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明明是情詩,為什麼屢屢被用來歌頌老師?

時間 2021-05-07 00:14:36

1樓:陳可抒

追根溯源,這種現象是政治的產物。

上世紀70年代(敲黑板,這是重點),出於某種政治目的,梁效等人針對李商隱、杜甫等詩人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對於李商隱,他們斬釘截鐵地表示:李商隱的所有詩歌,全部都有政治隱喻和政治訴求,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些詩具有進步的政治內容和獨特的藝術成就,是從當時政治鬥爭中產生的政治抒情詩。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地主資產階級學者文人的肆意歪曲,這些詩的進步政治傾向從未得到正確的闡發。

——梁效《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正常的學術爭鳴並不是這種口氣的。至於梁效這個化名背後都是誰,有心人去某度一下就明白了。有此定性以後,「春蠶到死絲方盡」這些詩句也就與愛情無緣了,歌頌勞動者、建設者,包括後來幾乎專門用來歌頌教師,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春蠶到死絲方盡」原本究竟是不是情詩呢?當然是。不僅如此,還有專屬名詞,叫「雙關兩意詩」,因為「絲」不僅是「絲」,還是「思」。

絲思之梗在魏晉時期就已經玩得很多了。比如《七夕夜女歌》: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

表面寫的是桑蠶不勞作了,其實寫的是人在長絲(思)。

不獨李商隱自己,唐代詩人玩這個梗的也不少,皮日休《和魯望風人詩》:

刻石書離恨,因成別後悲。

莫言春繭薄,猶有萬重思。

直接就寫萬重「思」,都沒用「絲」字來過渡一下。

而我們再看李商隱這首《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除了絲思梗之外,無論是相見時難還是蠟炬成灰,都是極典型的情詩,尤其是「蓬山此去無多路」一句,我曾經講過,可以和他的「龍山萬里無多遠」相比照,正好是他對待感情的兩種態度,此不贅述。

千百年來,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基本都是當成情詩來看待,拿來形容奉獻精神的例子也有,不多,藉此象而喻彼意,倒也是基本的文學手段,無可厚非,並不需要否定其情詩的本意。

語言的內涵本來就是不斷發展充實的,直至今天,人們普遍用春蠶和蠟炬來形容老師,也沒什麼不妥。

2樓:五七

《詩經》大部分講愛情。還不是可以用於政治交談。。。

看你怎麼用吧,本來中文環境下很多東西可以套用。

比如學校裡老師教書育人,你很感激老師,用這句詩形容老師的奉獻也無可厚非。

如果你只糾結是不是情詩真的很讓人很emm...

3樓:

首先,文學經典在引用的過程中含義發生變化其實是很常見的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文字本身就是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不然也不會有什麼本義和引申義的概念。由乙個個文字構成的表達,自然也會不斷適應當下的社會風尚、文化取向。

很多時候我們引用某句話,已經不會考慮它最初創作的語境了。譬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等。[手動狗頭]

其次,李商隱的詩歌本身就存在多義性,為後人提供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似乎訴說的是有情人無盡的思念與傷感,又似乎只是表達一種至死方休的精神理念。

於是便用來歌頌為事業鞠躬盡瘁的老師們,表達學生的崇高敬意。

說點題外話,我個人是反對這個用法的。老師只是乙份職業,他們有家庭,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也有所能及所不能及。老師們不必要「焚盡殘軀」那般壯烈,只希望我們在一路同行中相互陪伴,各有所得。

最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4樓:kazey0mi

教師節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有些回答真是無話可說。我尋思人均top10的知乎精英,你們老師講這句詩的時候沒說過本來意思?怎麼就成了老師一廂情願了?你覺得老師解釋有問題那你別用就行了啊

嗯我純懟人,因為我覺得李商隱的詩句好多地方都存在各種隱喻,想怎麼理解是自己的事兒。結合時代背景結合自身命運都能得到不同結論。

幾首無題,幾多命題

5樓:沒人看的賽文

我們覺悟不高,只想踏踏實實以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強度完成教學工作。

我們能力有限,能渡有緣人已經不錯了,普度眾生壓根不敢想。

我們只是教書匠,也不敢妄稱教育工作者。

春蠶、蠟炬這種,我們不配,有能者居之吧。

6樓:嗯呢

很多東西字面乙個意思,實際乙個意思。

只要大家形成共識,它就可以形成單獨語意。

比如,真香

另外啊,知識是語文老師教你的,人家有解釋權。

7樓:

這是歌頌90後念書前的老師,那個時候的老師是"普度眾生",現在的老師是"只度有緣人",不敢恭維

8樓:

有時候有空就會想李商隱哪首詩是情詩哪首是寫政治寫人生的他這個人性格幽深詭譎一生不得意又有頗得幾分道家意旨凡是格局大、自哀無人懂的「情詩」 一般都不是情詩這首則完完全全不是情詩高答沒有過度解讀雖然前兩句未必有實指覺得「想多」是因為少乙個合格的中學語文老師

這首跟其他的詠懷詩比意思很明顯是嘆懷才不遇命運多迭我現在到了這地步了還是想著我的仕途,表心意表態度的

9樓:

李商隱的詩寫的到底是什麼,目前還不能有十分清晰的論斷。

他的詩大都很神秘,所以不能說「明明是情詩」。

世上情詩那麼多,不差這一首哈,老師用就用吧~( ̄▽ ̄~)~

10樓:fangazio

其實這首詩被誤讀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表達的是老師對學生的精神壓榨,天性的扼殺性格的磨滅如同春蠶只有到死了才不讓它吐絲,等到我蠟燭都燒成灰了,哭的淚都幹了才罷休啊!

將乙個人關進籠子裡直到死亡,期間使用人工方法使之得到幸福體驗,那麼他幸福嗎? 若幸福, 你會進去嗎?

細雨葬花 首先,他在籠子裡,他覺得幸福,那他就是幸福的。然後,我在籠子外,我就算進去了,我也知道我只不過是在籠子裡,當我不能完全摒棄或遺忘這個思想的時候,我的所有幸福的體驗,都是虛妄的。當然,如果我也從小就在籠子裡面,那我也應當是幸福的。 安醬 看了高票的答案我突然覺得這是乙個唯心還是唯物的基本問題...

權遊第七季最後兩方會晤,為什麼丹妮莉絲沒有讓兩條龍燒死當場敵人

藏華 龍母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她一定會面對外有死人,內有反抗者的窘境。想想血婚吧,北境一方受邀而來,賓客權利保護,然後被幹死 另一邊長城外卡斯特那裡,被作為賓客的守夜人敗類乾掉。一邊是客人被害,一邊是主人被害。賓客權利保護了賓客和主人雙方的安全,對雙方都有權利義務要求。在血婚這種敏感時期禮樂崩壞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