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物質條件這麼好,為什麼小孩子反而不好好讀書了?

時間 2021-05-11 10:08:42

1樓:鼓樓向南安河橋

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孩子在玩耍享受時獲得的快樂遠遠比學習獲得的快樂要多,對於感知能力和前瞻性較低的群體來說,自然不會愛學習。簡單說來,樂不思蜀。

2樓:

其實不是。

以前老一輩雖然辛苦,但是讀書也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相比之下不幹活有飯吃才是幸福的事。

所以老一輩除了沒條件讀書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有條件卻沒認真讀書的人。

我爸和他一大批同學就是如此。

3樓:

什麼原因呢?

讀書,是用眼睛通過書本去學知識,認識世界,明白道理,解決苦惱困惑,找到人生的方向。

但是,如果我不告訴你這些,只說讀書是為了你以後能上大學,未來會有能力買房買車娶妻生子…

你覺得那些早已實現這些的家庭出身的孩子還會在乎這些事嗎?

學習是項苦差事,所以需要有或理想或功利性的目的——當然,絕大多數人讀書是帶有功利的,所以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不曾實現的慾望。

現在的孩子,是低慾望的一代,至於為什麼低慾望,大概也是一種焦慮延伸到兒童的病症吧!家長無趣,導致兒童無趣;家長麻木,孩子也自然跟著麻木——家長在父母的幫助下滿足了房車之慾、消費之慾,自然就不會在孩子面前張揚自己想要得到什麼的其他慾望……家長沒有靠讀書可以實現的慾望,那麼孩子又能從自己讀書之中發現自己有什麼慾望呢?

我有了解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慾望,將來為了更好的和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交流合作,那我一晚上能快速閱讀半本《兒童心理學》專著;孩子有和別人競爭誰的數學厲害,就每天晚上使勁學數學,怎麼不讓學都不行!

學知識,產生慾望是一方面,產生安全感是另一方面。

知道為什麼我從來不聽幼兒園老師的話讓我兒子在家溫習幼兒園老師教的知識不?我認為就幼兒園授課的方法,我兒子在課堂上學會就行,不用再花費過長時間進行複習。複習可以產生安全感,但人從兒童時間不能永遠深陷於安全感之中。

幼兒園教授乙個知識點的時間太長,孩子們已經形成了一種享受知識安全感的時長——這種時長其實並不是越長越好。

就像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很多孩子是提前兩年就在學的!那麼加上小學一年級當年的時長,對於一年級知識的複習時長最久可達三年!三年的時間學一年的知識,孩子們已然適應了這種學習進度。

假設此時你認定孩子是一年級的好學生了,有足夠強大的自學能力,不再提前兩年學習小學二年級的知識,那麼到了小學二三年級,孩子就將會失去兩年的時間去吸收原本用三年去吸收的知識——

即:一年級的知識用三年學,二三年級的知識要求當年學當年會!

就這種突然改變的學習強度,試問哪個孩子能很快適應得了?

厭學,是失去了對新知識掌握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正常節奏!

為什麼說讓孩子「提前學」,你就別停下,一直到大學都必須讓孩子有提前學的速度;不讓孩子提前學,就老老實實讓孩子在幼兒園玩,小學一年級的新知識讓他直接就養成當年學當年會的好習慣?原因正是如此——

比如我讓我兒子學數學:

他三歲時,我讓他做三~四歲的題

他四歲時,我讓他做四~五歲的題

他五歲時,我讓他做五到六歲的題

他六歲時,我讓他做小一

七歲,小二……初三做高中……

既然上了提前學習的道路,就不能半途而廢;想提前學學就行,不用提前學太久,那就不要禍害孩子!

總結:孩子厭學,反思大人是不是在家庭中擺出一種生無可戀的架勢;反思孩子的提前教育是不是失去了平衡;反思孩子的厭學根源到底是因為對舊知識掌握不牢的恐懼,還是擔憂新知識無法掌握的恐懼……

孩子有些時候的強烈反抗,是因為他們在害怕!

現在物質條件比以前更好了,為什麼孩子的問題反而更多了?

王偉 一方面,問題的標準不一樣了。以前對於養育孩子的標準大約吃飽穿暖就夠了,現在對於養育孩子的標準,高的太多了,問題自然就多了。另一方面,社會發展了,人們的認識提高了,很多以前不算問題的方面,現在已經成了問題。比如 安全感 以前誰去關心,現在無人不知了吧。 林林林 物質條件好了卻不平衡。有人年薪百萬...

好爸爸的定義 對於孩子,物質條件和精神陪伴哪個更重要?

瑪雅兔 這取決於你們家誰掙錢。現在的家庭,男女分工逐漸不那麼明顯了,以前大部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現在逐漸的,隨著能賺錢的媽媽越來越多,經濟條件好的女性,在擇偶的時候不一定會選比自己rich的男性,爸爸帶娃,育兒,照顧家庭也變得普遍起來。我們家就是這樣,當然我老公並不是全職帶娃 如果爺爺奶奶輩的條件還...

真的要氣吐了,小孩子為什麼這麼討厭啊

茫嶽 你信我嗎?我從小到大都是乙個非常喜歡小朋友的人,我喜歡帶著小朋友們一玩遊戲,帶著他們,然後照顧他們,不管他們受傷啦,哭泣啦,我都會不離不棄啊,會尋找方法。可是自從我有了自己的小孩以後,一開始我是欣喜若狂,可是漸漸的慢慢的,我覺得我的力氣就像打在軟棉花上,這個小野獸啊,真的是,太氣人了,他為什麼...