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如何影響到人們的認知功能的?

時間 2021-05-07 13:29:42

1樓:

咦,我真是太喜歡知乎的小夥伴們了,提的問題有趣還有思考。

既然論語言對人認知的影響,而且大家都在說語言好的方面,那我講一講沒那麼好的方面。

首先語言是乙個認知中介。對,沒錯,中介機構,就是那種把一方的認知介紹給其他方認知的中介。當把中介當做獲得認知的首要途徑時,認知的另一條途徑就被忽視了。

即自身思考與實踐所獲得的認知。

現在是什麼時代?資訊無限增長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語言和文字這種中介充斥著整個認知途徑時,多思考多實踐比從資訊無限的世界所獲得得可能更有價值。

這便是道德經裡講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也是句: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禪宗有句很有禪理的話,很具體的記不清了,大概是這樣的:人在水上走,橋在水中流。

可能不被中介所迷惑的去認知才會有真正的得。畢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2樓:鹽選推薦

語言學流派可以分成生成語法學派和反對生成語法學派。 作者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寫這本科普讀物的理論基礎是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 生成學派認為,人腦中有乙個天然的語言習得裝置,外界的語言環境輸入是乙個不可或缺的刺激,也就是說,不同國別的人的語言習得裝置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們的環境。

美國出生的小孩兒,英語是他們的母語,而中國出生的小孩兒,中文就是他們的母語。喬姆斯基有乙個有趣的說法,從火星人的角度來看,地球人說的是同一種語言,因為他會發現地球上所有的語言使用的都是一套相同的符號系統。

前面說了,平克的這本《語言本能》就是基於喬姆斯基的語言天賦論。 那可能語言學系的學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糾結乙個問題:《語言本能》就完全是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的理論嗎?

他們二者有什麼不同呢?

平克一直在書中強調他的論述和喬姆斯基的學說有不同之處,卻沒有直接明指。 首先,平克認為語言本能是演化論的結果,語言作為人類所特有的本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喬姆斯基對自然選擇存疑,他始終認為語言能力是乙個未解之謎。其二,喬姆斯基專注於對句子和單詞的技術性分析,而忽略了對日常對話的考慮,平克將這一部分也涵蓋到他的闡述中,將演化論、心理學、社會影響等等都覆蓋到了。

如果說平克和喬姆斯基還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語言本能》這本書的可讀性比喬姆斯基的任何一本著作都好讀很多。雖然是科普書,《語言本能》其實完全遵循了學院派語言學書目撰寫的方式,從語法、詞彙、語音開始,第六章是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

我重新拿出這本書時,問過自己乙個問題,現在不開啟它,我還能記得什麼內容嗎?我發現腦子裡竟然全是平克在書裡列舉的大量的「光怪陸離」的例子,我當時讀書的時候記錄了他列舉的世界上特別奇特的語言的例子,光這樣的例子就有十四例。

今天,我主要從三個主題入手,帶你解鎖這本學術氣息滿滿的科普書。 三個主題主要包括:什麼是語言本能、語言本能的運作機制和語言本能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一 . 什麼是語言本能

平克主要用三個證據來證明這一套習得機制,也就是語言本能的存在: 第一,刺激貧乏證據,這是最重要的證據。 平克在書中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來說明語言本能的存在,例如「從無到有的克里奧」「聾啞兒童西蒙」。

聾啞兒童西蒙的父母都是 15 歲成為聾啞人之後才開始學習手語的,所以西蒙父母的手語打得並不完整和熟練,但是西蒙自己卻發展出了一套擁有完整語法的手語,父母並沒有給他提供完整的輸入,他也從未見過正確的版本,他的這種創造力是從哪兒來的呢?

平克認為,這就是人類語言的天賦所帶來的。

這些例子都在為一件事做證據,即兒童在幼兒時期的語言輸入是很貧乏的,而且任何乙個語言環境下的兒童,即便認知能力有所損傷,比如一些有智力障礙、自閉症、聽力障礙的兒童,都會在 3 歲左右熟練使用一門語言。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如此之低,卻可以掌握「語言」這樣一種抽象的概念系統,如果沒有天生的普遍語法這種生物遺傳屬性,怎麼說得通呢?

輸入貧乏是語言天賦論的主要證據。

第二,語言的複雜性是所有自然語言的共同特點。 平克發現在最原始的部落中使用的語言與最現代的城市中使用的語言都是一樣的複雜、完善與高效。語言的複雜性並不因為文化差異、種族差異、社會階級差異而有所不同,如果語言是通過社會文化構建而來,那一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會有等級高低、先進與否的差異。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哪一種語言比另外的語言更優秀或者更好用,這種不同文化、不同區域的語言的共性是語言本能的體現。

3樓:

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是物理世界在內心的呈現。先簡單談談認知本身。

物體的形態決定了人的直觀感受。比如乙隻藍色的杯子放在桌面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形狀,是圓柱體,顏色是藍色。然而最先沒有「圓柱體」,「藍色」的概念。

古人就說大海與天空是一樣的,這是第一階段:對比。第二階段藍色就會表現為一種特質,伴隨著物體出現。

例如「大海是藍色的。」第三階段就是性質自身可以脫離事物而存在,藍色可以代表一種憂鬱的情緒。

人有記憶。當人看到第乙個杯子,他的腦海裡只會模糊地就會印有「杯子=喝水」的概念,這源於杯子的功能。等他看到第二個,乃至更多杯子的時候,他會有「杯子=圓柱體+一面開口+中空」的概念,這樣可以利於盛水。

這樣久而久之,人們看到「圓柱體+一面開口+中空」的物體,便會調動從前的記憶,想到杯子。然而同樣地,根據大小,材質不同,「圓柱體+一面開口+中空」的東西還有可能是鍋,是花瓶。但是人們可以辨別這個東西是鍋,花瓶和杯子因為人有它們各自的顏色,材質和記憶。

人的經驗源於記憶,同時它也是在反覆的實踐中得來的,它加強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

而語言傳遞資訊,是在調動對方頭腦中對於事物已有的成型的概念,通過已有的概念經過一系列排序組合來成為新的概念。具象的概念在抽象之前。比如「麵包」是具象的,「自恰」就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抽象就是從多個物體中抽離出的,它們所共有的特質。

一門語言包括詞彙,語音,文法等等。某種程度上來說語言就是意義。語言的發展與地理環境,人口,歷史變化相適應。

比如南方丘陵地帶就把人口分成許多小片,語音繁雜,出現「城南城北不同調」的情況。而北方多平原,語音基本無差別。中國,日本南韓乃至東南亞都屬於儒家文化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如果看到「八旬老翁流落街頭報紙禦寒,三子女夜店尋歡。」人的第一反應會同情,會憤慨,但這些情緒基於人腦中「孝順」的概念,如果頭腦中沒有「孝順」的概念,就不會產生相應的情緒。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與社會形態的相適應,創造出相應的語言。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但過度依賴語言就會成為交流的障礙。語言是一種意義的符號化,如果人的頭腦中沒有背後承載的概念,僅僅知曉字面意思就會產生溝通的不順暢。某種程度上患有Aspergers綜合症的人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比如醫院急診中會有「最引起注意的病人先服務」,正常人都會知道是傷病嚴重的病人先看,而Aspergers就很有可能會根據字面意思,開始以各種方式引起注意,結果反而造成誤解。

在對話的過程中,一句話傳遞資訊時要綜合考慮這幾方面。比如說英語就是高度依賴先後順序的語言,在句法中重要的,承載意義大的詞傾向於放在前面,而不重要的詞放在後面。

比如下面的句子,在深層次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但先後位置的不同就導致了強調重點的不同。

I'm going downtown with my sister at four o'clock.

It's at four o'clock that I'm going downtown with my sister.

It's my sister I'm going downtown with at four o'clock.

(待續)

4樓:藍染然

談到語言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就要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為什麼至今仍存在性別歧視?老一輩思想頑固不化,是性別歧視的原因之一,這我們都知道。但以為自己已經接受性別平等觀念的我們,思想中其實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連自己也未能察覺的歧視,而這種歧視就是由語言引起的。

很可怕的一句話——女人如何用髒話來侮辱男人?她都是通過侮辱與男人相關的女性的身體來侮辱男人。相信大家細想都懂,雖然也有一些髒話不是這樣的,但不得不說,大多數情況就是這樣。

我們只有這種語言,我們沒有那些直接侮辱男性身體的語言來允許我們去侮辱他們,但侮辱女性的語言卻隨處可見。

還有小學老師說過的乙個問題,形容多人時什麼時候用男他什麼時候用女她——只有所有人都是女人的時候才能用女她,即便有乙個男人,那也要用男他。這很明顯的顯示了乙個男性地位甚至高於多名女性。

某種程度上講,我們使用的語言,驅使著我們的思想自然而然的接受這種地位的不平等而完全不覺得有任何不妥。而語言,這種被我們忽視僅以之為工具的東西,其實卻在悄然主宰著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認知,並為它們設限。所以如果要真正抹去性別歧視,首先要創造出相應的語言才行。

對於中中國人來說,意義特殊的月亮,其實也是受到了語言的影響。比如我們形容月亮的詞彙——皎潔,在接觸這個詞之前,我只能用白、亮來形容月亮,但月亮的白又不是普通的白,不是像紙一樣的白,直到見到了皎潔這個詞,我才知道,原來那種白叫皎潔,月亮是皎潔的。還有古人寫的無數關於月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這些詩句、嫦娥奔月的故事讓我們對月產生了思鄉情,而這些在別的國家,都是沒有的,因為他們沒有這些詩句、這些語言。

而且,學習新事物時我們首先都要去學習它的專業用語,IT行業的人會用的電子科技方面的詞比普通人多、廚師會用的味道的詞比普通人多、學油畫的會用的色彩的詞比學墨畫的人多等等。語言就像是我們大腦對所感知到的事物進行編碼,我們看到乙個東西,首先出現在腦海裡的是這個東西用自己的語言來講叫什麼,而如果自己不知道,我們就一定會問周圍的人它叫什麼,在獲取了資訊之後,我們就把關於這個事物的認知和語言都存在腦中的一處了,而如果沒有語言,比如許多老年人不知道比較潮的網路用語然並卵小公舉之類的,那他對這個事物的認知就是一片空白。

語言絕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為我們的認知設限甚至主宰。如果有喜歡研究歷史的,會發現語言實際上象徵了乙個時代,乙個民族。網路時代、文革時代、抗戰時代、封建社會時代都有不同的語言,而同一時代的不同國家也是如此。

顏色是如何影響人們心情的?

煙雨醉巷 我認為,有些情感是可控的,而有些情感,真的是不可控的。因為情感其實是一種沒有具體物象的東西,你說它存在,但是我們看不見,說它不存在,又很不現實,畢竟我們很多時候的行為是受情感支配的。拿愛情來說 1 有時,我們會莫名的對某個人產生好感,甚至會一見鐘情。看見那個人的那一秒,我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假設你是被容貌影響到生活的女性,沒錢做整容,整容機構要求做代言人為補償,你會如何選擇?

李誠 這些真的一點選擇性都沒有,果斷做代言人啊,你想想,首先醫院要你做代言人,你一定不會被馬虎對待,醫院肯定往好里整不然在砸自己招牌,你變美這個好處就不用說了,你做代言人最多就被公開前後對比,壞處也就最多惹人酸幾句,那些都是看不慣你生活的改變來酸你詆毀你來取得心裡平衡的,你變美被人酸,跟你醜被人嫌,...

如何不讓曾經的傷害再影響到自己,每次看到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的動態,就會回想起她做的那些事,會很傷心?

Karriscoal 既然短時間無法做到平靜面對,那就刪掉她,不讓自己面對。等到許久之後,忘記她的名字,聲音,長相等等,當她是個路人丁,那個時候就可以平靜面對了 sunshine girl 抱抱你我認為,已經過去的東西,已經留下的痛,就不應該繼續再來傷害你,告別過往,繼續新生活,不留以前的痛,把它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