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專業準博士生如何自救?

時間 2021-06-05 09:07:44

1樓:王軼楠

我本科在北大生科院,博士在北大叉院。我很能理解你的焦慮,我08年剛上大學的時候,一入校就接受了一波班主任和學長的勸退,大二時全院修經雙的人大概有~30%+,整個生科院的氣氛是比較低沉的,學術理想基本是存在於少數人(<5)腦子裡,大部分人想的還是怎麼刷個好的GPA然後出國/跨專業保研/轉行。坦率說自己當時也很焦慮,覺得大概率一輩子當千老了,然後在校內網或者未名或者MITBBS上看幾個千老的段子,覺得前途挺迷茫的。

所以我覺得你現在感覺到焦慮是很正常的事情,沒必要自責焦慮本身,這是這個專業在一定階段必然會經歷的情緒。

再之後,看著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們,保研,出國,轉行,然後一不小心,就都邁到了30歲的年紀。回過頭在看18-22歲的自己,以及18-22歲整個生科院的同學朋友們,我的感覺是,我們那時候沒有分清楚理想和慾望。仔細想想,那個時候讓我們焦慮的,主要是慾望。

我們擔心自己掙不到足夠的錢,沒有乙個體面的工作,在各種量化指標(GPA/Impact factor/年薪)上落後於自己的同齡人。但是工作後,和當年的那幫朋友們喝酒擼串的時候,會發現其實這些和生活的幸福指數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你焦慮的僅僅是這些慾望相關的指標,其實當你實現這些慾望的時候,它帶來的快樂是非常短暫的,我自己和我身邊有充分的例子,先不列舉了。

人生很長,慾望可能能驅動你一兩年,理想才是驅動你一輩子的事情。分清理想和慾望,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子的生活,然後把握住時間,這是我目前認為擊敗焦慮最好的做法。

2樓:

咱倆是同學,你這一看就知道是誰的學生了,再查查他今年收了誰就知道你的名字了,畢竟,每個老師一年就收乙個博士對吧,熟人太多。

至於你的問題,我大你一級,只能告訴你,top 2裡大多數人都沒什麼學術夢想,大家都是為了乙個title去當公務員,尤其是女生。

3樓:沒事別墨跡

生化環材裡的環啊,那咱倆還真能聊一聊。

導師特別佛系,不push,課題不需要做實驗,平時也不要求坐班,組裡學術成果產出比較少,基本是一年一篇二區,至今無一區文章

我以為都開始改革了,

天亮了再接著說吧,不然認真回答一篇還挺花時間的,最近太忙……

4樓:嗯好的

第一,如果不想學術,下面不用看了。年輕,賺錢過生活的路子還挺多的。

第二,你要是家裡有礦或者有人,其實做哪個方向,出國還是在國內,都不是大問題。有礦或者有人保你"行行出狀元";如果沒礦,沒人,土博更好,積累人脈,海外博士幹不過土博,想出國可以博后再說;

第三,我之前的課題組(港校),前三屆博士,有幾個沒文章就畢業了,五六年時間,最好的文章不過五六分,但是從去年開始,半年出了NC、PNAS等級別的文章四五篇。課題組和pi都需要積累,圈子內人脈、課題設計、咋樣做老闆,甚至運氣都需要積累和學習。我之前老闆,也很佛系,特別是拿了終身之後,但是人家是真愛科研,踏踏實實做,自己很努力,確實不咋push學生,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厚積薄發。

第四、關鍵還是靠自己。你自己才是決定因素,想好你打算怎麼樣做,你想要啥,過啥樣子的生活。

5樓:

風險評估建模比化學實驗好很多了吧。top2出來找工作問題也不大吧。還有定向選調這條路可以走。

如果真的特別想在學術上有大作為。出國也可以。但一是花錢多,一方面多花了一年,也不一定能申到比清北更好的學校+專業。

我覺得去top2讀下去就是最好的選擇,之前沒出過一區也不代表你不能出,小姐姐不必太焦慮了。

建築專業學生如何自救?

暴走的巫師 看到自救這說法,我實在笑了。有些產業真的是會大幅度衰亡的,比如冷兵器時代的鑄劍師,比如手工雨傘 比如馬車師傅,隨著科技發展可能轉型為其他職業或精工。但是建築不會,建築就是文明的基石,大不了技術革新,比如混凝土時代的到來,木匠需求降低,但是木工 鐵工現在依然存在,甚至仍然是專門學問甚至仍在...

機器學習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何系統且高效地複習和學習數學?

家裡有只肉丸子 我最近幾年也在研究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但主要研究方向是醫療領域應用,對於演算法開發涉及不多。想要弄明白機器學習要補什麼數學知識,首先要搞明白機器學習一般涉及哪些數學知識。我稍微舉例幾個常見機器學習演算法以及大概涉及哪些知識,屬於哪門課程 貝葉斯分類器 貝葉斯定理,極大似然估計 概率論...

天坑專業,目前所有人都勸讀博,說博士畢業更好找工作,我要讀嗎?

教練我要上場 學歷越高並不代表著更好找工作吧。學歷越高,青睞的工作門檻同樣增高,且可選擇的工作面越少,不同學歷階段都有很好的工作原則,能否在對應的階段找到對應最好的工作還是和個人能力有關吧。讀博個人認為還是要以興趣為主吧,是否能夠耐住性子在自己的領域摸索多年,更需要乙個合適的老師吧,而不是乙個想找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