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霧水計算機小白求問 軟體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究竟幹什麼的?

時間 2021-05-10 12:20:56

1樓:卡西莫多的禮物

這個世界沒有程式設計師就沒有未來,很簡單...

原因啊...

沒他們...你用個P的QQ、WeChat、VS Studio 、Xcode、迅雷...

2樓:歐陽

玩過多公尺諾骨牌嗎,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和這個類似。

這個骨牌得能反覆玩

得能讓很多人一起玩

反應要快,不能推到第一塊後遲遲看不到反應

結果要穩定,不能倒了一半就不動了

總之要搭的又快又好,還要經得住修改

3樓:小城

前端開發: ->GitHub->copy-paste

後端開發:->GitHub->copy-paste

軟體開發:->GitHub->copy-paste

4樓:謝爾賓

談軟體工程師離不開談專案,乙個好的專案可以讓工程師達到既能彰顯個人能力又能彰顯團隊精神又能名利雙收的目的,乙個爛尾專案中即使能力再突出也然並卵,然而工作那麼多年無疾而終的專案簡直不要太多(現在網際網路就是這麼快節奏),扯遠了。軟體工程師是最需要協作精神的,雖然我們各自負責不同的模組並不交談,甚至有時候並不認識,乙個好的比喻就是外科手術團隊(參考人月神話),有專門負責麻醉的,有負責打針的,負責觀察儀器的,負責記錄的,負責主刀的,負責縫合的等等等等,所謂的前端、後端、測試就是不同的分工,軟體架構師們(英語裡面叫做architect建築師,不能再形象)在商討軟體設計的時候盡量把不同的part分割開來減少耦合,讓不同工程師工作時不會互相干擾,達到效率最大化。

所以說軟體工程師的稱謂不同,也可說是分工不同。當然有那些強人特別努力,把其他工種的業務都熟悉了一遍,練就了十項全能,那種人叫做全棧工程師,發展前景廣闊甚至可以走上管理崗位。也有的人比較專注,只精修自己的業務最後變成了老怪。

也有的人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最後成為了一名老師:)

5樓:Coldwings

大體上,對於大多數情況而言,程式設計師更類似於乙個翻譯。

計算機有乙個大優點,即你叫它幹啥它通常都會很聽話地去幹,只不過最大的缺點在於,它往往不太容易弄懂你到底叫它幹啥,聽不懂現存的所有人類語言,無論漢語英語俄語法語世界語或者宇宙棒子語。

於是翻譯(程式設計師)出現了。總體上來說是把人的語言翻譯成能讓計算機跑的語言。比較特別的是這裡往往存在一些中間語言,它們存在的意義是讓其他翻譯能看懂,同時也能比較簡單地變成機器能看懂的語言。

有的人翻譯美術和設計的內容(web前端),有些人翻譯工作安排性質的內容(web後端),有些人總擔心在不同語境下文章會有奇怪的解讀於是假想各種情況來試試看會不會解讀出不正常的東西(測試),(運維),有些人專研數學、邏輯學而進行此類翻譯(資料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有些人為了讓其他人少寫錯而發明一些諸如八股或者詞牌的玩意(框架),有些人寫了諸如『自掛東南枝』的詩句或者成語又或者名人名言讓其他人可以直接拿來拼文章(庫/模組)。一些語言學家立志於建立人與機器之間的溝通橋梁,設計能讓人容易寫明白又讓機器容易弄懂的中間語言(PL、編譯器),有些人覺得部分文章用得那麼多幹嘛不把它變成電腦裡固定的一部分於是開始設計電腦的專職小夥伴(硬體),有些人覺得電腦上這麼多小夥伴總得把他們統籌起來聽指揮做不同的事情(作業系統)。

有些人為了讓文章更加可靠,當起了一堆翻譯的總編,選定好了需要用的成語詩句以及文章結構(架構師);有些人為了讓翻譯專心翻譯而不用太過擔心跟出錢老闆之間的吵架問題而充當調解和組織角色(專案經理)。

有些人把自己的翻譯成果公開來,讓別人都能直接看翻譯出的中間語言(開源);有些人則把翻譯結果藏起來,別人能用這篇文章做事情但是卻不知道文章細節(閉源)。

6樓:

你把你的需求告訴軟體公司老闆

老闆整理出能做到能做到能賺錢的需求告訴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分析出能做到的任務,找出怎麼做的方法告訴給工程師工程師分析出怎麼做的方法,把做什麼告訴給編譯器編譯器生成程式,打包給使用者,使用者執行了程式,程式告訴使用者的計算機,「做了它」

7樓:troy351

有乙個天才,這個天才算什麼都很快,但是他沒有主動思考能力,只有你告訴他一步他才做一步。

那個天才就是電腦,程式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告訴那個天才怎麼一步一步做。

例如吃飯,人知道怎麼吃,電腦不知道。程式設計師就要告訴電腦:找到筷子,拿起筷子,掃瞄碗裡的食物,找到自己喜歡吃的,筷子去夾起來,放到嘴裡。

當然上面只是最基礎的,具體問題還有:筷子長什麼樣?哪些東西是食物哪些不是?

怎麼知道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筷子應該怎麼夾菜?放到嘴裡萬一有骨頭/渣該怎麼處理?

等等等等

8樓:

程式設計師就像是工廠裡的員工,分工合作,不過做的是軟體,就像是office,前端是介面,相當於office裡面的圖表,後台是處理邏輯的部分,相當於office裡的函式。

9樓:chetc

翻譯人員。

把使用者需求翻譯給計算機聽。

所以要學計算機語言,不同的計算機語言實現起來大同小異。

以前的司機,現在的英語,未來的計算機。

10樓:「已登出」

需要美工,概要設計,基本設計,詳細設計,資料庫設計,後期還有單體測試,結合測試,綜合測試,系統測試,安全測試,壓力測試,使用者測試

11樓:

前端:人機互動

後端:資料儲存

軟體工程師:在被抽象出來的軟體平台上寫軟體。

(高階語言在這裡,不再關心底層實現)

硬體工程師:給軟體工程師構築軟體平台。

(C語言在這裡,實體地址被抽象為數字位址)電子工程師:用三極體給硬體工程師搭平台。

(機器語言在這裡,三極體被抽象為01)

12樓:崔豔偉

做乙個模擬。高樓大廈是如何建起來的?

程式設計師就是建大樓,搬磚的;(模擬建築工人,木工、大工、小工等;)軟體工程師就是建大樓+監理,高階搬磚的;(模擬包工頭、監理等)後端工程師就是搭樓板、通水電,造輪子的;(模擬硬裝裝修隊)前端工程師就是刷牆,搞門面的;(模擬軟裝裝修隊)架構師就是設計大樓,畫圖紙的;(模擬建築師)

13樓:woooo

比如說你現在想建個房子,風水師過來看了兩眼,說,這房子得坐北朝南,門前得種樹,門上要掛門神。房子的大致格局有了,得有人來實施,打地基,和水泥,砌牆,這些人就是程式設計師。(大概)

14樓:德川家康薛丁格

流程A:去吃飯

==[ 過程1 ]==>

流程B:走到餐廳,選擇喜歡的食物,付錢,端到桌子上,吃==[ 過程2 ]==>

流程C:抬起左腳,邁步,抬起右腳過程3 ]==>流程D:101010100011100010100......

流程A: 自然語言

流程B: 高階語言

流程C: 組合語言

流程D: 機器語言

過程1: 程式設計

過程2: 編譯

過程3: 彙編

絕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幹的活是過程1

以及現在的機器學習可以部分替代過程1

鑑於其實這個回答是寫給剛入門/未入門的人看的,我還是稍微解釋一下其實 ABCD 這四個流程都是 「去吃飯」 這件事,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計算機只能理解二進位制資料,即最後面哪一種(10100101010....),而把 「去吃飯」 這三個字一步一步轉化成二進位制資料就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但是鑑於後面兩步(編譯、彙編)已經是有一套固定的規則,即你給定輸入,那麼輸出一定一樣,因此後面兩部操作現在基本都交給電腦來完成,而絕大多數程式設計師就是在把人類能理解的 「去吃飯」 這種語言【具體地、流程化地解釋給計算機】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和翻譯其實是同行【大霧

15樓:pansz

簡單的說,可以這麼理解,計算機是某種不同於人類的物種,所以它並不知道你想要做什麼,不知道你的動作是什麼含義,甚至也並不理解你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程式設計師的任務是告訴這個物種面對不同的輸入該如何以這個物種的思維方式去處理。某種意義上講,終端使用者是在與程式設計師互動。由於這個物種的思維方式不同於人類,程式設計師就是更好掌握這個物種的思維方式的人。

一件工作被這個物種代替,其實本質上是被程式設計師代替。只不過程式設計師所做的勞動可以同時複製給多個這個物種,所以效率更高。

作為科普,這樣介紹可還滿意?

電腦科學與技術與軟體工程哪乙個好?

蟲師學院 這兩個專業,沒有好壞之分。軟體工程面向軟體開發方向培養 電腦科學與應用面向應用領域。兩個專業沒有可比性,是計算機的兩個不同的領域。但都屬於計算機領域就是了。所以跟你說的是,不要歧視不同的專業,關鍵還是看你自己如何選擇。 深呼吸 軟體和計科在大多數院校課程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有兩三科左右。比如...

我是一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目標專業軟體工程,想要買一台膝上型電腦,想問有什麼推薦?

李昆昆 同專業大三 建議輕薄本 不玩遊戲的前提下 但不管玩不玩遊戲你遲早會配一台隨時帶著的筆記本 帶個遊戲本往圖書館或者咖啡廳跑不現實 輕薄本也可以隨時帶著,續航能力也強 ThinkPad普遍價效比低,專業方面其實也用不到高配還不如輕薄本,硬碟大點就好 各種IDE裝到頭皮發麻 按住我的老寒腿 本人軟...

準大一新生,聽說計算機和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不要選AMD處理器的筆記本,是真的嗎?

三兩云川雨霧 不選AMD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擔心效能比較差或者相容性有問題,這兩點在前幾年還是確實存在的情況。但是現在,首先是效能方面,在使用了zan3架構之後,AMD處理器效能肯定不比同級別Intel弱,甚至某些方面還略有超出,而且從各種測評來看AMD在同等效能情況下功耗更低,所以效能方面完全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