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審計,先有風險評估程式還是先有總體審計策略

時間 2021-05-29 22:25:40

1樓:wykisadog

工作中,沒有誰先誰後,考試也不會考,你引用的規定也沒有說明必須誰先誰後。。為什麼,因為風險評估和審計計畫一直是交叉的。或者可以說是同時完成。就像吃飯,沒有先吃飯還是先吃菜之分。

我說一下審計的基本流程。

首先承接業務,決定承不承接,就要對客戶進行一定了解,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了解一下行業、收入、成本等等,風險大不大,客戶怎麼樣?會跟潛在客戶,業務介紹人(律師或者券商)等等聊一下。

這就是初步的風險評估(也可以稱為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但這裡只是大致了解)。

如果決定承接,那麼就要深入了解,但是深入了解前我們就要計畫了,何時跟客戶管理層聊天,何時進場,何時提供電子賬套等等。這時候的計畫是不會出審計計畫底稿的。但是不做計畫是沒辦法安排時間的。

有乙個初步計畫,拿到了一定資料,了解一定資訊。可以進行初步風險評估,這個風險評估,不僅僅是看賬,還要了解全面的經營環境,包括同行比較等等,主要確定的是重大錯報風險領域,收入發生?成本完整性?

應收賬款存在?等等等。每乙個科目是如何進行審計,執行那些審計程式等等。

執行了上面的程式後,就可以出審計計畫底稿。審計計畫底稿詳細記錄了前面所有的資訊,這個東西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審計計畫。在後續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需要修改審計計畫的,就是在這份底稿上記錄。

2樓:橙橙L

對於審計業務,應該先進行初步業務活動,目的是判斷能否承接業務,符合條件才可以承接業務,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其次,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需要做計畫,包括兩個層面的計畫,即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畫。制定計畫肯定不是目的,審計的目的是按照計畫實施審計程式獲取證據,發表審計意見。當然,隨著審計過程的開展發現計畫制定的不合適就需要修改審計計畫,審計計畫的修改貫穿整個審計過程中。

接下來才是制定風險評估程式,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確定風險應對措施。

so ~先有計畫(當然包括計畫風險評估程式),之後才會實施風險評估程式吧

3樓:

先是「了解被審單位及其環境」,然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再然後「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再之後是「風險評估程式」,之後「實質性程式」。

題主的1、2其實是「了解被審單位及其環境」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還不是風險評估程式

審計師如何對此種內控風險進行審計?

拉莫 具體的方法,其他答主也講了,我補充一下,按照題主的描述,意思是這個分公司已經內控失效,業務違規卻手續齊全,認為整個分公司從上到下都被收買了,鐵板一塊,我可以肯定不會是這樣子的,建議題主加強政治學習,我們所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賴群眾,發動群眾,可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的空話。 Al...

立信審計or德勤風險諮詢?

Ieltsfaker 這有什麼可以猶豫的 內資啥時候可以和四大比了 真的無奈 四大諮詢第三梯隊的,想進大券商投行部並不是考證看出來就一定可以了,還要看個人學歷,經歷。我室友啥證沒有,不也畢業去了申萬巨集源投行部 努力刷學歷和知識才是重要的 Hugin 說真的。反正你都會懷疑人生,然後都會瘋狂地想跳 ...

求大神通俗解釋 檢查風險 可接受的審計風險 固有風險 控制風險?

支援 差不多大叔 這個實際應用不搞的。連外審中的四大都不搞的,不是說公式有毛病,但這只是個理想中的公式。因為其中的風險根本量化不了,量化不了就算不出來。甚至算不出來就說明這個公式沒經過證明,只是個思想的表達的公式化說法。屬於想想好有道理哦,是那麼回事的乙個公式而已,背一背就好了。關於幾個風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