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家風家教對人的影響?

時間 2021-06-03 00:52:44

1樓:明德書院

家風體現了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與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就是家風,家風與家訓對家族興旺、家庭幸福和諧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先修身,再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中中國人重視家庭,更重視家庭建設。對於如何寫好乙個「家」字,可以說是各家父母的頭等大事。

中國民間有乙個著名的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以財傳家三代或已揮霍殆盡,而身體力行的「嚴苛家風」卻可以保全乙個家庭基業長青。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

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巨集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乾成什麼大事!」

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

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我已經步入中年,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2樓:

說說我自身的事吧。

家在農村,父母沒讀過書,底層工薪階層,從小也是對於我們採用放養式,從不會教導我們說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所以我小時候是很自閉內向的,對世界的認知特別狹窄。比如作為乙個97後,我到了初二才知道麥當勞肯德基是什麼,到了高二也就是大概在2023年吧,閨蜜的姐姐請我們吃麥當勞,我才知道了原來漢堡這麼好吃原來麥當勞的漢堡是這樣包裝的...諸如此類眾所周知而我卻不知道的事吧,由於高中是在全縣最好的一所學校上學,也是第一次開始住宿,所以高中可以說是我真正的探索學習時期,性格開始變得開朗起來,眼界也開闊了很多。

再說說另外一件事吧。

由於父母在那個年代接受的文化教育匱乏,某些方面在我看來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吧。比如老爸在吃東西的時候特別喜歡吧唧吧唧吃,在我看來這在餐桌是很不文雅也是給人一種不舒適的感覺(我自己個人就受不了這種聲音,不知道其他人會不會),由於從小受他的這種影響,特別是他在吃有核的東西(比如紅棗、桂圓、話梅)之類的,聲音特別大特別刺耳,所以導致我至今對這些有核的東西心裡還有陰影,真的,我現在基本上不敢吃話梅、紅棗、半邊梅之類的,基本上有核的梅類食品都不吃,每次吃都會心裡發毛起雞皮疙瘩,對於話梅之類的梅類食品最為牴觸,水蜜桃、油桃這些就好一些,但還是有一點的不舒服。

上面說的事也許跟家教家風的關係不大,但是我想說的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教導以及給孩子樹立的榜樣真的是至關重要,不然無形中給孩子帶來的壞影響也許可大可小,但是有時卻是會給他帶來終身的心裡陰影吧。

你們怎麼看待佛儒道三家對人三觀的影響

Isabella 夢行者 佛學通脫無礙,但是至高心境太難領悟,所以我認為,漸漸淪為一種戒律信條。最重要的部分反而被遺忘了。但是信佛如果信得得當,大多人會心平氣和,善良包容。儒學平穩中正,對人性有很好的引導重塑。如果多讀,就會生出一種道德信念感,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多半是為精英準備的,號召他們勇於...

家教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力?

小蘭媽媽樂園 教育行業耕耘近10年,對孩子的成長有一些心得,我來說說我的看法。人這一生中要必須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乙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俗話說 家庭教育就是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就是這個道理。乙個人的人格形成和行為規範是從...

你的家風 家訓或家規是什麼 對你有何影響

清茶一杯 小時候家庭比較貧困,每次吃肉的機會都需要等到有客人做客的時候才能吃,而且要大人吃完我們才能上桌,由此而來的是我們特別善於察言觀色以及很能領會長輩的意圖,這似乎不是家風但也是家風。我的父親從小因為戰亂從山東臨沂出發南下最遠到杭州又一路北上才最後定居在內蒙古通遼市的乙個偏遠小縣城,童年的各種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