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如何放下愛慾這方面的東西

時間 2021-05-30 09:21:24

1樓:化龍需點睛

愛慾?性慾?

不管你是什麼欲,都是貪嗔痴的那個貪

你能放下你的貪嗎?不能吧,所以,你肯定沒辦法放下你的這個欲

不能又如何,不影響你的修行的

你想放下,無非就是這個欲對你有負面的影響,我們把它變成正面的不就好了嗎?畢竟,你是不可能放下的,真的能斷貪,你就是佛,你就是仙

你見到人,誰真的斷了貪嗔痴?說出來,讓我們漲漲見識,沒有的,現實生活中,都是帶著貪嗔痴在活著的,你能叫出來名號的,任何一位,都沒有真正放下貪嗔痴,他們和我們的區別,只是他少一些而已,能被勾起來的更少而已

我們和那些大修行比,還差那麼那麼那麼遠,你就來要求自己斷掉貪,太為難你自己了,你該聽聽張宇的那首歌:我為難我自己,真的,你何必呢

既然放不下,那我們就不應該為難自己了,我們把要求先放低,我們不求放下,我們揹著它走,等你的身體健壯如泰森,我想,你就不會在乎背上揹著的這個10公斤負重了,你覺得重,只是因為你不夠壯而已

點完讚之後,你還可以再去聽聽林憶蓮的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2樓:Eric.H

吃飯也是慾望,那要不要放下?

睡覺也是慾望,那要不要取消?

反正我是搞不清楚,那餓肚子有啥意義,有啥意義,你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有啥意義?

3樓:微笑

首先要真正明白為什麼要放下愛慾。要如實觀照自己的內心,看清楚十二緣起的過程,明白愛慾是如何產生的,會產生怎樣的痛苦。如果念頭不通達,不真正明白為什麼要放下愛慾,只知道是書上說的,內心中對愛欲還有迷惑、留戀,怎麼能夠真正放下呢?

明白道理之後,就是實際的心理訓練。不淨觀或者白骨觀都是有效的辦法。沒有條件看到白骨的可以用蒼老或者垂死的老人形像代替。推薦學習《大念處經》。

4樓:

所謂「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修行中的身心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

需要「戒淫」往是因為精滿氣通,道家常說精滿自溢順成凡,精滿化氣逆成仙。在初始階段,這是正常現象,一般建議飲食盡量清淡些,晚上睡前打坐加一坐,減少獨處時間,增加《心經》的持念。待這一階段過去,就自然而然不思淫了。

同樣的道理,修行到了一定階段,對物質的能量轉化和吸收能力變強了,往往一點點食物就足以滿足身體的正常運轉。因此「過午不食」、「日中一食」都是「氣滿不思食」的自然反應。

我見過平常一天只睡兩小時,生活工作卻都十分正常的修行人。但這並不是刻意為之,只是修行時間長,功夫做得深,慢慢的神足入虛,睡眠時間也慢慢的從一天8小時到6小時再到4小時,最後變成2小時,偶爾還能連續半個月不睡覺,這就是所謂的「神滿不思睡「。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前人說修行,那無慾無求的境界,是在果地境界,我們讀經,是從因地起修,境界不一樣,不能強求。最好是從乙個正常人開始,順其自然地慢慢積累經驗一點點突破。

5樓:千古傷心

不要怕,不要逃避,不要當成對頭,有愛就去愛,坦坦蕩蕩,無愧於心。

去愛吧,好好愛,真誠愛,先經歷了再談其他

連愛都不敢愛不經歷愛,空談放下,不過自欺欺人等你都經歷過,圓滿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辦了畢竟釋迦牟尼佛也是出生大富大貴,擁有一切之後才開悟的

6樓:月華

修行人非是不能吃肉,而是修習久了自然而然對肉的慾望從有降到無的過程,道德曰:天之道,補不足而損有餘,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非是讓你一開始就放下愛慾,如燒飯火候到了,自然可以出鍋入口,而不是一下子生吞了

7樓:正覺乞士

《楞嚴經》中講的阿難和摩登伽女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愛慾是輪迴的根本,想要脫離輪迴,必須要斷除,剛開始我也會像很多人一樣,為了去斷除這個,專門持乙個咒,剛開始有效果,但是一段時間之後,不減反增,很是苦惱,後來乾脆就不管啦!三年多過去啦!現在基本沒什麼淫慾心,直到我看到了這句話,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煥然大悟。

把我們的注意力不要總是放在這上面,把時間都在花在修行上,時間久啦,自然水到渠成!

8樓:之乎

不必從開始就完全放下,不過一定要節制。隨著修行的深入,逐步了解一切真相後,自然就會看淡,直至完全無所謂。還有素食也是如此。

不要一開始就完全素食,只要盡量少吃葷腥即可,到後來會逐步不吃,甚至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吃不下。

9樓:孫浩洋

我的經驗,有本書叫《屍體變化圖鑑》,了解一下。

身體也就是那麼一樣東西,長得好看確實看上去很棒,但是生命無常,情慾在存在面前不值一提,所以該放放該舍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這個過程很長很難,需要長期的自我調節,估計很多次失敗,但是努力總歸是沒有錯的。

10樓:趙俊

能放下,自然就放下了。不但放下愛慾,也放下成佛,放下普渡眾生。

所以放下真的是沒有方法的。或者說一切方法都是方法,禪修,密咒,六度等等。

明師的作用就是,如果和你有緣,他就能知道那種方法,能讓你放下。不然只有自己來嘗試放下的方法了。

當然最後你放下一切生滅,見到了寂滅的大涅槃,不生不滅的本體。那麼你還要放下這個靜態的寂滅涅槃。

因為畢竟圓滿,一切現成。充滿信心的世間生活就可以了。

11樓:嘉善寶

愛慾其實對修者而言是最基本的也是中心這樣的關卡,一切障礙因愛欲而生。

欲要放下,先要體會它的真實,它是苦還是樂?是長久還是一時?

明白後才能知佛言不虛,才能生清淨心,才能舍清淨心。

12樓:

修行人分好多種,沒有要求所有人都放下愛慾。乙個不夠就來倆,倆不夠就三四五個來吧。但是和尚這一身份的修行人就不可以,乙個也不行,甚至同性都不可以。

13樓:蜜蜂

這是個念頭,當你起了欲念,可以默念一句:念頭起,念頭滅。然後就真的不去想,下次在起念,也是一樣心中默念。突然有一天你會感覺到突然被斬去了欲根。

本人親測有效

14樓:蘇格拉迪

放不下乙個人,你該問問自己到底是放不下什麼。是自己提的分手還是對方提的分手?那自己提分手的原因是什麼?對方提分手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自己提的分手,你又為什麼放不下她?如果對方提的分手,你既然愛她為何不尊重她的選擇?

修行人最講究如是,講究直心。

真愛不是占有,真愛是無論對方做任何決定,都尊重,都愛她。愛她,不一定要擁有她。這也是慈悲心。

如果你想擁有乙個人,這是否就是我執呢?

其實如果放不下就放不下吧,那就接受自己的放不下,不要糾結,不要抱怨自己,直心是佛陀。不要去想怎麼放下,你只需要接受自己就好。

真正接納自己了,放下全在無意間,當你發現這個世界是生滅無常的,當你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存在永恆的,當你發現這個世界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你真的就沒有什麼可執著的了。

你會愛一切,你只想奉獻,你不會再想擁有什麼了。

15樓:一位大v

不二法門

修行在於摘除分別之心,可愛的異性,可愛的同性,他們都是可愛的,都值得被愛。

可愛的人,不可愛的人,他們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而無自性,世界決定了他們是否可愛,所以無差別。

希望得到眾生青睞是博愛,希望得到眾生中某乙個的青睞而分別其他眾生,則是小愛。

當然我這輩子估計夠嗆摘除小愛之心了,因為我太愛我老婆了,她是我學佛的起點,但也是最終的障礙。如果不是巨大變故,我也就止步於此了,看機緣吧。

16樓:景爍燚燚

修行人放下愛慾,我覺得作為正一的,並沒有提倡放下慾望,而是順其自然,維護平衡

修身,不能縱慾,修心,得提公升道心

總言而之,沒有讓人不近男女之事的說法

和尚特別戒色,結果現在全是花和尚,這就是不遵守道的結果釋迦摩尼成佛,那是他享受了人間的繁華,後宮佳麗一群,夜夜笙簫,突然一天覺得沒意思了,就去修行,苦修,最後證悟成佛

而乙個內心根本沒有放下慾望的人,你讓他放下,那不是放下,那只是壓制,有壓迫就有爆發

如何提高詩詞鑑賞能力?想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看那些書入門呢?

已登出 在中國,所謂詩詞鑑賞大致分兩種場景 應試的和非應試的。應試這方面的話,重點在怎麼做題。多看基本參考書,多做幾套題,摸清套路基本就能搞定了。但是也有搞不定的情況。你說,一首詩,一首詞,我看都看不懂,何來做會呢?所以回答這問題的關鍵不在開書單。書單並不能幫你解決識字問題。字不認識,就不必著急學怎...

如何看待曾豔芬0320在推特這方面的表述?

中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 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著 地大物博 是事實 不久就不再自誇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 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 卻也是事實。於是有人慨嘆曰 中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

孩子馬上三歲了,特別愛看書,如何發展這方面的潛力呢

小樓一夜聽風雨 首先這是好事。那麼就說說如何把好事變的更好。1 選擇好書籍,不要什麼書都看,浪費時間,擾亂思想。2 控制好時間,不要影響學習,過度閱讀也不是很好。3 姿勢一定要注意,注意間隔放鬆,別到時候看這看著戴上眼鏡。4 學以致用,別光看,多想,多動,別成了讀死書死讀書。 小開心媽咪 孩子喜歡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