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為了舒適在家鄉當中學老師?

時間 2021-05-30 08:34:51

1樓:MollyJones

挺好的額。可以多陪陪父母,多跟親人朋友走動。

不要說是為了舒適。其實每個人都希望過的舒適。遵從內心就好。

而且你這呆在家裡的價效比完全比去一線高。是我肯定選家裡了

2樓:檸檬橘子汽水

字裡行間就是看出你的願望,就是不想從事教育行業,我覺得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吧!要不然選擇了你會後悔,心有不甘!!!!其實不管你選擇了哪條道,這道人生轉折點的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錯,只是意味著你選擇走上怎樣一種人生道路。

因為你無法去走你放棄的那條路,那麼你根本無法衡量你最終的決定是否更美好,也因此,不要認為一定有一條路是正確的,其他都是錯誤的,如果這樣,你會發現,所有的路都是錯的!!!!

3樓:彼岸花

你想要的舒適指的是高收入,穩定,寒暑假拿全新,有週六日,還是什麼呢?根據你所說的,你不太適合做老師,不擅長跟青少年交流就是個大問題了。。。。

4樓:麟海

先說市場情況:

參公職位的待遇近年在不斷調整,整體調低,在教育領域,對教師的個人監管力度也在加強,簡而言之就是補習課外快會漸漸沒有那麼好賺,從事其他領域的副業也會一步一步遭到限制,少了一些從業自由

但專職教師仍然是個金飯碗,尤其是能在地區內相對較好的學校任教,從業時限越長,能夠拿到各類職稱評定、資質評定、教學獎項的教師無論是社會地位、綜合收入還是個人成就感,都能直線上公升

市場上的各類教育機構大多都帶有濃厚的商業性質,收入相對高,能夠選擇的方向也相對自由,但國內的大環境不算太好,哪怕是所謂500強也大體遵從乙個玩法,大部分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服務不可能達到學術,甚至是正規的高度,雖說不能一棒子打死,但商業教育這一行更多偏向商業而非教育,學生入學看重結果而非過程,主辦機構的經營管理者注重的績效指標永遠與營收掛鉤,投資人看重的無外乎風險與收益,導致國內整個商業教育風氣轉變為成果導向

這就直接導致了這一行對於從業人員而言非常不友好,基於定位分析:低端的專職講師最大的特點是「可快速複製標準」,屬於炮灰角色基本沒有前途,中高階專職講師大多針對能夠提供大量收益的「高階客群」,而現在的風氣要求這一類導師「功成名就,令人信服」,這是許多博士學歷以下的應屆生都達不到的要求;如果轉型做企業產品研發或者內部管理,相比於學術的專業度,更多的要求一種「社會經驗」與「工作技巧」,對於應屆生而言太難

再談優勢問題:

我個人認為,客觀來講,在求職這事兒上,題主就只有乙個大優勢,那就是題主你的教育背景

求職其實是乙個過程,學歷是乙個門檻,在應屆生招聘過程中,沒有任何乙個企業HR真正關心應試者靈魂的顏色,也不會在潛在能力的探知上花太多心思,他們更注重的是應試人能否「踏過門檻、低成本低風險地快速達到工作標準」,究其原因,除了少部分特別警醒、特別有天賦、能力特別強的人以外,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其實都差不多,之所以對某些崗位設定高門檻,一半是出於「能力須證明」考慮,一半是HR自己也要完成KPI

而參公單位的標準很簡單,他們不太在意你究竟能不能做這份工作,過了門檻,你的所有可能轉化為優勢的優點都是加分項

這也就意味著,在做選擇的時候,不僅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還要看清楚行業局勢

也別光盯著薪資,錢固然重要,但薪資絕對不是衡量工作含金量的唯一標準,並非是「你的優勢轉化變現」,出來工作,要把「一切轉化為自身的價值」

最後聊聊選擇:

我們做任何選擇的時候都應該遵循馬羅斯需求層次,優先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再談其他

醫學在不斷發展,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在考慮職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帶著長遠的眼光

為民營、私營企業工作,35歲以前最大的優勢是「青春」,35歲以後最大的優勢是「經驗」,「青春」意味著企業或單位用人「低成本、高風險」,「經驗」意味著用人「高成本、低風險」,那麼要成為乙個不會被時間所淘汰的人,就要往「工作內容存在高風險」的道路走

意思就是你要麼「有自己的事業」、要麼做到「資深」成為「精英」、要麼「有名氣」、要麼「做乙個優秀的管理」、要麼讓大眾或者一小部分掌權者「離不開你」

不管怎麼選,都得拿命去拼,上天在某些事兒上是很公平的,想要什麼,就要拿同等價值的東西去交換

選擇在家鄉任教意味著相對穩定,但這種穩定往往是一劑「毒藥」,這份工作能夠很簡單的滿足生存需要,但不一定能讓你「自我實現」,換句話說,不需要用命去拼,但需要保持熱情,有原則有堅持

針對題主的問題進行解答

第一是不擅長和青少年交往

並非不擅長的事就不可以做,工作中但凡面對職責,就沒有「不可以」這類說法

第二當教師面臨著知識降級,在授課範圍外的知識長久不使用會遺忘

沒有人能夠精通全部,「精英」意味著「精一門」或者「雖泛但有一專」

第三如果進了體制內當教師也許今後都不會改變了,而我想在更廣闊的地方從事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拓展可能性這事兒行動大於想法,出來工作以後家庭與責任最重要,不如先穩定一下自己的工作,有些積蓄,從小專案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兒,時機成熟了再考慮轉過去也不遲

以上,祝題主早日找到順利工作

5樓:

先說能不能,再說該不該,然後再說想不想。

現在的人啊。

沒考過進過編制的人,永遠都覺得是想不想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還有一種人,壓根沒試過,他她就一直問該不該。

殊不知試過以後就成了能不能的問題。

把標題改為能不能舒適的在老家當個有編老師,更合適。

會有人來告訴你,想在家鄉考個編制有多難得。

趁早讓你清醒一下,還該不該。

你問問大家你該不該成為全縣首富?

你問問大家你該買法拉利還是蘭博基尼?

你問問大家你該嫁給豪門還是明星?

你問問你媽你該不該打。

還該不該舒適的在家鄉當個老師。

第一當老師不一定舒適,

第二教師編不是你想考就能考上的。

第三沒錢肯定舒適不到哪去。

第四一看就沒結婚吧。結婚了想舒適那得看你老公是個啥樣的。家庭生活帶孩子只要一開始。你還想舒適?做夢呢。

所以奉勸你,

要麼大把掙錢,然後找個小鮮肉,讓他伺候你,你大房子住著,大奔開著,大晚上叫著。一線名牌穿著戴著拿著,大魚大肉吃著,大把人民幣花著。

要麼考公務員,然後公升官,你大房子住著,大奔開著,大晚上憋著,普通品牌穿著戴著拿著,大魚大肉吃著,大把人民幣存著。

要麼整容出道,然後捧紅自己,你大房子住著,大奔開著,大晚上叫著,一線品牌穿著戴著拿著,大魚大肉吃著,大把人民幣撒著。

要舒服,要麼有錢,要麼有權,要麼有名。

從來不存在沒錢沒權沒名,生活還舒適的。生活教你做人。

6樓:南祥雲

如果探索人生的未知的慾望是非常強烈……那就去吧………

但是,結果可能就是辛苦勞累了幾年後,發現,沒啥意義,一線城市的迅速上公升的機會,相比十五年前,大大減少,相比十年前,減少很多……當下,去一線城市抓取人生巔峰的機會,可能不如三線省會,因為你這塊資源,放在稀缺的地方,價值會更高………去了乙個泯然眾人的地方,那………

反而不如當初踏踏實實做乙個高中老師更幸福………

我勸周圍的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我說你不同於男孩子,可以去闖,35歲再結婚也不晚………你家裡準備好京滬購房的首付款了沒?如果準備好了,你就去……京滬工作五年,有資格了,買了房,就只有還房貸的壓力………

如果,你爸媽能給你全款在京滬購房,那你就更不怕了……

如果你想京漂滬飄幾年,再回老家………那你乾脆連去都別去……耽誤婚姻,耽誤建立事業基礎………兩頭空……

你需要確定的,是將來在一線城市永遠生活下去,還是在家長生活?忌諱左右搖擺………以你的學歷能力,一線城市也沒問題,就怕幾年後,厭倦了……再回家鄉……

我就曾是個京粵漂…………最後說服不了自己留在北京或廣州,父母年勢已高,也不可能跟我在京生活,待過十年之後不喜歡特大城市滿眼是人的囧迫感,還是回了老家………

如果最初決定北京廣州定居,房子都是買得起的,當時………

該不該為了遺憾考研?

cobra 建議你去讀一讀韋伯的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沒有看到你對書籍和學術的相關描述,只看到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當然作為大學生這一點值得肯定。研究生是需要研究的,無論研究什麼,如果你感到知識的召喚,求知若渴,可能你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人和人不同,考研並不是都要去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人即使隨大...

該不該為了妹妹勸父母復婚

吉咪 我認為不用。如果他們真想復婚的話,不用你勸也會復婚的。妹妹健康成長固然重要,父母的幸福和感受同樣重要,已經離婚了,他們不會也不需要因為妹妹復婚,如果他們感情和好了,復婚就是自然而然的啦。順其自然吧 王小景 不該!千萬別說為了誰,那你能不能為了父母的各自幸福就別勸啦,父母復婚沒什麼意義,妹妹不懂...

該不該為了穩定生活而結婚

洛溪 這個問題就很奇怪,該不該為了全面提公升自己而選擇結婚,結婚跟全面提公升自己有什麼關係,有些人總覺得兩個人結了婚就好了,想多了吧,如果婚前連乙個人的日子都過不好,婚後怎麼過好兩個人的日子,還有結婚了就能提公升自己了嗎,醒醒吧 變型的鋼鐵 當然不應該。婚姻不是交易,更加不是人有我就必須也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