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機超音速巡航的實際意義是否被過分誇大?

時間 2021-05-30 04:13:03

1樓:cccp

四代機主要作戰模式是超視距空戰,也就是所謂的擲標槍。為了搶占有理的發射位置,同時賦予飛彈更高的初始速度,超音速巡航就不可避免了。

2樓:

想象你在踢足球, 你和你的隊友是正常水平的球員, 然而對手有超巡能力, 每個人都能以略低於百公尺衝刺的速度全場狂奔, 也許你能跟上5分鐘10分鐘, 那剩下的80分鐘只能任人蹂躪了。

如果對方還有超音速機動, 個個都能狂奔中還各種變向,各種馬賽回轉過人, 那畫面就更美了 。。。

3樓:奶瓶戰鬥機

首先,超音速巡航意義巨大。(只能飛直線的偽超巡不算)

首先,超巡紅外特徵很強?

一般來說,戰機使用超巡的時候高度很高,(F-22使用超巡一般都在12000公尺以上)在這樣的高度上,空氣本身更冷,而且非常稀薄,所以在這時候,氣動加熱的效果沒有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大。紅外探測事實上會受到各種大氣因素影響,遠距離上並沒有有些人想的那麼靠譜。(考慮一下紅外線的波長,再考慮一下哪怕是公釐波在大氣中的衰減,紅外線的衰減比公釐波什麼的嚴重多了)所謂的上百公里外用紅外發現對手,一般都是從六點鐘方向,看到處於加力狀態的發動機噴口而已。

氣動加熱帶來的輻射,和那個相比,差了好幾個數量級。

另外,超巡戰機的一大特徵就是超音速段的公升阻比高,也就是說,它們在超音速段飛行的時候,阻力是要比三代機小很多的。因此不能直接用三代機超音速時候的氣動加熱來推算四代機。

那麼超音速巡航能帶來哪些優勢呢?

戰略上更快的到達戰場,容易形成以多打少,這些我們就不說了,即使是戰術上,即使是格鬥中,超巡都是改變平衡的神器。

當然要理解這一點,首先你就要理解能量狀態對於飛彈的殺傷範圍的巨大影響。簡單地說,一枚初始能量更高的飛彈,它的有效殺傷範圍是要遠大於同型號的低能量飛彈的殺傷範圍的。同樣一枚AIM-9X,從1.

6M的F-22那裡發射出來,和從0.8M的F-35那裡發射出來,射程要差出一大截。格鬥的本質就是在對方將你套進他的飛彈的不可逃逸區之前,先把他套進你的飛彈的不可逃逸區。

如果你的飛彈射程比人家小一截,要完成這個目標就會非常難。

如果F-35在面對F-22的時候,始終保持亞音速,那就意味著它的火力臂膀始終差一大截,能量狀態也始終差一大截。就算F-35瞬盤比陣風都好,穩盤比F-16都好,F-22只要乙個螺旋爬公升,拉開高度差,再來乙個大錘回頭,就能輕易的將它套進自己的AIM-9X的不可逃逸區。

普通戰機雖然也能飛超音速,甚至可能極速比超巡戰機都高。比如F-15的最高速度就比F-22更高。推比上也不比F-22差。

但是他的超音速段的公升阻比卻要比F-22差很多。至於F-35,連極速都差一截,超音速段的公升阻比也是一塌糊塗。這個公升阻比上的差別意味著在機動能力上的巨大差別。

F-22能在超音速狀態下完成5G以上的動作,而且速度損失有限。但是F-15只要稍微動一下,做個哪怕兩個G的動作,能量(速度)就會掉得一塌糊塗。所以即使F-15有更高的極速,但在超音速段,它根本就沒辦法跟上F-22的動作,很快就會掉出超音速區域,然後就再次回到前面的超音速對亞音速的狀態,乙個躍公升,拉開高度差,然後乙個大錘回頭——世界就清淨了。

F-35的超音速公升阻比恐怕比F-15都不如,和F-22進行格鬥就更是沒法玩了。

補充一下,什麼叫只能飛直線的偽超巡。

也就是靠著發動機的最大軍推大,在超音速公升阻比上和普通三代機幾乎沒啥區別的。和真四代機相比,巡航段他們往往只能到1.3M左右的速度,而且發動機必須在最大軍推下工作。

有些甚至是先靠開加力破音障,再以最大軍推維持巡航的。最大軍推下的耗油當然還是比開加力好多了,但並不在較為理想的耗油區域。整個飛行過程中,因為阻力大,油耗比起同樣方式飛行的四代機就是呵呵。

一旦需要做動作,速度狂降。在和真四代機的空戰中,在超音速段照樣沒法跟上四代機的動作。這就是偽超巡。

說起來,超巡這個概念,很多時候,就是被這些偽超巡給敗壞了的。如今就連鷹獅這種東西,都跑出來吹超巡了。真是我從未見過……

4樓:布萊克路

飛機的發展史就是速度的發展史,擁有更快速度的一方,必然擁有更強的機動性和攻擊力。

從現在來看,別說四倍,各國的目標可能都是六倍音速了。

5樓: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玩過ARMA3的KOTH模式,這裡面共有5種飛機可以玩,其中空戰最強的飛機是To-201,它強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最大速度1500km/s然後在1100km/s的時候還能保持一定的機動性。速度比他稍慢一點的181完全就是被吊打的感覺,每次看見201卻打不到,眼看它逃走,然後又從某個地方冒出來射一發飛彈然後跑掉。

6樓:持簡

支援超巡的理由已經不少了,我來提幾個反對意見:

首先,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

眾所周知,超音速(特別是高超音速)飛行時,氣動加熱問題相當嚴重。這帶來兩個問題:

1、氣動加熱損害蒙皮,影響雷達隱身;

2、氣動加熱影響紅外隱身,隨馬赫數提高越來越嚴重。

設想一下,倘若J20與F35在同一片空域而相互隱身,此時J20一旦超巡,就意味著F35可能在更遠的空域外發現J20,並通過資料鏈共享給所有美軍戰機甚至水面艦艇——而這架J20,就算來得及加力跑路或是機動規避,也應該沒有機會搜尋並發現F35了。

總而言之,超巡的使用意味著部分地犧牲隱身。比起在超視距空戰中華麗地斬殺敵人,首先要面臨乙個更現實且急迫的問題是:

——先敵發現,做得到嗎?

7樓:無懈可擊

網上有的是,即F22超音速巡航時,與三代機的典型不同是什麼,答案是開加力與否。四代機的超音速巡航是不能開加力的,關係到發動機的軍用推力,和加力推力,當然還有燃油,F119的軍推應該在100kN以上,最大推力150kn以上,Al31的軍推為83kn,最大推力125kn,

原諒我有點懶,加力油耗是很高的,舉個例子,相同距離下,蘇33和F22前往同一空域進行支援,假設是對手,F22超音速巡航過去,機內燃油可以支援它在戰區執行任務乙個小時,而且能夠比蘇33早到20分鐘,蘇33如果開加力過去,燃油剩餘量估計只能支援它在戰區執行半個小時,這時,空域內的空戰估計都結束了,F22可以選擇回去,也可以截擊蘇33,你蘇33到底選擇送死還是回去,而且你燃油可能不足,戰鬥過後,且不論你能不能打下F22,戰鬥之後能不能飛得回去都不一定,PS:你們就忽略蘇33吧,本來打的是蘇30,

8樓:艾颯

首先說觀點,很重要(個人還是希望以後都叫五代機,畢竟老美都跟毛子看齊了。)

要定義超音速巡航的話就不能做自乾五,真得做一回美分以F22為標準…除了最顯而易見的快速到達戰場、快速撤離、節省燃油等優點。

其實很多人都忽視了一點,超音速巡航作為F22的4S標準中的第乙個S,應當是其所有技術指標的起點才對。尤其是對於後續的超機動而言,在實現超音速後戰鬥機發動機剩餘推力多少,還能開多久的加力,對於其在音速以上完成機動動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不過這些還要基於乙個前提就是認可超機動性在4S標準中存在的意義更大。

9樓:四海之內

我們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

這不僅僅是奧林匹克的格言,也是各路戰鬥機的座右銘。

一代機,解決了活塞機始終要面臨的高空增壓問題。

二代機,解決了超音速的問題,並且在最大速度上越飆越遠,開發了飛彈決勝論。

三代機,針對最大速度沒卵用的問題,解決了在一定過載範圍內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的問題,使速度-過載達到了跨音速下的平衡,憑藉材料的發展,擴充套件了機體強度-質量平衡,解決了火控系統多功能,擴充套件了飛彈可用範圍。

四代機,進一步擴充套件了一定過載範圍內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從跨音速領域進入超音速領域,繼續擴充套件機體強度-質量平衡,使機載彈艙成為標準配置,主動陣雷達的使用,繼續擴充套件了雷達的功能與距離,同時凝視頭飛彈的配備提高了攻擊可靠性。

五代機,相對於三代機依然擴大了包線,屬於超音速領域(雖然對四代機不夠成優勢),通過以需求(資料)為導向的航電構架,極大地提高了資訊獲取、處理、交流能力,讓超視距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模式成為可能(也是必然)。

六代機,我不知道。

一般認為90年代的超音速鋒線群對奧拉朱旺限制最好,那麼當時哪名內線球員對陣超音速鋒線群表現最好?

weibaibai 巴克利93年對超音速打出了生涯代表作尤其g5 40加大三雙 g740加20令人記憶猶新。另外97年幫助超音速老對頭火箭七場過了超音速,被認為是超音速的克星穆托姆博在94憑藉自己強悍的防守,硬生生完成NBA第一次黑八,物件正是超音速此外就是96馬龍對超音速表現被低估,在斯托克頓面對...

為什麼早期的超音速轟炸機如圖 22 T 4 B 58 XB 70航程不大?

脆皮鸚鵡 半個門外漢來回答一下 戰略轟炸機一般的任務就是種個蘑菇。所以這類轟炸機的設計重點是起飛重量 能裝的下蘑菇彈 一定的防護措施 不能被敵方防空飛彈或者殲擊機輕鬆拿下 然後就是續航 要不然蘑菇威懾只在國土周邊,不能有效威懾到某霸權主義國家 最後才考慮一些細枝末節。戰略轟炸機受起飛重量制約,速度防...

下一代戰機的發展方向是在高超音速嗎?

李相宇 戰機的研製是以戰術戰略需求為導向。未來戰機的主要需求並非由高超聲實現。在不明顯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更加快的巡航速度當然好 假如高超聲科技點開後,5馬赫巡航跟現在超音速巡航成本差不多,紅外特徵問題也解決了,那上個高超聲也無妨 未來六代機,造價可想而知會高的嚇人,那麼對六代機的需求主要在戰略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