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向百貨領域擴張,為什麼自己不做物流?長遠來說物流會成為當當網的短板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6-01 22:14:00

1樓:菜鳥土人

大家說了很多了,我提供乙個前兩天發生的例子。上週六幫人收乙個噹噹發過來的包裹,簽收的熱敏面單是用透明交代纏在包裹上的,快遞員小夥子拿刀割下來給我簽字,因為透明膠帶覆蓋了面單的大部分地方,所以簽字變的有些困難。我問為什麼這個面單沒有背膠,而是用膠帶,快遞員說不知道,很久這樣了,每次要用刀割才可以。

回來後諮詢乙個曾在噹噹華東區負責配送管理的同事,他說這種情況只有一種解釋:省錢。

若真是如此,可能噹噹的錢省了,快遞員和收貨人的時間多出來了,單是快遞員多增加的操作和等待時間上公升的成本就抵得上背膠的投入了吧,可惜這個成本的上公升還沒有傳遞到dangdang這裡吧。

2樓:張鵬

噹噹的經營模式問題了,作為從98年剩餘到現在的僅存的不多的幾家公司之一,他的經營理念已經跟不上現在電商的發展了,噹噹現在的模式還是以規模換利潤,對於物流這類的屬於新興電商模式的理解還不夠,另外以規模換利潤勢必將資金投入擴張經營範圍上面,而不是投入到創新中。並且物流的運營費用及管理難度都太大,以目前噹噹的管理模式還不是很能駕馭。這是我的個人理解。

3樓:郭瑾

噹噹IPO後對成本控制嚴格,自建物流需要鉅額投資,收益的週期又長,對業績表現一般且競爭壓力大的當當時機並不好;

建物流分自用、外包或自用外包混合,一種是解決自己的倉儲壓力,一種是幫助解決外部的倉儲壓力;京東主攻3C自身倉儲需求大,可以滿足自身的基礎上擴張物流服務線,而噹噹主攻圖書沒太大必要花錢花精力幫別人做自己不擅長的事。

物流對統籌規劃的要求很高,傳京東聘用大量資料探勘專家仍不能解決貨物積壓的問題,外包的不可控因素貨物積積壓、流轉不暢會更突出,所以物流擴張需要考慮公司財力、物力、人力、文化的綜合因素;是高投資高風險但是否是高回報還要看各大公司的謀略與執行力了。

4樓:韓冰Bill

想搞自建物流依我看來需要三大要素。

1 錢大量的錢,而且不是抽出來之後資金鏈馬上就斷了的救命錢。噹噹缺錢。

2 膽不管是放在當時還是現在,重金打造自建物流都算是豪賭了,沒點魄力做不了。熬成了老大才敢挺直了腰板說話不叫猛,還當小弟的時候就敢指點江山才叫man。

3 權光有錢有膽,沒有決定權不行,乙個大摩女都能攪得滿城風雨,對股東們的掌控力可見一斑。

5樓:

B2C領域裡京東一家是吞不下的,一定會留出很多的機會,換句話說,京東很難把噹噹徹底的打倒。

網際網路在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專業的物流公司比如順豐等也在快速發展。電商自己建物流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無經驗可循,電商自己做物流真正利弊短時間內很難判斷,有好處都知道,但是壞處呢?利弊比呢?

噹噹不敢冒這個險,等京東摸熟路了,有經驗了,噹噹自會根據需求跟進,這樣成本更低,風險更小,雖然失去先機,但是也可以後發制人。馬雲之前要聯合建立乙個千億倉儲體系,現在也沒聲了,為什麼? 我相信對電商的把握和認識,噹噹和阿里都不會比京東差。

至於京東,作為消費者我覺得很好,但是公司快速擴張而管理、文化、員工意識、人才儲備等都跟不上,這難道不是一種風險?

6樓:潘欣

從噹噹的企業情況看,噹噹私募已經沒戲了,而且賬上的錢也不多了,沒錢自建倉儲物流了。只有IPO一條路。但是IPO後,對成本費用控制更嚴格了,利潤率成為重要指標,噹噹也不敢拿IPO募集到資金去自建物流了。

用IPO募集到錢去擴充品類,是理論上快速增長營收的有效方式,物流帶來不了訂單的增長。

從是否有必要自建倉儲物流看,我覺得各有利弊吧,很難說一定好還是壞。對於京東等而言,買地自建倉庫,作為非上市公司,一方面嘗試將物流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可有效的成為資產保值增值的方式。其實,我覺得後者似乎更有價值,呵呵。

7樓:張亮-Leo♂

自建物流的成本很高,物流和倉儲的配套布局很重要。這不但需要資金,還需要眼光。

長遠來說,物流不一定是短板,後面拼的是服務和使用者沉澱能力,在這方面,沒有看出噹噹有什麼優勢。

8樓:thinkind

物流自營還是外包,是重要的戰略選擇。

自營不一定都好,外包不一定都不好。

噹噹贏在先發優勢,但現在形勢已大不同。

行業格局突變,競爭非常凶險。

噹噹現在戰略和管理各方面都很混亂。

特別是二級門店的進駐,非常混亂。

我非常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