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

時間 2021-06-01 04:10:42

1樓:黑椒

首先,反對一切稱用《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就不配寫格律詩詞的論調。

格律詩詞發展到今天,說已到了窮途末路也不為過。這也是必然的結果,文言文作為官方語言被廢止,則由其衍生的文學和藝術體裁走向沒落,是大勢所趨。況且詞譜盡失,中古音也已經無法復原,再一味地堅持用古韻,既提高了寫詩的門坎,又無法得到古人的音律美,無疑是自絕後路。

但是我也不是一味地無條件地支援新韻,我認為如果你真的對詩詞有興趣,想寫好,還必須學習《平水韻》和《詞林正韻》。原因有三:

一、古韻有文化傳承。

我是這樣認為的,寫詩填詞其實用平水或者正韻會比用新韻更容易遣詞造句,寫起來更輕鬆。因為文學是一脈相傳的,它不是無根之水,你不管任何形式的文學創作,一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新韻的侷限性在於,很多前人寫過的詞彙或者句子,你用新韻化用的時候,你會發現格律不對了。古人對於一些物品,有很多個同義詞,其目的是為了貼合所有平仄規矩,舉個例子,我們現代說的杜鵑鳥,在古代有「杜鵑」(仄平)、「杜宇」(仄仄)、「鵜鴂」(平仄)、「催歸」(平平)等說法,涵蓋了所有平仄格式,當你用新韻的時候「鵜鴂」就變成了平平,那麼你就找不到詞彙去契合平仄這種情況了。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去一一舉例了。

詞彙還算是小事,古人在同一韻部上的造句和謀篇經驗,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比如說入韻中的「曰」、「月」、「闊」、「咽」、「說」、「缺」、「歇」、「切」這樣的常用韻腳,在詩詞中有相當多的可以借鑑的部韻謀篇的可借鑑的例子(如岳飛的《滿江紅》、柳永的《雨霖鈴》),當然,其他的韻部也一樣。如果你用新韻的話,這些韻腳都不在乙個韻部裡了,你自己去研究怎麼把新韻的韻腳完成構篇,無疑是一種挑戰。

所以我的觀點是,乙個初學者想要進步得更快,必須學習古韻,如果只會新韻,你會很累。況且其實古韻真的沒有太難學,只是把古入今平的字背一下,然後一些特殊的字再記一下,然後再加以閱讀和實踐,很快就能掌握的,同時掌握的還有古人在格律詩詞上留給我們的無盡瑰寶,何必捨近求遠,偏偏就不學古韻呢?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對於詞彙和構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時候,再弘揚和發展新韻,也不遲。

二、新韻實在不夠權威

《中華新韻》是2023年出的,我覺得它最大的問題是,既然說是新韻,你好歹要讓普通話讀起來押韻,但其實不怎麼押韻。比如說二波韻,e和o同韻,除了用東北話來讀,否則我不知道怎麼押韻。還有九文、十一庚韻,in、un、en同韻,ing、ong、eng同韻,我也很難理解。

十二齊韻,i和ü同韻,這...雖然說勉強能說通,但是還是顯拗口,既然這樣,為什麼不仿古,u和ü同韻,i和ei同韻?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中華通韻》是2023年出的,僅僅8年,又出乙個新的韻本,實在草率,這簡直是自砸招牌。本身編寫這兩個韻本的就不是啥太權威的機構,只是乙個全國性的學會,這樣朝秦暮楚的,實在難以服眾,在新韻才剛剛稍有普及的情況下,才8年就換乙個韻本,只能說蜜汁操作。不過對於《新韻》不押韻的情況,《通韻》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是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而且某些韻部變窄了。

《通韻》對初學者實在太不友好了,還不如用古韻或《新韻》。

三、國家對於用現代漢語寫格律詩毫無指導

古人對於如何用時音寫格律詩,每朝每代都有權威的專家提出指導意見,對一些爭議性的問題確定結論,再加以闡述一些寫作的研究和意見。官府對他們這些專家意見進行肯定和弘揚,最後形成了每朝每代的時音寫作的權威指導。

而現代漢語對於格律詩詞的指導幾乎為零,很多爭議性的問題越爭越亂,最後只能各自為政。國家實在是不太重視這一塊,不像古代有專門的機構。中華詩詞學會把《新韻》和《通韻》丟出來就坐視不管了,如果堅持用現代漢語寫格律詩詞,恐怕難度真的很大。

用新韻寫格律詩詞,近乎是一種探索。

對於初學者來說,不用背韻表,又有平時生活的現代漢語積累,剛開始似乎難度很低,但是很快你就到瓶頸了,如果這時你還堅持不學古韻,大概就只能惘殆了。

結論:我認為:不能一味地否定新韻,過分堅持古韻,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只會新韻顯然是不行的。

也正如圈子裡流行的乙個觀點,如果乙個人寫格律詩詞,只用新韻來寫,不是大神就是渣渣。所以說,你寫新韻,沒問題,如果你只會寫新韻,那麼問題就很大了。

以上是個人意見,如有謬誤,還望不吝賜教。

2樓:笑獨行

看自己的喜好吧。大叔我從大二開始學寫古體詩,最初想學唐人寫詩,於是買了《廣韻》。後來覺得206韻實在太嚴了,而我們現在實際上根本分不清唐詩用韻與宋詩以至詞用韻的區別,於是為求寬押,一下子跳過平水韻(當年買的是《佩文詩韻釋要》),直接用詞韻(《詞林正韻》)寫古體詩(填詞用詞韻自然是天經地義的)。

直到去年短期加入了後生詩友創辦的古體詩社,才又因詩社要求而逐漸回歸平水韻。

不過,我意既然是寫古體詩,那麼押韻也最好是押古韻(求寬可以押詞韻),做戲做全套嘛!因為新韻實在是太寬泛了,而且讀慣了古人區分入聲的古體詩(包括詞),再讀今人押新韻的古體詩,請原諒我不顧及一些詩友的感受,實在是很難不產生違和(不倫不類)的感覺。

3樓:

完全沒必要守著平水韻,除非你是以仿古為目的或擁有某種特殊情懷。

首先,平水韻是宋人根據《廣韻》等韻書所編,由於時代已經差距較大,宋人的音已與唐人的音有所出入,平水韻不乏作者主觀上的臆度,難免會有差錯。因此,《全唐詩》中,有大量包括白居易、杜甫等人作品在內的詩詞,與平水韻有著很大出入。連唐人的韻都和平水韻不一樣,我們為什麼需要追求符合平水韻?

其次,有人將平水韻當作乙個「正規化」,認為它是溝通古今人用韻的橋梁。但事實上,這種溝通完全不需要平水韻的支援。我們今天讀唐詩,大多數仍然朗朗上口,因為語言再怎麼發展,總有一條主線貫穿,完全不必要將希望寄託在一部幾千年前的韻書上。

另外,說到「正規化」,唐人也有,唐人的官韻是隋代人編的《切韻》,但中唐以後的詩人的作品卻大多不符合《切韻》了,原因便在於唐代語言進一步發展,已與隋韻有了大的出入,在「正規化」與「習慣」間,唐人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習慣」。為什麼?引用白居易的一句話: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看來,就算是唐代的大詩人們,也都是新韻的支持者,只是他們與我們不同在於他們用的是唐代的新韻,而我們用的是現代的新韻罷了。

再次,從詩歌的定義上來看:詩是一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這個定義中包括「富有韻律」,但這個韻律顯然不指脫離了個人生活,存在於幾千年前的韻律。

它要求反映生活、貼合生活。確實,就如中國詩詞的源頭《詩經》《楚辭》,沒有一首是按照某一固定規範寫的,它們用的韻都來自於作者的「習慣」。而我們能因此便說《詩經》《楚辭》沒有考慮後人的韻,沒有「溝通今古人的韻」便不好了嗎?

顯然不行。詩歌的定義便決定了它必須符合我們的生活。而且,寫詩是要求天才的工作(康德),用仿古的態度寫詩,恐怕也會缺乏一些天才的創造力。

劇作家湯顯祖認為,就是讓唱曲的人覺得拗口,也不能為了韻律改變他寫的曲子的一字,因為那樣便會限制他的「情」,也就是內容美。當然,湯顯祖此處有太過輕視韻律的形式美的嫌疑,但由此也可見,寫詩歌不可以讓形式上的東西束縛得太多。而平水韻韻部多,又不符合我們的習慣,顯然便形成了這種束縛,不值得固守。

4樓:姬君陌

這樣想更簡單一點,那普通話用新韻,粵語區是不是還得編乙個粵韻?說到底還是得有個統一的,那你說一家人之間以哥哥弟弟為準還是以爸爸為準?我想爸爸既然沒什麼錯,還是聽他的吧。

5樓:萱叔寶

除了押韻還有平仄,平就是端莊穩重的調,仄就是生動活潑的調,平仄相間一動一靜,除了中古,後世漢語哪有能夠實現的?但歷代都那麼遵守,還不都是虛應故事?沒辦法,遊戲規則規定死的,要麼別玩,要玩就遵守。

6樓:蘓北電鑽殺人狂

當然可以用時音,《切韻》以前用時音押韻的都成了研究中古以前語音演變的「不可多得的文獻材料」,而《切韻》以後用時音押韻的則都成了研究歷朝歷代大猩猩的「不可多得的文獻材料」。

好在國共兩黨把語音標準固定了,導致現代人創作的韻文失去了學術價值,否則根據時音創作的一切韻文都會淪為語音史研究材料。

現代人為什麼不喜歡寫詩詞?

我愛弗拉門戈 這和現代的哲學 價值觀 環境與古代不一樣有關,可以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更加知道古代詩詞凝練含蓄的由來。 楊子 誰說現代人不喜歡寫詩詞的,作為乙個現代人,我就喜歡寫詩詞,歌行體,律詩,絕句,詞,散曲我都寫,而且是比較嚴格的遵守格律規範的寫。我用詩詞曲寫節...

現代人類真的有那麼髒嗎?

kevin 去欠發達地區看看吧,看那裡的人頭上蹦蹦跳跳的蝨子,看看偷偷露頭卻把人搞的癢癢的的寄生蟲,看看因為衛生落後某些婦女幾公尺遠就撲鼻而來的氣息,看看臉上沾著塵土鼻涕結痂的兒童 海水浴場的小號 因為 清潔問題 只會影響個人 尤其是晚年 生活質量,不會影響種群基因傳遞 甚至個體清潔導致的壽命增加反...

現代人比古代人快樂嗎?

叢林 快樂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是精神上的東西。因此人的需求越簡單,越容易得到快樂。因此古人雖說沒有現代人的各類生活方式。但是不能就因此認為古人不快樂。甚至在很大程度古人的生活要比現代人快樂的多。尤其是古籍中被稱為大同的遠古時代,人可能更加快樂。因為那時候人就是為了白天吃飽肚子。晚上有女人啪啪啪。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