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領域成為技術專家後,如何成為行業專家,或者說技術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

時間 2021-05-30 20:53:23

1樓:田志剛

我寫了一本《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裡面有對於專家的界定和方法,分為5個階段:探索、新手、勝任、高手和專家。

我們認為高手和專家的區別是:專家能夠創造出新的東西來,新的套路:方法、框架、模型、策略等。

你說的其實是人在向上的時候的乙個問題:不知道專家是什麼樣的,類似於爬山的時候,讓你在山腳想山頂的景色,可能怎麼想都是不對的!也不能有教材,如果看教材能成的就不是專家了!

書裡面有一些方法可以用來自測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讓你大致知道自己在哪個層次,有興趣可以看看。

有點忙,先寫這點吧!

2樓:葛少華

「產」「學」「研」——產業、學術、研發

大致的轉化方向一般是:學-研-產

產業化的過程就是商業化、價值化的過程。

技術,無論狹義廣義,都僅僅是生產要素之一,必須在企業的邊界之內,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後形成價值(即增值稅中的增值過程)。

從技術專家到行業專家,就是從技術視角到產業視角的過程。前者靠T型人才那一豎,後者靠T型人才那一橫。

3樓:布拿拿Lee

,一旦出現可以想象,對國內技術的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怎麼說,能夠成為高手的,都是能夠通過自己獲取到到資訊進行最佳的組合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問你書上學的東西能不能舉一反三,因材施教,孔子沒有騙你。

4樓:

任何新技術或知識點的學習,在當前網際網路和資訊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只要你有興趣就一定能夠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自我學習,興趣往往是第乙個驅動點。但是問題的關鍵點還是在於學習後的新技術如何深入,新技術如何去實踐?沒有真正的實踐總結,沒有真實的大型專案實戰驅動,你將發現理論終歸是理論,理論要轉化為你的實戰經驗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乙個新技術的學習沒有實戰機會,那麼你自己也很難真正保持長久的興趣,能夠做到熟悉或知道已經不錯了,

而要真正做到精通或理解就很難。大量技術的深入學習往往都是在實踐中真正遇到了複雜的問題,在問題驅動下的學習和深入,這些錯綜複雜的問題往往涉及龐大的知識面,而且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影響。我們如果有實踐機會能夠不斷的解決這類問題,不斷優化和持續改進,技術自然深入。

舉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對於海量資料處理下的高併發網際網路架構,這類架構知識有不少書籍都在系統的講,往往也有很大技術專家的實踐分享。我們學習這些理論往往看起來簡單,

也容易理解,但是即使你學習了這些知識,如果沒有相應的大型網際網路系統架構設計場景給你實踐,那理論終究是理論,這些理論本身你也很難真正的深入學習。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技術學習的困惑不是簡單的興趣問題,而是是否有大型專案實踐機會和鍛鍊的問題,但是往往大部分的公司都無法真正提供這種大型專案的機會,

你要完全通過自己學習和模擬試驗來深入掌握這些技術就變成了空話。

其二,技術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對於技術管理型人員重點是更廣的知識面和綜合能力提公升,即廣度更加重要而不是落入某乙個深度細節。對於專業技術型人員,則是技術深度更加重要,因為技術的深度往往才真正為你創造更大的價值。

技術管理型人員需要更加關注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其中包括重要的軟技能。這類人員的重點是總體規劃和設計,能夠對問題進行分解。對於分解後的技術問題和細節則可以轉交到細分崗位的專業人員去做。

要做到這點我們仍然需要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因為這是你和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的橋梁和通用詞彙。

對於專業技術人員,技術的深度往往更加重要,深度才是最終創造價值。前面已經談到過,技術深度的提公升越到後面越慢,學習的週期和時間成本越大。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能夠超這個技術金字塔頂尖上去發展的人越少,自然你個人的核心價值體現越大。

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做到全棧技術人才的人相當少,即使是全棧技術人才更常見的情況往往是在自己最擅長的專業技術上能夠打到95分以上,而圍繞核心專業技術的相關技術能夠打到80分以上。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更加清楚技術人員應該更加注意技術深度的積累,能夠長期專注在乙個專業技術方向上,這個目標選擇定了,你會發現對於廣度知識的選擇就不是漫無目的和隨意的,任何廣度知識的選擇都是這些廣度知識是為了支撐你在深度上進行突破。當我們技術深入到瓶頸期後,如果自己反思和回溯,都會發現是知識廣度上出現了問題,需要暫時停頓下來先補充廣度。但是廣度的補充不是最終目標,最終還得回到深度鑽研上來。

最後一點,技術方向的選擇。對於這點個人最大的乙個感受就是當你真正在某乙個技術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一定不會是像自己還是新人那樣狂熱的追求新技術和熱點。即專家更多要考慮的是業務和問題驅動技術,用最適用的架構在當前解決最重要的問題並保留一定的擴充套件性,而對於大部分技術思維人員往往考慮的是技術驅動業務,只是對技術感興趣而不是對業務和問題域感興趣。

技術發展趨勢和迭代的快速,你任何當前選擇的技術或框架都可能在2-3年後就過時,但是如果當前的技術能夠很好的支撐業務就是最好的技術。,並做好方案選擇和評估。

所以最後乙個問題個人認為不是技術方向的問題,對於任何新技術都應該有敏銳的嗅覺去了解,但是並不是每個技術都要真正在專案裡面使用。專案不是新技術的試驗地,本身也不存在技術驅動的技術方向選擇問題。而只存在業務和問題域驅動的技術架構優化。

業務和問題驅動IT和技術,是從單純技術思維開始轉變的乙個重點。

5樓:趙白眉

從聊聊架構轉過來的,首先非常感謝老衛@衛向軍的文章,幫我在很長的迷茫期理清了一下思路。對於個人發展的思考持續了半年多,現在工作了兩年半日常的工作基本公升任,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1: 選擇廣度還是深度?

2:技術管理還是系統架構?

對於第乙個問題,網上的分析比比皆是,卻又莫衷一是,印象中老衛是第乙個給出乾貨的,從文章中受益匪淺的一點是,要從整個業界的發展眼光來解決當下的問題,T型發展道路很好的解答了我的困惑。第二個問題,根據我的經驗,在乙個成熟度很高的公司或者專案中,往往管理人員在發現待遇的各個方面都優於專業人員,也有人解釋這個現象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曾經心有戚戚焉,但是忽然想到,現在網際網路浪潮的大時代,技術已經是提高到資本層次的資源了,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我相信網際網路浪潮會持續席捲世界,那麼,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根據老衛的文章,我認為他把系統架構師當作不再侷限於技術,而是作為乙個創業帶頭人來理解的,這一點恰好說服了我!當然,老衛的文章說服力很強,個人認為如果能繼續延伸一下,不再侷限於架構師乙個方面就好了。

發現把這個回答當成自己的理清思路的整理了。多謝老衛!

6樓:衛向軍

一年後,在聊聊架構群裡對技術發展瓶頸的解讀,主要包括架構師的能力要求,以及如何從一名菜鳥成長為出色的架構師, 既借鑑其他專家的精闢總結,也有多年的心得體會。交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為什麼要成為一名架構師?

好的架構師需要T型的複合型人才

架構師最重要的能力是戰略分解能力

架構師的跨界思維能力

架構師的軟技能樹 = 產品經理的軟技能樹 => 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生 => 持續地解決問題

T型架構師的特徵

資訊獲取效率

如何成為雲計算領域的專家?

其實,是不是專家,你說了不算。得做了一定的東西,拿出來給一定的人看。時間久了,別人看到你做的東西多了,就會認可你這個磚家了。 Bing 雲計算相關的title也有非常多,從技術領域來看,有儲存,計算,網路,機房,伺服器硬體等,從職能來看,有enginner,consultant,salesman,p...

如何成為一門領域的專家?

G先生 說到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很多人都會想到 刻意練習 一書中的 刻意練習 或者 異類 一書中更直接粗暴的 一萬小時定律 不管有沒有看過書籍,但 刻意練習 和 一萬小時定律 這兩個詞啊,很多人肯定都聽說過。所以我就不贅述了。成為乙個領域的專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時間太長。在你沒有成為專家之前,...

360在反病毒領域專業性如何?

單純就專業性,有以下特點 1.國內最大的雲。由於惡意程式的地域性國內最大的雲肯定有實際意義的。2.360QVM引擎,屬於啟發式引擎,外加雲QVM的支援,作為乙個2010年自主研發的啟發式引擎,效果是相當好的。缺點就是誤報率有點高,不是一點點。3.360核晶引擎。名字叫做引擎,但實際上並不屬於引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