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研究領域,的確有必要將作家分為一流二流嗎

時間 2021-05-31 20:43:31

1樓:陳好人

你問問那人,那你覺得你是第幾等?

我也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不只是因為他揭示了啥啥啥,反映了啥啥啥。比它好的書多了去了。

無論是讀那本書,還是看電影。我始終想讓自己偏於蓋茨比一隅,付出和代價,結局是死亡,但就是那麼完美。

2樓:whestnut

2023年7月3日,納博科夫去世的第二天,唐納德·巴塞爾姆對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說:「開心嗎?納博科夫死了,我們全都上了乙個台階。」

3樓:我改了個新使用者名稱

這要視乎你研究的領域而定了。

假如我研究網路文學,那麼網路作家對我來說就是一流,其他就是二流。

但我若研究「迷茫一代」,那菲茨杰拉德簡直就是超一流。

所以既然人這麼說了,你不妨多問一句:為什麼是二流?

如果他提出幾個他認為一流的作家,那你也能大概猜出他的研究方向,或青睞的題材。

不過,文人相輕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於我們的這個專業。但這也正常,畢竟大家看個球,為了爭論誰是聯盟第一人,都能把別人祖宗十八代罵了一遍。

由此看,你的這位朋友還算是溫和的了。

4樓:

生而為人,就是喜歡搞分類,不管題主是否惱火,您看看一些文學批評,就會知道,天然的有這些東西。

比如鍾嶸《詩品》就有三六九等,陶淵明擱在「中下」,以他不肯賣弄學問,文字天然樸素的非主流風格,在當時已經算很高的評價了。侮辱他嗎?恰恰相反,是看他人格高尚,感情真摯,是以還肯拿他當個人物。

「一語天然萬古新」,是很久以後的人們才會有的發現。

當然,批評家觀點有差異,作家的分類也會有不同,但為什麼乾脆不可以有這種分類呢?讀者知道分類的依據是什麼,不就可以了。

作家的自尊和名心,就那麼脆弱,觸碰不得,稍不得當,乃是存心侮辱他?真金不怕火煉,有的人一時不得出頭,會被後人發現,有的人紅極一時,屬於他的時代一過去,煙消火滅,這都是自然發生的,何必替古人憂,為後人愁?有的人,不同的批評家那裡,得到不同的評價,難道人們就必得強求這些批評家的看法一致?

讀者各有自己的看法,採取不同名家的觀點,就不可以了?

話說回來,一流還是二流,批評家之外,還有大眾的公論,通常也會有些模糊,不能十分確定,隨著時代變動不居;但大多數讀者,哪怕是專業人士,會有一種跟著公論走的自覺。

比起一流的但丁,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毛姆和菲茨杰拉德,的確名聲小了很多;即便有人說菲茨杰拉德,在美國的什麼榜上排第二,畢竟放到世界,我們似乎多數讀者的印像,還是覺得他不如愛倫坡,歐亨利,德萊賽,馬克吐溫,公尺歇爾夫人……等一堆美中國人,不是?

但乙個作家在世界範圍,即便是二流,也很好的,並不容易;讀者也無需糾結,真格的喜歡誰的作品,通常還管他幾流。

考古代文學研究生有多難?

司舟 我只知道考古代文學很難,可是我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個難法,是分數線越高越難考?報的人越多越難考?考試範圍越大越難考?學校越好越難考?學科排名越靠前越難考?但是這些因素中哪個更重要呢?如果某一古代文學A 級985大學,初試分數線350,複試報錄比2 1,考試範圍非常小,但是每年上百人報考,某一古代文...

出土文獻與古典文學研究的關係?

觀火 首先說說從事研究的人,出土文獻,特別是先秦竹簡 青銅器銘文等等,都是用古文本寫成。古文本的學習屬於文字學範疇,一般比較像樣的大學中文系,都會有古文本課程。到了中文系碩士階段,開始有 古文本 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出土文獻的人,以中文系出身者為多。其次為歷史系出身者 所以,出土文獻的研究者,一般...

該不該跨考現當代文學研究生?

書琰Mint 題主可以正經接觸一下文學,包括文論也聽一聽,畢竟是研究生考試,你需要做文學類學術研究,是不是可以堅持下去的。沒想到時隔許久還能來修改回答,再看這條回答傻傻的 怎麼可能不用考慮工作問題!說一下我畢業一年的想法吧 一戰被英語放倒後,家人鼓勵我繼續考研,並且接受我換個專業學習。那時候一度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