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事情沒有興奮點和佛系是乙個概念嗎?

時間 2021-06-03 04:47:23

1樓:wyxygmx

看上去一樣,實際上完全相反。以下從兩個層次簡要說說個人看法:

一、網上的「佛系」不是真正的「佛的心態」,而是開玩笑的說,說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都看得開,成敗都沒關係。我們把追求一件事和追求的結果區分開來看,就好像釣魚,佛系的心態是,我喜歡釣魚這件事,喜歡這個過程,但是能不能釣到,釣到什麼魚,我都不在乎,「勝固欣然敗亦喜」。就是中學課本上學的「釣勝於魚」。

你說對任何事物都平平淡淡,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那是對釣魚本身就沒有興趣,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

二、再往深說一點,聊聊「佛系」和我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佛」,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家之言,有誤的話還請指出。真正的佛是求解脫,求了悟。之所以要求解脫,是因為之前沒有解脫,因為心裡有深愛。

愛世界,愛眾生,所以佛陀看到「生老病死」,才會痛苦難過,才會想要解脫。所以,佛陀在成佛之前,非但不是乙個對什麼都無所謂的人,恐怕還是乙個情根深種、念念不忘的人。只不過這個情,不一定是愛情,不一定是親情,而是對眾生,對一切有情物的關懷。

所以他看到了眾生皆苦,才發大願心去求解脫道,恐怕也是因為他對一切都是有所謂的。

後來的「四大皆空」,第一步也是對於色相的不執著,對於結果的不執著,對於事情本身的不執著。但是這種不執著,和不在乎,從「念頭」的出發點上卻是完全兩回事了。

2樓:咚咚咚

不是乙個意思。佛系現在作為形容詞被大家廣為使用,但是就目前形容的具體內容來看,佛系不算百分百的褒義詞。我覺得大多數用這詞形容自己的都是給懶和不上進找藉口。

從來沒看到誰做了一件好事說自己佛性。這裡的佛性不同於佛教講的佛性,更多的是多了一些調侃的意味。佛家的佛性也不是用語言能描述的,不是有具體標準的。

佛家講修佛修的是心,修的是平常心,善心,清淨之心等等,除去的也是貪嗔恨等惡毒的念想。所以大家津津樂道的「佛系」更多的是不爭不搶,隨遇而安的意思,對事情沒有興奮點不管是從哪個方面解讀都和佛性沒關係。

3樓:很多人

對事情沒有興奮點,是麻木、僵硬,這是無明的狀態。

網上說的佛系,在我看來就是懶的另一種說法。這倆不是乙個概念。

這兩點和佛學佛教也不是乙個概念。

4樓:隨便就好

現在的佛系青年,其實只要是對世俗的成功(主要是結婚生子和事業有成)上佛系,其實也不是看破紅塵,只是因為再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然後就放棄了。佛教的起源差不多也是這麼個理,吃不起肉,就來個不能吃葷。至於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應該都是有的,興奮點是有的。

倘若長時間毫無興奮點,不排斥抑鬱症的可能。

做乙個「佛系」少年是好事嗎?

灰色 居然已經一年多了,我又下了知乎,當時寫完就把知乎刪了,是因為寫完問題,有點像把日記給陌生人看,感覺羞恥?or害羞?挺開心的,在我最迷茫,所以 勵志當個爛好人 沒原則的人 的時候,我想通了,開始避免無用而且浪費時間的社交,我學會拒絕了 我有事抱歉 我作業還有好多好多 不去 這些話說完之後,她們都...

我是乙個缺乏客體恆常性的人,我總是對事情缺乏統一感,請問怎麼增加客體恆常性?

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些差異,你所指的是內在客體恆常性吧?而非客體恆常性。可能在我看來,不光客體不恆常,主體也不恆常,恆常只是乙個幻象,也就是 主體想象之中努力去找出來的恆常性。再說回來,內在客體恆常性,那就更飄渺了。或者,你想說的是如何建立一種穩固的確定感及自我價值感?這就比較複雜了。 chao ya...

身邊有乙個 佛系 醫生 導師是種怎樣的體驗?

修行在紅塵 自從進入大學以來,聽到的都是一定要考研,考研,考研,學醫一定要考研 就在前幾天醫院見習的時候,乙個主任醫師帶我們見習課的時候給我們灌輸的思想是考研這個事情隨緣隨緣 不一定非要考研 人嘛 活的不要太累,問心無愧就好 大概就是這種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但是哪怕乙個字或者不說話 都知道是幹啥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