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孩子快樂,卻為何經常 逼迫 孩子?親子之間的矛盾 無法溝通等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時間 2021-05-31 06:20:00

1樓: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呢,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家有三個小孩,從和他們互動過程中,感覺到強迫或命令孩子的時候,往往是由於家長的情緒在作祟。因為自己有情緒,所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呢,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這個問題長期影響向了你們的親子關係,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助,可以諮詢廣州聽說吧,我們這裡有非常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2樓:馬海燕

因為家長在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也是不被理解的啊!就這樣一代一代傳襲著。他們小時候被對待的模式無意識的留在他們的身體裡,等到他們變成了家長,又無意識的給到孩子。

好在,很多的家長經由與孩子的衝突,意識到了問題,並勇於去面對問題的根源,最終開始自我成長。

3樓:修行的害蟲

因為家長歷經滄桑,知道生活不易,其實是很難。於是對得失會太過在意。

而孩子對生活很難無法理解,過於草率叛逆。

有些事情,雖只有個苗頭,但歷經滄桑的父母幾乎馬上可以預見到將來失敗(雖然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但在他們眼裡還是孩子的你,注定是失敗的,而且事實也是如此。),以他們對得失的在意程度,是不可容忍的,必須立刻果斷滅了這個苗頭,連孩子腦子裡想想都不可以 。

4樓:

父母愛孩子天下所有人都相信,只有乙個人除外,那就是孩子自己,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來衡量,而是以孩子的實際感受來衡量。

很多家長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分數,而往往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從而導致親子關係不和諧。而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自我認同感也隨之降低。這就好比建大樓沒有地基,這時候不管給孩子買多少參考書,報多少補習班,他的成績都難提高。

因為對孩子來講,他所需要的不是這些。但是家長不知道,往往簡單的把問題歸咎於孩子,從而加大對於孩子的處罰,形成惡性迴圈。

5樓:聽說吧心理

是的,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需要依賴父母而生存。但父母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孩子會慢慢長大,此時父母也應該隨著孩子長大而「長大」——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方式。

然而,很多家長由於過度擔心孩子,怕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替孩子包辦,逼迫孩子做一些自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有些家長心裡知道這樣做孩子不會快樂,但認為這樣做是為孩子好,孩子卻不以為然,所以造成了親子間的矛盾;有些家長則是完全不理解孩子,也感受不到孩子的痛苦。在缺乏相互理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親子間的難以溝通。

當家長過於強勢,總是逼迫孩子,孩子就會感到被控制,失去了自由,產生對父母的憤怒。有些孩子將自己的憤怒向外界表達:或是叛逆、或是打架等表現都說明孩子需要發洩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內向型孩子則沒有表達,只好攻擊自己,產生抑鬱、焦慮等症狀,嚴重的更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疾病。

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來

6樓:

-家長都希望孩子快樂嗎?

我覺得並非如此。不幸的是,大部分家長的教育行為,是以社會評價為導向的。

「我這是為你好」的意思是,「我這樣做是為了讓你得到更高的社會評價」。

而在根源上,這是因為,「我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得到更高的社會評價」。

我當然不是說社會評價不重要。開明如我,以後如果有孩子了,在家裡絕對不會因為「把筷子插在公尺飯裡」之類的事情責備孩子,但是出門在外,一定會提醒她/他遵守這些所謂的規矩。

有這樣乙個趨勢:個人越成功的家長,越容易把孩子的快樂置於社會評價之上。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他們自己已經不需要更高的社會評價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嚴重誤解了「孩子的快樂最重要」這個宗旨。

孩子的快樂確實最重要。

但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競爭力也同樣重要——它其實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快樂。

這兩件重要的東西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矛盾和摩擦。處理好它們的關係,才是教育的藝術。

事實上,它們的關係是不可能處理「好」的。完美方案是不存在的。這永遠都是權衡與妥協的過程。

只是,不管羊多快樂,放羊式教育不是藝術。-

7樓:

不錯,家長希望孩子快樂,但他們不是只有這乙個希望,還有在朋友同事親戚那裡面上有光,自己未完成心願的滿足,以及在孩子面前獲得肯定,錯誤的認為自己養孩子的付出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他們不是只有父母這樣乙個身份,時時還會受到其他自我意識的影響。社會上的極端事件,比如當父母的吵架把孩子做磨心,離婚時對孩子的傷害等等,無不是他們彼時把為人父母的責任放到腦後了。

8樓:業海沉舟

*我僅僅就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做一些我自己觀點的闡述,如果偏頗請指出。

孩子小,不能理解家長,有情可原;

孩子是在逐漸的成長之中的,小時候常被父親嘮叨「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之類的,可是我母親很少說這些話,小時候大多數的挨打不是因為不學習、考試成績低,而是偶爾因為不聽話,吃餃子沒吹一吹(聽起來可能很荒唐),小時候學習不好,可能會接受一些懲罰,這個是在我小學3年紀的時候才樹立起來的意識,而我毫不誇張的說,剛開始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上學,因為父母沒有跟我講。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經歷,寫的很簡略,只是想通過此說明一件事情,父母是可以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可是對於很多事情,父母沒有抱著一種孩子還不懂需要跟他仔細說明(或者是乙個有創意的答覆)的態度,很多時候導致的是孩子的茫然無措,試問多少人是在入學以前就知道上學是做什麼的,試問誰在自己的家庭裡接受過正常的性教育,試問有多少父母真正注意過孩子各種心理期的到來?(叛逆期的孩子要理解父母確實很難,因為那時他們對自身、對這個社會抱有一種疑問)至少在我生活的環境裡同時代很少有父母能做到。一旦因此產生了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或者是兩者產生了隔閡,那麼孩子想到父母的時候第一時間肯定不是理解,而是類似於憤恨的一種情感。

家長歷經滄桑,世間冷暖,為何卻不能理解孩子?

對於這個我還是想說說我自己,小時候真的感覺自己很多想法,很多的事情不能被父母所理解,高中逆反期來臨我也經常問自己我到底幹什麼活著……但是現在看來很多事情責備我的父母是根本不對的。(雖然,小時候的某些事情確實是父母不對,不過自己就沒有做錯的地方?)

我現在21,大學即將畢業,如果我5年後結婚生孩子,試問,我能有多少社會經歷?即便我有這些社會經歷,那麼這些經歷對於撫養嬰兒期~幼齡期(心智尚未成熟、尚能理解一部分事物)的孩子又能有多少幫助?孩子是乙個剛剛安裝完的作業系統,我們需要的是裝配各種軟體、提公升各種硬體的裝配手冊,而不是一本寫的滿滿當當的使用守則。

對於我這一代的人,不少普通家庭的父母教育水平都不高,所以也不能談什麼精英教育,更不能說有什麼設計良好的發展路線。所以我認為家長不能理解孩子,才是情有可原,在孩子開始學習以前,家長應該學習一下如何去教育孩子。

親子關係惡劣,本質上是父母的無能、溝通能力低嗎?

親自關係惡劣,這個我了解的還太少,但是不管父母是不是無能,一旦建立矛盾那麼關係肯定會很惡劣,還有家長的「願望」和孩子的「理想」產生強烈衝突的時候,這也不關乎家長能力的問題。我認為還是乙個溝通理解能力低導致的親子關係的惡劣,不能化解矛盾,不能通過相互理解得出乙個合理的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

這三個方面之外。

其實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我只是個孩子,還沒有為人父,我現在所面臨的是就業的壓力,和對於前途的迷茫。這時的父母更像是我的後盾,在自己覺得自己無能、想要放棄的時候的一種慰藉。

我只能在自己成為人父之時,盡力做乙個好父親,我應該做的是先去試著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要求孩子來理解我,因為孩子的心智是不成熟的,我需要注意孩子各種生理和心理的週期,我需要給孩子正常合理的享受和娛樂的時間而同時對其進行正常的素質培養,我得以身作則不能讓孩子把我的那些壞的習慣學過去,當他迷茫的時候我可以用我的過去來給他以借鑑,當他成長的時候我可以用自己的話語砥礪他的內心。

某個時刻孩子自然會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你如果在他面前嘮叨一些本質裡的東西,他反而會覺得你很做作。

孩子也不是無辜的,同一種教育,一千個孩子會出來一千個結果,逆反期的孩子也不會接受父母的教育,那時候正是孩子缺乏管束,成長為大孩子的階段,也是孩子基礎新鮮事物,開始犯錯誤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家長起到了護盾的作用;性成熟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話說這個時期越來越早了)這個時期孩子從生理到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且對待事情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說,孩子這個作業系統自身也存在著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現出來的特性和問題。

*以上僅僅是以乙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涉及家庭經濟狀況極差和家庭經濟狀況極好的情況。(不可否認的是家庭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成長速度和可用資源)同樣,我也不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正確的,畢竟我沒有撫養過孩子,不能衡量這個過程中的得失;我所處的家庭給予我的也是更多的保護,對此我感到的是些許的後悔。

9樓:顧lily

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快樂?

關鍵是現在快樂還是將來快樂的問題。

大多數家長面臨的選擇是讓孩子先快樂後痛苦VS先痛苦後快樂。

【撇開少部分思想開放,且經濟實力雄厚,能夠保障孩子一生快樂無憂的家長不談。】

大部分家長社會經濟地位一般,他們希望孩子將來成功,出人頭地。在他們看來,成功=美好快樂的生活。

家長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幸福後半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結論。可是,孩子是沒經歷過也很難理解這一些的,家長只得「逼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因為他們看到甚至感受過社會的殘酷。

例如:放學回家是應該寫作業呢還是看電視呢?

孩子看到的是現在的快樂被父母剝奪了,家長看到的是孩子預支了後半生的快樂來獲取此刻短暫的快樂,視角都不一樣不衝突才怪。

10樓:曹文雯

孩子的成長很快

而家長的成長很慢。

對5歲的孩子而言,一年佔到了他已經經過的人生的5分之一,但對家長而言,這一年只有40分之一的分量。

所以孩子知道自己和一年前的自己已經不一樣,但家長往往難以意識到這一點

當孩子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對於家長是有著完全的依賴性的。

這個時期,他要吃要喝要拉要撒都只能依靠家長,家長需要全方位地包辦孩子的整個生活。

而當孩子逐漸長大,需要家長插手的事情越來越少。

但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種改變,仍然按照慣性想要去插手以前孩子需要他插手的事項。

用那啥點兒的話說,「落後的生產關係無法滿足發展了的生產力的需要」,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孩子已經長大了,但大人仍然按照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

你問「家長歷經滄桑,世間冷暖,為何卻不能理解孩子?」

在我看來,有為數不少的家長,並不是「能」或者「不能」理解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想過要去理解孩子」的問題……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問題,往往會問「怎麼能讓孩子改變」。

並且執著於描述他們所希望孩子變成的樣子,或者說,發洩自己的想法不能實現的鬱悶情緒。

卻並不真的琢磨「怎麼」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即便指出「家長的行為才是改變的關鍵」,也往往只能得到「老師您說得對,可我們年紀大了,改不了了」之類的回答,

人總是更容易【期望別人改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下決心【要改變自己】。

(無論是在對孩子的事情上,還是其他的事情上)

從這個方面來說,為什麼感覺中老年人都比較不願意改變?這個回答我覺得有點相關,可以參考一下。

為什麼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績好,覺得只要考上好大學的孩子就了不起羨慕。?

rebecca 這樣一問,好像真的不是特別需要。主要青春期精力旺盛,學習考名校消耗下精力,順便搭個台階。幹別的,談戀愛啥的風險大,如果還能找到與青春相伴的值得的事也可以的。 kiliga 因為成績好,考上好大學真的很難,很難,需要經年累月的堅持不懈,需要一顆能吃苦的上進心 不要覺得大學無用!不同層次...

為什麼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女孩子工作穩定,什麼鐵飯碗,真的適合嗎?

不知道。但是不合適。別和我說什麼他們是為了孩子好,不管,我tm才不要過被安排好的人生。什麼才是好的人生?像她一樣讀了大學,但是當個家庭婦女?槓吧,我就是看不起家庭婦女。這種不要錢的保姆要是那麼好,怎麼男人不去做?既然她的人生那麼爛,那麼她又有什麼資格來規劃我的人生? 飯小白P 剛畢業,父母想讓我去國...

為什麼長輩都希望後輩生孩子?

Stevie 其實長輩希望後輩生孩子這件事,本身是非常自然且無害的。從長輩的角度來說,既然孩子結了婚,那麼那句 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就真的是他們對孩子們最真誠實在的祝福而已。家庭結構 在他們眼裡,應該是由父母和孩子組成的。所以他們等到孩子結婚,便自然地認為要有個孩子才對。他們並不會思考或者提前設想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