞航母,空軍。中國的人才資金也逐漸向軍隊轉移,航空發展進入穩步期。中國想達到現在美國的航空成就也很容易,戰略轉變了。 1 看了樓上些回覆,不知所云,弱問下 90後的大學生和60年代大學生可以對比嗎?2...

十年後的航天技術可以到達什麼境界?

劉澤坤 這主要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航天事業對現在的社會發展有多大意義。現在地球生態沒有太大危機,地球上也基本上是和平年代大家都過得挺好,就沒有什麼探索外太空的動力。不像當年美蘇冷戰的時候兩國為了爭面子拼了命的搞太空競賽看誰先登月,結果甘迺迪一聲令下美國從連火箭都不會發射到登月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