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7歲的孩子偷東西後,你會怎麼做?

時間 2021-05-06 05:20:54

1樓: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我們都記得老祖宗留下的古訓:「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生怕孩子一不小心走上歪路。

事實上,孩子的「偷」是個假議題,在孩子沒有建立起物權概念之前,沒有「偷」的概念,對沒有物權概念的孩子來說,拿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不算偷。

孩子大約在2歲左右,就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了。

如果家長們很主觀地將孩子的這種行為定性為小偷小摸,總是把關注點放在要求孩子不要拿別人的東西上,在一定程度上,說不定會還強化孩子的行為。

怎麼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物權概念呢?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學習、模仿的鏡子,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物權,首先家長要做到尊重孩子的物權。

其實,面對孩子物權概念不清晰出現「偷拿」的情況,最怕的是家長用成年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和評判孩子。

面對孩子所謂的「偷拿」,家長最應該迴避的就是這兩種做法:

一是面子掛不住,先訓斥孩子,有時甚至口出惡言,給孩子扣上「偷」、「品德不好」的帽子。

家長的的心理我們都能理解,一方面羞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能夠由此學會犯錯就要承擔責任,以避免再次犯錯。

但是,在教會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認真考慮維護好孩子的尊嚴。

面對孩子的「偷拿」行為,我們家長在怒髮衝冠之前,一定一定要先理性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用了這種處理方式:

是單純的喜歡嗎?還是這個物品是他嚮往已久的?他想要這個東西,是有什麼需求嗎?又是為什麼孩子不來向我請求幫助呢?……

孩子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並不完全一樣,一定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想想。

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偷雞摸狗」、「小偷」的標籤一旦打上,就是孩子一生的傷疤。

家長還需要迴避的另外一種做法是:過分袒護自家孩子。

那麼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孩子「偷拿」東西的情況比較好呢?

首先,我們可以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有的家長說,講道理也不聽怎麼辦!大招在這裡:

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乙個感情上的鋪墊,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和小朋友進行交換。

交換,是明白物權概念很重要的乙個高階。

這裡有個小竅門,每次出門前,家長都可以讓孩子帶上他最心愛的東西出去玩。

帶著心愛的東西出門一方面,在和其他小朋友互動時有了可以交換的東西;另一方面,也為家長提供了乙個很好的觀察機會。

只有用孩子特別心愛的東西,才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

人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而我們惡言實在太容易變成那根刺破白紙的針,就算孩子長大了,那個刺痛他的地方,永遠都在。

為了孩子這份單純的喜歡和好奇,我們值得花費比指責、打罵更多的精力,去教會孩子這個世界的規則。共勉。

2樓:親子大觀

1、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幫助孩子樹立物權意識,簡單來說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也尊重別人的物品。

孩子從2歲開始,就會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區,這個時期內父母的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分清「偷」和「借」的區別。

告訴孩子「偷」和「借」最本質的區別是是否經過主人的同意。比如同學買了新的筆,你也想用用看,這個時候就需要和同學商量,問問同學是否願意借你用一用,而不是趁同學不在自己拿過來用,如果沒有經過同學的同意,這樣的行為就是「偷」,是要承擔後果的。

2、及時告訴孩子是非對錯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及時告訴孩子這樣不對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小時偷瓜,長大偷牛」 家長們不能輕視一些孩子小時候的習氣,如果沒有加以糾正,就會像滴水穿石一樣,總有一天會釀成大錯,害人害己。

孩子在外面犯了錯誤,很多家長都想著,等有空的時候再教育吧,結果一等再等反而忘記了要教育孩子這件事,孩子的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很容易就保持了下來。

家長們第一時間告訴孩子行為的對錯,一來可以做好當下教育,避免錯失教育的最好時機,二來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算再小也不會被忽視,從而在今後更加嚴於律己。

3、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第一反應都是責怪孩子,用命令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能再有這樣的行為,但是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

所以,父母們也應該自省,仔細想想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需求。比如,有些孩子偷東西是因為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因為父母平時對孩子特別缺少陪伴,孩子渴望自己的父母像別人的父母一樣多管管自己。

小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不可過分放大,也不能輕易放過,家長們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到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才能更好地對症教育。

3樓:李玫瑾教授說育兒

孩子最開始出現這個行為,家長不應該給他賦予「偷」這個標籤。

當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後,家長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中,拿著東西問他: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很想擁有它?

孩子一定會點點頭,這時候家長說:我也覺得特別可愛,但這如果你喜歡這個東西,你要告訴媽媽,媽媽給你買;東西是有你我之分的,你拿走了別人的東西,別人會很難受。如果你擁有的東西被別人偷偷拿走了,你想玩的時候沒有了,你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用這個方式讓孩子慢慢接受,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就讓孩子自己說做的這件事對還是不對,多調整幾次就能調整過來。

4樓:胖鹹魚

我媽梳妝台中間抽屜裡有乙個零錢包,裡面放了好多硬幣,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嘴饞,就會自己偷偷拿錢,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乙個周五,那個星期我偷拿了一塊錢,花了三毛,下午放學吃完糖很開心地顛回家,我媽在院子裡剝花生,我在旁邊練習倒立,結果剩下的三枚硬幣從兜裡掉出來了,其中一毛錢甚至滾到我媽腳邊了,我當時心慌得要炸了,我媽淡定的問我哪來的錢,我很侷促地編了乙個很瞎的謊話,大概就是上週買啥啥啥剩下的之類的,沒想到,我媽完全沒有追究,這個慌撒的實在是爛透了,但是我媽就哦了一句,完全沒有細問!我當時真的是羞愧難當!也震驚於怎麼這麼簡單就糊弄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她自然是看穿我的小瞎話了,卻沒有拆穿我。

是十幾年前的一件小事了,應該再過十幾年也不會忘記。

5樓:小蒲音

我小時候還很熊不懂事的時候,我爹帶我去買水果。

我一看,哈!水果!

就拿了幾顆龍眼在手裡。

誰也沒看見,我爹去找老闆結賬了。

走出去兩步,我很大方地把龍眼給我爹了乙個。

我覺得自己還很有義氣。

內心os:以後有我小楊一口飯吃,就有你老楊一口飯吃!

然後我就被我爹即將暴怒的目光狠狠責備了。

瑟瑟發抖.jpg

我爹拎個小雞崽一樣拎著我回去,到人家小攤上,讓我給人家道歉,還把那幾顆龍眼的錢給了。

人家小攤子老闆笑著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我爹說不行。

不問自取就是偷。

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這件事,也被我小學時候無數次寫進作文裡。

我們語文老師都說xx你能不能換個素材???

小學這幾年你作文裡偷多少回龍眼了你數沒數過???

我爹這個舉動真的讓我記了很久很深刻,以後我但凡有點不正當想法的時候,都會想起我爹帶我在水果攤前面那回,我有多無地自容,羞愧難當。

如果我爹當時替我瞞下了,拉著我快點走,或者是不痛不癢的說了聲下次不許了,那我可能就是:

我錯了,我下次還敢。(悄咪咪)

至今我還是覺得,如果父母不教,不選對方法教,那麼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不加以嚴厲正確的引導,七歲的孩子是熊孩子,二十七歲的大人是熊大人,

到了七十七歲他可能就是熊老人。

在此我也想勸勸各位家長們,

帶著自己家手閒手欠不懂事的熊孩子出門的時候,發現苗頭不對,最好也管管,杜絕這種事件的再次上演。

按你的說法,孩子小,自然不應該與孩子計較,

可我也是孩子,我給你個嘴巴子,你能不能不跟我計較?

6樓:雪沉姑娘

我特別想讓隔壁熱榜問題下面那些支援母親報警的正義人士來這個問題看看高讚。

什麼叫做教育,什麼叫做共情,什麼叫做為人父母。憤怒。

7樓:

我會打,今晚就動手(微笑)。道理我都懂,打他他也不一定會改。但是!!

如果今天不打他,我的怒火實在是無法消除(微笑)。教育他是今後的事情,而今天我只是個不揍小孩不罷休的憤怒人。

8樓:慕珂育兒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才能更好理解孩子的行為。

之前跟這學習的老師說過,孩子說謊有多種情況,但是每一種都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係。

想象性的謊言一般發生在早熟、想象力比較強的孩子身上。會把自己憑空想象的事情告訴別人,對於這種謊言只要不危害他人利益,一般可以放任不管,最好不要去說穿。

例如:今天孩子不小心打破了乙個杯子,父母發現就問是誰打破的,第一次承認錯誤之後換來的是一頓痛打。經過這一次之後下次他就會說謊是自己的錯誤也不承認撒謊,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家長的痛打。

總之,孩子撒謊標誌著他又進入了另乙個成長階段,大人要學會分析對待。

如果父母不懂這是孩子的成長規律,非得給孩子定性成說謊,然後就對孩子施加錯誤的教育方式,比如打罵等方式,最後不排除讓孩子朝重複說謊的道路上發展。

9樓:

我從小到大都沒偷過東西,除了那一次。

就有一次補課班看見別人的手機(巨便宜的智慧型機。非常便宜)放在裡別人很遠的地方

真的很遠,大概就是他在桌子右邊坐,手機在桌子左邊。

現在想想我當時絕對知道那玩意是他的,但是當時就是鬼迷心竅,對自己說那不是他的一定不是。後來就偷了。

然後就是常規的,調監控查犯罪嫌疑人。然後就被叫過去了。然後我當時到那就道歉歸還物品。

我媽也沒怎麼說我,還安慰我說下次別這樣。

我姐知道了,就老是拿這件事嘲諷我。

現在很多年過去了,至今無法放下。

這在這裡也算給這件事乙個了結,對不起那個受害者,對不起老師,對不起過去的那個我。

(補充一下,我當時對手機的渴望,你真的無法想象,但是我一碰手機我媽就罵我,罵的特別難聽,大概就是日你媽……這種不能播的,我用多久她在我房間門口罵多久。說真的,我當時做夢都想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機。)

對不起,真的對不起,

真的真的對不起真的真的對不起

願往事隨風而逝。

10樓:泡沫len

孩子偷東西,已成事實,那我們來談解決方案。

如果發現有這種情況的時候,請大家不要在自己有很大情緒的時候做決定。因為你很憤怒,把孩子拉過來揍一頓,這只是發洩情緒,這只是為了自己抵消自己的羞恥感,而不是為了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呢?有幾種常見的情況。

如果真是為了孩子好,就要先觀察孩子他偷的東西,跟家裡已經有了嗎?如果有的話,款式一樣嗎?有沒有可能他根本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你總是買你喜歡的,沒有買他喜歡的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偷東西可能是因為他想要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給他自己想要的。如果孩子偷得是家裡沒有的,孩子想要的,家裡給不了的,就坦誠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給,是因為家庭的能力還是什麼原因,要準確地傳遞給他。

第二個常見情況:孩子想吸引大人的關注。

如果家裡不止這乙個孩子。很有可能的乙個情況是,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到了身上其他孩子身上,孩子在這個時候,失去了關注力。

他沒有辦法獲得你們的注意力了,這個時候他去偷東西,當他偷東西的時候,你們就不得不注意他。在二胎家庭中,老大犯此錯誤的情況比較多。你們打他,再一次驗證了你們還是在乎他的,你們還是愛他的。

但是,這是乙個惡性迴圈。如果真是這個原因,你就應該告訴孩子,你會關注他。他如果需要你關注,你告訴他說:

「如果你需要媽媽關心你,你就跟媽媽說,媽媽就會關心你,你不需要去偷東西。」然後,再盡可能平衡對家裡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

第三個常見情況:有可能是接受到了別的影響。

不管這種影響是來自電影、電視劇集,還是周邊的同學,或是其他的人。任何乙個行為都不是突然產生的,它一定是被影響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要選擇挑什麼樣的人做鄰居,挑什麼樣的人做同學。

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看看他周圍,是什麼樣的人給他施加了這樣偷東西的影響,是誰告訴了他可以這樣做,想辦法切斷這樣的影響。

第四,從這次開始,一定要進行事前教育,分層次教學。

告訴孩子,什麼是法律問題,什麼是道德問題。因為法律層面的問題是要坐牢的,雖然乙個橡皮乙個尺子很輕微,但是如果慢慢發展成乙個重大的偷竊案件,到那時就不是你們兩人去教育他的問題了。所以,一定要跟孩子進行普法教育。

偷竊,至少是違反了治安管理規定的,雖然沒嚴重到違反刑法,但這個行為至少已經是乙個輕微的、有可能觸及法律的行為。一定要對孩子普及和教育,讓他清楚在這個年齡段,有可能會涉及到的哪些行為,會是違法犯罪行為,違反了什麼,可能會受到的懲罰是什麼?

如果他出現偷橡皮等行為,你們要怎麼懲罰他,當他下一次再犯了這樣的錯誤時,你們又會怎麼懲罰他?這不是暴力揍他這麼簡單。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懲罰他,比如:

罰沒零花錢的使用,限制人身自由等更科學的方法。當他做對時,要獎勵;當他做錯時可以懲罰,但是這個懲罰,一定要事先跟他宣告清楚。對於涉及到道德問題,要以教育為主。

什麼樣的教育適合孩子?是你身體力行,自己去示範。什麼叫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價值觀不是寫在牆上、說在嘴裡的。價值觀是你怎麼做事,是你怎麼判斷一件事情的價值標準,孩子慢慢受到你的影響。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大概率是因為他有乙個無處不想操控他的媽媽。所以,你首先要讓他自己學會為人生做選擇、做決定。給他自由,給他空間,給他做示範

以上,是一些解析跟建議。

怎麼發現7歲男孩子天賦 特長地方?

居爾 怎麼說呢,開發天賦,特長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周圍有乙個孩子是真的在7 8歲開發出了天賦,在某些藝術領域展現出了才能,而且是自發興趣,但這個孩子幼兒園時就去了國外,不是精英培養,屬於快樂教育的乙份子。如果留在國內,做個中等程度的學霸應該是沒問題的,再報幾個興趣班,但肯定不...

如果你發現你6歲的孩子在商店行竊,你會怎麼做?

99FAN生活家 問清楚 1 為什麼要這麼做?肯定有理由,很單純的理由!不要想的那麼複雜!孩子偷東西是很單純的!2 行竊?不對,怎麼能叫 行竊 呢?3 你要帶著孩子去商店,把錢當著孩子面付給商家!並讓孩子道歉,不能偷偷拿別人的東西!這一步要求前提是,完成上兩條 王好 你知道孩子 偷竊 後的反應會影響...

在小時候偷東西會影響長大後的一切嗎?

我是女生,小學2,3年級那會兒經常偷錢,偷爸爸的,去大姑家也會順手拿幾個硬幣 5角1塊的那種 偶爾去二舅家也會拿幾塊錢 多了也不敢 哎,這是我一輩子的羞恥。原因就是當年我爸明明答應給我買素描貼,然後出爾反爾不給我買還藉機亂按罪名罵了我一頓 把我氣得不行,就沒去上學,一直在外面挨到放學點兒回家然後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